老六路吧 关注:857贴子:1,709
  • 0回复贴,共1

朱怀元师爷太极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朱怀元大师﹐生于1911年5月16日﹐仙于1999年2月27日﹐享年88岁。 朱怀元大师自幼酷爱体育运动﹐尤其足球和羽毛球很有成就﹐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已在北平足球界很有声望﹐羽毛球也堪称一流﹐曾在协和医院与印度尼西亚国手交锋﹐对方很是佩服。
朱怀元大师1932年受教于王海蓉老师学习如意通背拳﹐颇有心得。1934年在协和医院有幸跟随汪永泉宗师学习杨式太极拳﹐1957年正式拜在汪公门下﹐一直到汪公仙逝。朱怀元60年如一日﹐是汪公用一生心血培育的汪脉传人中佼佼者之一﹐是诸多汪脉弟子中功夫最佳﹐学生最多﹐影响面最广的人。他一生从不张扬﹐默默练拳﹐潜心钻研﹐精心授徒﹐為继承汪传杨式太极拳﹐為杨式太极拳脉传播延续﹐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较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朱怀元大师自1934年开始跟随太极拳大师汪永泉老先生学习杨氏太极拳,当时一同学拳的还有张广龄,张孝达等。在汪师的严格要求和精心培育下,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刻苦练就了较高的功夫。1957年老师正式拜师,并成为杨氏汪脉五位正式弟子中的掌门大弟子,其师弟有孙德善(1948年跟随师爷学拳)、张广龄、高占魁(50年代跟随师爷学拳)、张孝达。入门之后更是集毕生精力钻研太极拳,终于练就了极高的太极功夫,比较完整的继承了师爷汪永泉老先生的太极精髓。

汪永泉于1957年第一次授徒留念
(前排为汪永泉,后排从左至右依次为:孙德善、高占魁、张孝达、张广龄、朱怀元)
练功刻苦:正所谓工夫不负有心人,老师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师爷的细心教诲之外,与自身的刻苦练功也是密不可分的。据他讲,早年跟师爷学拳时,每天站一两个时辰的桩;在练拳之前,先练几个单式,例如“搂膝拗步”“倒撵猴”等,每个单式都要练习200多遍,认真琢磨每个招式中的内涵,然后在反复练习整套架子。老师自学习太极拳以来,六十多年如一日的努力钻研太极,常常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 尊师重道:老师不但在太极功夫上继承了师爷的技艺,在武德上更是师爷的继承者。老师为人谦虚和气,尊敬师长,和我们谈话中提到先辈时,总是称呼“你师爷”“你田师爷”“你崔师爷”等等,从不直呼其名。讲到平辈师弟们也是称呼“你某某师叔”,如“张师叔”“汪师叔”等,让我们无时无刻不体会到他们师兄弟之间的情谊。
不言人非:老师不但对本门中的前辈非常尊重,对其他门派的人是也非常尊重,从来没有说过别人的不是。经常和我们讲,不要看不起别人,各门派都是国家传统武术,各有各的练法,都有高人,不然也流传不下来。还叮嘱我们,一定要尊重彼此,和气待人。 关心晚辈:在教拳时,老师都提前准备出教案,口传身授的将每招每式都说的很清楚。弟子练拳时,要求更是严格,对一些细微的不足之处都会及时纠正。在生活上,老师很关心每一个弟子,要求众弟子一定要团结,互相帮助。有的弟子家中人口多、收入少,生活困难,老师就带头帮助他。 淡泊名利:老师一生把名利看的很淡,多次拒绝外界的聘请,还时常教导我们不要贪图名利。他说,“今后教人是对汪脉的传承,是责任,是缘分,而不是挣钱。” 希望老师的弟子们今后要遵循老师的教导,努力传承汪脉太极拳,实事求是的宣扬汪脉的传统技艺,使汪脉发扬光大。
由于老师的弟子众多,世人知道的很少,因此我们把老师的弟子学生公布一下:
1980年正式行礼拜师的弟子: 张铭新、石长河、李和生、李延玺,朱春煊、杨 轶、苏 荣、陈启祥、方宏道、陆衡启、彭 威、孙培兴、李增仁、曹凤坦、王守中、王敬如、王贾生、郑立春、张文田、张允贡、刘三英、管家成。
1995年正式行礼拜师的弟子: 张清池、韩宏珠、廖自力、张栋臣、宋国江、胡立群,张国平、郭 正、孙 治、李秋敦、刘天广、周玉甫。
另外,跟随老师学拳,没有行礼拜师的学生: 庞鹤鸣、郎如君、马名文、孙建功、张宏玉、王永荣、魏显忠、石 明、宋培阁、茹 鹏、许成文、王卫平、李永良。 在他的门生中﹐有许多功夫出眾者﹐并各具特色﹐如李和生、石 明、石长河、胡立群、李延璽、魏显忠、张铭心、必将还会有许多出类拔萃之人﹐歷史会证明。


IP属地:北京1楼2021-03-27 13: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