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OPPO Find X3系列发布之后,一个新的名词进入到了用户眼中,那就是LTPO背板技术,这个技术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自适应刷新率,目前高刷屏已经成为了手机商的标配,可以很大幅度提高手机的画面流畅度,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耗电,而且无法全场景适用。
耗电自然是不用说了,无法全场景适用也很好理解,我们手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场景,比如游戏场景,滑动场景,静态场景,视频场景,而这里面高刷新率最有作用的自然是游戏场景和滑动场景,但其他场景呢?
比如静态场景,看资讯,电子书,图片,这些场景高刷新率是不起作用的,而高刷新率屏幕还需要配合高帧率画面输出才起作用,但是这些场景不可能给适配这么高的帧率,比如看电子书,适配120帧的帧率有何意义?看视频更不用说了,大多数视频都是30帧,60帧都很少,所以就算是用上360Hz屏幕,也没有什么区别。
而目前的高刷屏都非常生硬,很多都是60Hz和120Hz两个段位调节,LTPO这种技术就是为了高刷屏而生,可以允许最低1Hz的刷新率,这样一来屏幕就可以根据场景调节刷新率,既能带来高刷的畅快感,还能更加省电,未来高刷屏和LTPO会成标配。
但有一个坏消息,LTPO技术和DC调光却无法兼容,这就是为什么OPPO Find X3系列这么高级的机器却不支持DC调光,而接下来一加 9系列同样如此,至于DC调光大家就比较清楚了,可以降低频闪,LCD屏不用说,但是对于OLED屏幕是很重要了。
因为OLED屏幕都是用的PWM调光技术,这种技术最大的危害就是频闪严重,特别是低亮度下,长时间使用就会对眼睛造成伤害。那么很多人有个疑问了,为什么OLED屏幕不像LCD那样直接使用DC调光不就很方便了吗?
首先对于OLED这种有机发光材料,确实也可以通过直接控制电流电压来调节亮度,但是本身这种材料比较脆弱,当电流电压调高的时候,很有可能烧毁发光体影响寿命。其次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这种调节方式调节的亮度范围有限,特别是低亮度几乎无解。
为什么会这样,那么先从手机的发光原理来说,手机的发光原理是利用了光的三原色,我们最终看到的颜色都是混合的颜色,对于LCD屏来说,是一个背光板之上加上一个滤色层,滤色片有红绿蓝三个颜色,也有可能会加入白色或者黄色,在每个滤色片下面还有一个液晶分子层。
液晶分子受到电压驱动,会产生翻转,从而阻挡下面背光板的光线,翻转角度不同,进光量也不同,这样一来就会产生灰阶,一般来说是256个级别,也就是说红绿蓝三个子像素都会产生256个颜色,组合起来就是1670万种颜色,当然目前的10bit面板就可以产生1024个颜色,组合起来是10.7亿种颜色,也就是我们眼睛最终看到的颜色。
LCD之所以能用DC调光很简单了,因为亮度调节是背光板,而灰阶的调节是液晶分子,也就是说两个是不会相互干扰的,即使是背光层亮度达到最低了,液晶分子层依旧可以产生256个灰阶,让子像素产生256种颜色,灰阶控制和亮度控制是独立的。
但OLED不同,因为OLED是自发光,这样一来亮度的调节,以及灰阶的调节都是靠OLED本身实现,那么亮点的调节和灰阶调节就会冲突,比如以红绿蓝三个子像素为例,255是最高亮度,0是最低亮度,同时255也是最高色阶,0是最低色阶。
如果亮度继续降低,亮度的调节只有200个级别,而灰阶为256个级别这样颜色就会出错,显示不准确偏色。而且高亮度相对来说调节空间还大,可以重新分级,但是低亮度就麻烦了,比如当前亮度已经很低了,但这个亮度却是最高灰阶,如何还能产生256个甚至1024个灰阶呢?
所以OLED选择使用PWM调光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亮度和灰阶如果都由发光体来控制,本身很容易冲突,可调范围有限,颜色表达也会出问题,而PWM调光是通过发光和关闭的频闪来调节亮度的,这样一来明亮调节就取决于频闪的间隔,频率高就亮,频率低就暗。
在屏幕高亮度状态下,因为频率很高,这个时候就不会有明显的频闪了,已经十分接近DC调光了,即使是低亮度状态下频闪能被感觉到,但是人眼还是无法察觉,而且OLED的DC调光其实只是伪DC调光,有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如果害怕伤眼,最好还是减少使用时间,即使是没有频闪的LCD,长时间使用依旧会伤眼。
耗电自然是不用说了,无法全场景适用也很好理解,我们手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场景,比如游戏场景,滑动场景,静态场景,视频场景,而这里面高刷新率最有作用的自然是游戏场景和滑动场景,但其他场景呢?
比如静态场景,看资讯,电子书,图片,这些场景高刷新率是不起作用的,而高刷新率屏幕还需要配合高帧率画面输出才起作用,但是这些场景不可能给适配这么高的帧率,比如看电子书,适配120帧的帧率有何意义?看视频更不用说了,大多数视频都是30帧,60帧都很少,所以就算是用上360Hz屏幕,也没有什么区别。
而目前的高刷屏都非常生硬,很多都是60Hz和120Hz两个段位调节,LTPO这种技术就是为了高刷屏而生,可以允许最低1Hz的刷新率,这样一来屏幕就可以根据场景调节刷新率,既能带来高刷的畅快感,还能更加省电,未来高刷屏和LTPO会成标配。
但有一个坏消息,LTPO技术和DC调光却无法兼容,这就是为什么OPPO Find X3系列这么高级的机器却不支持DC调光,而接下来一加 9系列同样如此,至于DC调光大家就比较清楚了,可以降低频闪,LCD屏不用说,但是对于OLED屏幕是很重要了。
因为OLED屏幕都是用的PWM调光技术,这种技术最大的危害就是频闪严重,特别是低亮度下,长时间使用就会对眼睛造成伤害。那么很多人有个疑问了,为什么OLED屏幕不像LCD那样直接使用DC调光不就很方便了吗?
首先对于OLED这种有机发光材料,确实也可以通过直接控制电流电压来调节亮度,但是本身这种材料比较脆弱,当电流电压调高的时候,很有可能烧毁发光体影响寿命。其次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这种调节方式调节的亮度范围有限,特别是低亮度几乎无解。
为什么会这样,那么先从手机的发光原理来说,手机的发光原理是利用了光的三原色,我们最终看到的颜色都是混合的颜色,对于LCD屏来说,是一个背光板之上加上一个滤色层,滤色片有红绿蓝三个颜色,也有可能会加入白色或者黄色,在每个滤色片下面还有一个液晶分子层。
液晶分子受到电压驱动,会产生翻转,从而阻挡下面背光板的光线,翻转角度不同,进光量也不同,这样一来就会产生灰阶,一般来说是256个级别,也就是说红绿蓝三个子像素都会产生256个颜色,组合起来就是1670万种颜色,当然目前的10bit面板就可以产生1024个颜色,组合起来是10.7亿种颜色,也就是我们眼睛最终看到的颜色。
LCD之所以能用DC调光很简单了,因为亮度调节是背光板,而灰阶的调节是液晶分子,也就是说两个是不会相互干扰的,即使是背光层亮度达到最低了,液晶分子层依旧可以产生256个灰阶,让子像素产生256种颜色,灰阶控制和亮度控制是独立的。
但OLED不同,因为OLED是自发光,这样一来亮度的调节,以及灰阶的调节都是靠OLED本身实现,那么亮点的调节和灰阶调节就会冲突,比如以红绿蓝三个子像素为例,255是最高亮度,0是最低亮度,同时255也是最高色阶,0是最低色阶。
如果亮度继续降低,亮度的调节只有200个级别,而灰阶为256个级别这样颜色就会出错,显示不准确偏色。而且高亮度相对来说调节空间还大,可以重新分级,但是低亮度就麻烦了,比如当前亮度已经很低了,但这个亮度却是最高灰阶,如何还能产生256个甚至1024个灰阶呢?
所以OLED选择使用PWM调光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亮度和灰阶如果都由发光体来控制,本身很容易冲突,可调范围有限,颜色表达也会出问题,而PWM调光是通过发光和关闭的频闪来调节亮度的,这样一来明亮调节就取决于频闪的间隔,频率高就亮,频率低就暗。
在屏幕高亮度状态下,因为频率很高,这个时候就不会有明显的频闪了,已经十分接近DC调光了,即使是低亮度状态下频闪能被感觉到,但是人眼还是无法察觉,而且OLED的DC调光其实只是伪DC调光,有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如果害怕伤眼,最好还是减少使用时间,即使是没有频闪的LCD,长时间使用依旧会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