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鲨鱼吧 关注:3,127贴子:2,271

小号鲨鱼兄你好,我就是那个说评书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到你在3月1日的贴中对有声版《卜案》作了评价,非常高兴!
比较喜欢《卜案》中的调调。所以在新年中,做了一下和过去播音风格完全不同的尝试。瑕疵之处得君指出,闻过则喜!
多年来一直在做有声读物,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建成有声读物库,方便所有盲人随时拣选收听。但因为自己是半路出家,技巧、音质多有不足,特别是对《卜案》的把握上——希望能够得到你的指点。
若有缘,方便时可与我联系:QQ544954577
焚香以待!


1楼2010-03-10 15:42回复
    有朋远来,幸何如之。说实话,初听时真是吃了一惊,没想到做得这么精细啊。
    我自小喜欢评书。当年梦想,便是做一个险恶江湖说书人。一直到现在,七侠五义、说岳、说唐、三侠剑粉妆楼之类,仍然是枕边读物,受此影响也颇深。你说你是半路出家做读物,其实我也算是半路出家写小说。纯出于个人兴趣,却和你为盲人提供读物的大愿相去甚远,惭愧。
    将书说出来,属于再创作,是评说者自身的理解和诠释。因此文本是我的作品,读物却已是你的作品,对此说三道四,其实有所不敬。从一个听众的角度来说,不知你的本来音色是否偏高?压低时略微刻意,音量一旦拔高,听起来压不住,便有点刺耳。角色塑造上,用力稍过,所谓过犹不及,倘能更自然些,说不定更好。
    后续部分还没来得及听,不敢信口开河。容我细听再说可好?外行之言,海涵。


    IP属地:江苏2楼2010-03-10 16:54
    回复
      2025-05-15 10:31:55
      广告
      非常惊喜,看到你的答复!
      《卜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饱满,语言功底深厚,节奏有致,常有眼前一亮之感。
      播讲这部小说的时候会有三个阶段。一是开端,雍容浑厚的盛唐气象美不胜收。播讲起来内心法喜充满,整个身心都为之雀跃不已;二是发展,盛世中有灰色的悬案蘖生,于是一个一腔热血的校尉,一个外表随意内心深邃的大隐就开始探微洞明了。播讲时殚精竭虑,运用一切我能想到的方式呈现我所理解的书中情境;第三阶段是结尾,天大的悬案,一针见血,如抽丝剥茧,真相背后却有一种旷远的忧郁——似乎这也是整个盛唐的缩影。播讲的时候恨不得一下子讲完,却又不忍讲完。
      掩卷回甘时,常有一种凄清的感觉。甚至觉得《卜案》的美,是一种略带无奈的美。如画,如丰子恺的《人散后,凉月如钩》;如曲,如《寒江残雪》;如乐器,如洞箫;如景致,如留得残荷听雨声。
      《卜案》中间常写矛盾,得和舍有矛盾,名和实有矛盾,表和里有矛盾,文和武有矛盾,情和理有矛盾,出世入世有矛盾……可以这样说,《卜案》不是一本成功的教科书,但是,却是一面成功的镜子,光鉴万物,不增不减,恰如佛家所说的“大圆镜智”。
      而具体到个人的资质,有不少地方都非常遗憾:这本书应该拍成影片,至少需要更多的人来进行演绎。可现在,因为是我在操作的是小说剧,只能从听觉呈现,工作中也不会又其他人分神相助,问题就出现了:有的时候十多人同场出现,不得不牺牲角色,以示区分;播讲时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也仅仅囿限于我个人对文本的理解而塑造形象,更因为个人的技巧和理解力而有失偏颇;后期制作时,也只能局限于个人对音乐的积累和理解,以及音效的有限积累于选择,由此就会产生不能一集比一集更好地呈现原文思想情景的问题。这些都是让我心忧的东西。
      平日里最害怕就是找不到好故事,而找到了如《卜案》之类的好故事,却又担心自己不能够播好。真个像惠能说的那样“悟道之前如丧考妣,悟道之后如丧考妣”。
      之所以我会觉得喟然有所感怀,那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像小号鲨鱼兄一样看破、放下吧。
      国风敬上!


      3楼2010-03-12 11:03
      回复
        • 116.113.111.*
        恩   先因小号鲨鱼兄此称呼而感慨一下   然后向楼上推荐吧主的另外一本书<盗听狐说>,似乎此文作成评书会有一点牵强,但是还是为楼主的眼光而推荐本书,看看也是不错的.
        看的出虽然说是半路出家,可是还是有很深的功底啊,我闲着无聊会抱着收音机听评书,哈哈...期待看到楼主更好的作品.
                        漠然的世界留(学校留言,懒得登陆)


        4楼2010-03-12 16:00
        回复
          4楼小同学,楼主所说半路出家是谦辞。至于盗听,是个很不成熟的试验品,看过卜案的,不必回头看了。
          我其实也非看破,不过不大执着于“看破”这件事。有什么放不下,索性不去想,蒙头睡一觉,醒来就是大天光了。“看破”是境界,“看不破”是风景,各有好处。就我个人而言,倒是懒得攀境界,宁愿多赏景。
          书归正传,多承谬赞。作为作者,看到有人对自己作品理解如此之深,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前天晚上花了几个小时,把傀儡术的全文听了,的确是相当优秀的演绎。无需说明,只凭对白就能听出人物特点,扣子下得准,起承转合也相当明快。我自己写东西有个毛病,不喜欢说得太透,文字能省则省,宁减不增。书面看尚可,改编成具体形象时,就可能造成理解难题。毕竟,读者看不明白,可以随手翻回去;听众或观众倘若有一段没弄清楚,就难回头找了。因此你结尾那个改动非常好,把本来隐晦的意思点明了。不介意的话,能否让我将它用在电视版本中?
          看了你的文字,觉得人物理解方面很贴切——夸张些说,几乎是我看到最靠谱的理解了。如不嫌弃,提供一下我的设定以便参考:老李是历史人物,有史料可查,当时大约二十六七岁;尉迟方是虚构人物,设定年纪比他小一些,在二十二三岁。这就是先头我说尉迟声音老了的原因。不过我猜想,你应该是出于配音上的考虑,毕竟两个年纪相仿的人,若不加以区分,很难配出其中差异。其实这个问题在傀儡术中是没有妨碍的,但后头的感情戏,咳,恐怕就要麻烦上那么一点点。:)
          尉迟的个性如你所言,是个热血忠厚的角色。感觉上,你为了和李淳风作对比,刻意强调了他忠厚木讷的那一面,因此作为年轻军人的明快果决稍显不足。至于李淳风,我对他的定义是外冷内热,外圆内方。他有真性情的一面,跟摇光这样的小朋友相处,甚至童心未泯。这么一个矛盾的角色,声音相应会变化多一些,比如游戏人间的时候,和说出真心话的时候,应有较大区别。——如果说配音有什么不足的话,便是冷眼偏多,热心偏少,“真性情”这一面表达的不够。再自然些,演绎出隐藏在“冷”之下的“暖”来,大概会更好。
          卜案的格局是分离式中篇系列,各自成篇,彼此又有呼应。有一些和本篇无关的伏笔部分,可酌情去掉。如首章的情境描写、有关华原方恪的对话、突厥进兵等等历史背景,都可以在独立中篇里删除,这样听起来会更干净,免生枝节。
          对有声书全然外行,以上所说仅供参考。说错的话,也莫见怪。
          


          IP属地:江苏5楼2010-03-12 17:21
          收起回复
            国风受教了!
            回想起来,在《傀儡术》中李淳风和摇光交流的那一节确实是没有把原作者的这份用心表现出来。以至于是援引了过去自己做教师时和调皮学生交流的感觉,表现得太过生硬。真是惭愧!
            葛优说,《天下无贼》中黎叔的形象不立体,如有可能,最好是加一段黎叔躲在车厢角落里偷吃方便面的剧情,因为没有人是24小时都始终端着架子做人的。人都是多面的,在播讲《卜案》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考虑,究竟哪一面才是李淳风的真实面。是和尉迟方交谈时忽然展现的对生命价值的冷峻面,还是和小猴儿交流的可亲面呢?一直认为是前者,却万没想到他的真性情竟然是后者。而现在经小号鲨鱼兄一点破,忽然之间觉得醍醐灌顶,福至心灵——确实应是如此!
            之前因工作关系曾与一些高管接触,感觉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真性情遮掩得非常之好,甚至于更有甚者,会专门露出一个明显癖好或破绽给你看,无论是醇酒还是妇人,虽引人注目却引入歧途。作为自我保护,诚为不错。但作为人,只担心他最后会连自己的真性情究竟是什么都真的忘记了。
            


            6楼2010-03-12 23:13
            回复

              李淳风有仙的一面,这其实是基于知识的积累,逻辑的推理,和灵感的突现,这仙的一面应该是他的爱好;李淳风有市侩的一面,斤斤计较,事事都讲阿堵物——在这一点上摇光深得他的真传,但这市侩的一面应该只是他的闲趣,或者说是一种自我解嘲、自我安慰;李淳风有冷峻的一面,那是在了悟到宇宙真谛后,从理性的高度而产生的,这应该是他觉悟的一面;李淳风有悲悯的一面,他内心知道什么是道,懂得如何悬壶济世,却每每因为对世间的看透引而不发,这是他节制的悲悯面;真正归属李淳风的是他的真性情面,摇光也好,小猴儿也好,他们都是一些触发点,让李淳风内心深处隐藏的热情露出冰山的一角,虽然是一角,但一叶而知秋,由此更会让人感喟。——也相信正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种种面之间的矛盾才最终会写出《推》却非要打乱次序不可。
              当然,李淳风是必须如此矛盾和多面,自古以来青蝇所污常在练素,君子以高行招耻,以忠言召患,何世不然?虽然心通大道,可是一个知识分子在社会中要保持独立人格、干净地实践梦想是何其之难!侯生朱亥算是贱卖了,陶朱公算是见好就收的,山中宰相算是演得出的了,更多的就是鬼谷子、济公、情僧这样的人。由此来说,李淳风隐于市井,仍能够做到如此,真的已经很不容易了。
              如此多面,李淳风立体了,真实了,一个重新解构的形象呼之欲出!人物塑造成功了,作者的苦心没有白费!
              同时,在看到小号鲨鱼兄对尉迟的提醒之后,我思考再三,为后面尉迟方的感情戏做了一些准备。具体来说,为他设置了三种语态:和李淳风等朋友在一起时,因为真诚天真,而略显木讷;在军士、长官、案件面前忠于职守,果断自信;在情感面前,充满憧憬而又害羞。幸好前面的一些场面中,呈现得还凑活,后面有所改变的话,应该不会太突兀。
              另,小号鲨鱼兄能选用我冒昧调整后的内容,幸甚!
              国风敬上!
              


              7楼2010-03-12 23:33
              回复
                作者似乎已经将李从仙的那一面剥离了出来,于是不再像传说故事,而是活生生在眼前的一个人,对于尉迟方的疑惑有时含糊其辞,大开玩笑,是他的乐趣了。“拂去史书与传说中光怪陆离的浮尘”,原来就是那么一个人啊。听得多了,见的多了,经历过了,于是在外表难免会有那样的冷漠,于是在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小猴儿面前才会有那么纯粹干净的一面......
                ————————————————————————————————-
                “具体来说,为他设置了三种语态:和李淳风等朋友在一起时,因为真诚天真,而略显木讷;在军士、长官、案件面前忠于职守,果断自信;在情感面前,充满憧憬而又害羞。”
                ——————————————————————————---
                是了是了,这个没有错...就是尉迟方的感觉  
                呀呀 不仅以后可以看到电视版本,现在还可以听到这么精彩的评书......啧啧啧...


                IP属地:内蒙古8楼2010-03-13 08:44
                回复
                  2025-05-15 10:25:55
                  广告
                  “小同学”.........
                  吧主你就泼我冷水吧,我激动的热着呢...哈哈


                  IP属地:内蒙古9楼2010-03-13 08:46
                  回复
                    人生三大乐趣:抬杠、吐槽、泼冷水。偶尔练练手也不错么。
                    国风原来做过教师,难怪。
                    只要有真性情,不会忘记。能忘记的,便不是真性情。
                    原来也想说些什么,看了7楼第二段,觉得没必要了。能看到儒者本来面目,是慧眼妙悟,无需我再饶舌。
                    当初写的一点感悟,留此作个印证吧。http://www.douban.com/review/1867295/
                    期待新作。


                    IP属地:江苏10楼2010-03-14 23:25
                    回复
                      额......我倒...莫拿我开刀啊


                      IP属地:内蒙古11楼2010-03-15 22:16
                      回复
                        谨遵命。:)


                        IP属地:江苏13楼2010-03-17 18:38
                        回复
                          讨论起来    忽然想起来 李与尉迟在寺里找到密道,尉迟马上要进去,李来了一句:“嗳,莫挡路。”然后自己下去了,其实就是在保护尉迟吧?所以 外冷内热 恩


                          IP属地:内蒙古14楼2010-03-18 20:22
                          回复
                            猜对。
                            抛开保护这一层意思,如果前头是需要武力的,比如砍树挖坑闯关打架,要靠武将;如果前头是需要智力的,比如此处以及慈恩寺里的机关暗道,专业人士就当仁不让了。该自个儿上的时候,老李还不至于偷懒耍滑。
                            正在听,尚未完。完结之后再来说话,以免信口开河,辜负了楼主的辛劳。


                            IP属地:江苏15楼2010-03-19 00:14
                            回复
                              2025-05-15 10:19:55
                              广告
                              一直在猜测《游侠令》的神秘人是谁。
                              想到了杯酒释兵权和文革。那会不是功高盖主,遭到了朝廷的除权解决?


                              16楼2010-03-19 14: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