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他们在生活中非常敏感,总是小心翼翼,无法忍受自己犯过的任何错误,即使只是芝麻大小的事。无论是稍微说错一句话,还是忘记帮同事带奶茶,他都会惴惴不安,自责内疚,甚至失眠。
接着,害怕犯错最后变成了害怕表现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敢随便说话;工作中有不懂的地方也不敢请教,害怕自己问的问题太低级;每次开会都缩在角落,其他同事欢声笑语,自己却融入不进去。
结果,把自己越藏越深,只得一个人默默承受压力。
一旦出错,就会沉浸其中,不断在脑海中重现做错事的场景,还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这种不断“咀嚼犯错”的习惯,会让自己痛苦、焦虑,严重时还会导致心跳加速、恐慌、恶心等生理反应。
他们也常常因为太害怕犯错误,所以宁愿什么也不做,变得停滞不前,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
为什么我们如此害怕犯错?
首先,害怕犯错常常跟“不允许犯错”的成长环境有关。
回想你小时候不小心摔碎瓶子或者丢了钱的时候,父母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父母有一种反应,是大声吼叫、失控,随后施加惩罚。
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拔高的音量和自己身体紧张疼痛,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灾难性”时刻,这构建了最初,我们对于犯错的体验——可怕、失控、被抛弃。
往后的每一次犯错,内心的体验会再次被激发,并且,每一次对错误的惩罚和不允许,都会加固我们的犯错恐惧。
接着,外界这种对错误的否定、打压的态度就逐渐被我们内化,我们也渐渐变得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一旦犯错就会自责内疚。
我们常常会认为犯错都是因为自己能力差、心不在焉、准备不充分、情绪失控等。
只把犯错与这些负面因素联系在一起,犯错的人就是不够好的、能力不足的。
当错误被看作洪水猛兽时,另一种声音就被忽略了——我们可以用乐观的思路来面对缺憾。
犯错,很有用
一部电视剧中的男主在年幼时曾把爷爷刚做好的陶瓷碗给打碎了。
可令人惊讶的是,爷爷丝毫没有责怪他,反而启发他: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碎掉的碗利用起来?
最后,碎了的碗变成了乌龟缸子里的一个漂亮装饰品。
所以,只要你愿意换一个角度,错误可以是另一种美丽。
坦然地接受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学习反而能更好地帮助我们。
其实,我们不必过度因犯错而耿耿于怀。毕竟,正是因为错误的存在,我们才能不断修正对自己和对世界的理解,然后不断进步。
要想少犯错,就不要怕犯错
一味回避和否认错误,只会让错误一直持续下去。
接受错误必然会发生的客观事实,才能找到减少错误的方案。
我们常常难以接受错误:自己犯错时,会忍不住自责;他人犯错时,也无法宽容对待。
用悲观思路来看待错误,就是把它与愚蠢、无知等负面个性特征挂钩,认为错误是洪水猛兽。
与之相对的则是乐观思路,也就是用好奇、探索、成长的眼光去接纳错误的存在。
要知道,无论错误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迷惘、痛苦和打击,但归根结底,它才是让我们成长的良师,而非正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错误中学习,用更具创造性的方式处理错误。
希望我们都不怕犯错。
他们在生活中非常敏感,总是小心翼翼,无法忍受自己犯过的任何错误,即使只是芝麻大小的事。无论是稍微说错一句话,还是忘记帮同事带奶茶,他都会惴惴不安,自责内疚,甚至失眠。
接着,害怕犯错最后变成了害怕表现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敢随便说话;工作中有不懂的地方也不敢请教,害怕自己问的问题太低级;每次开会都缩在角落,其他同事欢声笑语,自己却融入不进去。
结果,把自己越藏越深,只得一个人默默承受压力。
一旦出错,就会沉浸其中,不断在脑海中重现做错事的场景,还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这种不断“咀嚼犯错”的习惯,会让自己痛苦、焦虑,严重时还会导致心跳加速、恐慌、恶心等生理反应。
他们也常常因为太害怕犯错误,所以宁愿什么也不做,变得停滞不前,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
为什么我们如此害怕犯错?
首先,害怕犯错常常跟“不允许犯错”的成长环境有关。
回想你小时候不小心摔碎瓶子或者丢了钱的时候,父母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父母有一种反应,是大声吼叫、失控,随后施加惩罚。
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拔高的音量和自己身体紧张疼痛,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灾难性”时刻,这构建了最初,我们对于犯错的体验——可怕、失控、被抛弃。
往后的每一次犯错,内心的体验会再次被激发,并且,每一次对错误的惩罚和不允许,都会加固我们的犯错恐惧。
接着,外界这种对错误的否定、打压的态度就逐渐被我们内化,我们也渐渐变得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一旦犯错就会自责内疚。
我们常常会认为犯错都是因为自己能力差、心不在焉、准备不充分、情绪失控等。
只把犯错与这些负面因素联系在一起,犯错的人就是不够好的、能力不足的。
当错误被看作洪水猛兽时,另一种声音就被忽略了——我们可以用乐观的思路来面对缺憾。
犯错,很有用
一部电视剧中的男主在年幼时曾把爷爷刚做好的陶瓷碗给打碎了。
可令人惊讶的是,爷爷丝毫没有责怪他,反而启发他: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碎掉的碗利用起来?
最后,碎了的碗变成了乌龟缸子里的一个漂亮装饰品。
所以,只要你愿意换一个角度,错误可以是另一种美丽。
坦然地接受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学习反而能更好地帮助我们。
其实,我们不必过度因犯错而耿耿于怀。毕竟,正是因为错误的存在,我们才能不断修正对自己和对世界的理解,然后不断进步。
要想少犯错,就不要怕犯错
一味回避和否认错误,只会让错误一直持续下去。
接受错误必然会发生的客观事实,才能找到减少错误的方案。
我们常常难以接受错误:自己犯错时,会忍不住自责;他人犯错时,也无法宽容对待。
用悲观思路来看待错误,就是把它与愚蠢、无知等负面个性特征挂钩,认为错误是洪水猛兽。
与之相对的则是乐观思路,也就是用好奇、探索、成长的眼光去接纳错误的存在。
要知道,无论错误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迷惘、痛苦和打击,但归根结底,它才是让我们成长的良师,而非正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错误中学习,用更具创造性的方式处理错误。
希望我们都不怕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