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翻译吧 关注:38贴子:235
  • 1回复贴,共1

现在说贯穿于孙杨事件的翻译还来的及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孙杨判决书一下,各大公众号和自媒体就开始批判孙杨的翻译,深恶痛绝,好似与人家有血海深仇一般。小编也曾把批评此翻译的大V转发到朋友圈,表示非常失望。You don’t judge anyone before you know everything about him.
网上诛伐的翻译其实是国际机构WADA(World Anti-Doping Agency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员工(划重点,不是专业翻译),由于此次担任孙杨的翻译也只是因为上午的同传实在太烂,这位华人小姐姐才去救场,如果没有她,整个现场怕是乱成一锅粥了。所以各种大V把黑锅甩给一个临时救场还是来自敌对家的员工,实在是不应该。
所以整个事件中,所有的翻译爱好者最该斥责的不该是救场的功臣,而是这个不重视翻译的团队。
-翻译的重要性
很多人认为,随着智能和5G时代的来临,在所有被机器取代的行业中,翻译首当其冲,还有人认为一场活动,最不需要浪费力气的就是寻找一个翻译,也不需要拨冗去担心翻译的质量。学习翻译的毕业生在去面试选调生和公务员时,经常被问到:“你认为将来机器有可能代替你吗?。”又或:“你认为现在哪个机器翻译做的最好?”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翻译有什么难的,我找个中英混血的来不就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吗?网络世界语言成本太低所以才衍生出了各种“杠精”和“键盘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名优秀的翻译是经历了数十年的淬炼才能走到同传箱或客户的身边。在最后的总结陈词阶段,孙杨的一位朋友认为自己的英语可能会更好,又或是不相信这位是敌对家的员工,于是他上来充当了后面的翻译。没有受过专业翻译训练的救场效果可想而知。先不说翻译的坐姿和着装,因为可能来不及准备,情有可原。就单说他的口语和语法错误就足够让人大吃一惊,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图片
-翻译是人
很多人认为翻译不过是字对字、句对句的转码,对译员来说就像左耳进源语、右耳出母语一般。实则不然,与机器不同,翻译是需要完全地理解源语言的意思,会去自动地联系上下文的逻辑,去预测、去修正。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的机器翻译不能翻文言文的原因:机器不能照顾到文字的内在含义。另外,不管是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客户在说时,应注意停顿,切不可一股脑的将自己的话全都抛出,而不给翻译留一点点时间。倘若事先准备稿件,还好说,如若是临时救场,那简直是把翻译往火坑里推。参看孙杨事件的始末视频就能看出,孙杨完全没有跟翻译配合好,在最后仲裁庭说明时间不够后,孙杨就和翻译开始争抢时间,重叠语言了。让所有在场的观众汗颜。交传之前应该与翻译沟通好,让翻译明确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才能保证一两句话可以翻译出来的意思,而不用十多句翻译出来字面意思(详请参看视频)。
翻译的目的是促进双方沟通。在举办活动特别是像仲裁会、听证会、法会等这种严肃性的会议,必须要十分关注翻译的质量。在进行活动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逻辑通顺、语序正常,不要给翻译莫须有的压力。并且U1S1,尽管华人小姐姐翻译表现不佳,仲裁会的结果并不是翻译能够决定的。最后,这只是小编的一番个人见解,还请各位嘴下留情,不要再去责怪这位不是翻译的华人小姐姐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3-17 11:18回复
    大家早啊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3-18 08: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