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28日漏签0天
放城吧 关注:640贴子:11,84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放城吧
>0< 加载中...

林放故里在放城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杞鲁
  • 赫赫有名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本文作者在放城
平邑县仲村镇永兴建安有限公司老总王光全的司机开车在前,我们跟在他的后面,从仲村前往放城。没用上20分钟,我们就到了被称为“鸡鸣三县”(新泰、平邑、泗水)的新泰市放城镇。王光全朋友的那家公司就在一进镇的路边,进到公司,有一个年轻人在等我们。王光全的司机把我们交待给年轻人之后,他就回仲村了。年轻人看我们到了,就开始打电话。不一会儿,一个骑摩托的人来到门前,年轻人把他介绍给我们,他的名字叫金学臣,是放城东街的村主任。年轻人让他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林放的事,他说他知道的不多,他去给找人。他开摩托在前带路,走到一处工地,金学臣找工头了解林放的事。那人也说不太清楚,让我们去镇政府问问。
放城镇政府
金学臣又带着我们到了镇政府。虽然放城已经升格为镇了,但镇政府门前还立着一块“放城乡”的牌子。金学臣领着我们进了镇政府,在办公室见到了两位工作人员,问到林放的事,他们也说知道的不多,说原来有一名叫郗笃惠的人,一直在研究林放,还写过关于林放的材料,但此人已经去世,他写的材料也不知道哪里去了。我又问到林放故里碑的事,他们说不太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这时从外面走进一个人来,他说是有一通林放故里碑,但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他亲眼见过这通碑,但现在找不到了,也没有照片留下来。说完他就走了出去。
金学臣见我们一无所获,有些难为情,就说镇里还有个清真寺,那里有些古东西,可以去看看。我对看清真寺不感兴趣,但没啥可看了,去看看也无妨,便跟着他去了清真寺。到了清真寺,正门没开,门上有“清真寺”3字,里面还有光绪年间的“清真古教”牌匾。
放城清真寺
金学臣找来清真寺的阿訇金圣平,他领着我们从旁边走进清真寺。清真寺正在维修,寺内堆满了砖瓦木料。我们一边往里走,他一边跟我们介绍清真寺的情况:此寺具体建于何时没有明确记载,但至少在明代就已经有了,到现在已经500多年了。是泰安地区清真寺中唯一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问为什么没有看到文物保护碑。他说今年3月刚批下来,等维修完之后再立。他指着一块残破的木板说:“这是我们清真寺里最珍贵的文物,上有‘道合儒宗’4字,出自衍圣公孔令贻之手。”听了他的话,我顿时来了兴趣,终于跟孔家的事情有了关系,我便向金阿訇详细问起这块匾的来历。他告诉我们,据传说,孔令贻来到这里,清真寺的阿訇请他给写几个字。他想了想,便写下了“道合儒宗”4个字,意思是说,清真教与儒道是一脉相承,相互吻合的。当时便制作了这块匾额,一直挂在清真寺内。“文革”时期清真寺遭到破坏,这块匾也不知去向。经过反复查找,终于在一个人家里找到了,他们把这块匾做了桌面,匾上只剩下了“儒宗”两个字的下一半,另一半则一直没有下落。现在他们根据原样又复制了一块。
放城清真寺孔令贻书“道合儒宗”匾额新复制的“道合儒宗”匾额
我在跟金阿訇唠嗑的时候,金学臣正在接电话。过了一会儿,他把电话交给我,我心里不由狐疑:“谁呢?”电话那边传来了朴实而又诚恳的声音:“我就是刚才在镇政府办公室后进来的有点胖、戴眼睛的那位,叫靳顺和。我们放城是个偏僻贫穷的地方,很少有像你们这样的文化人到这来,我想请你们吃顿饭,交个朋友。不知肯不肯赏光?”听那语气的诚恳劲是没有理由拒绝的,另外我也想借此机会多了解些情况,所以当时我就表了态:“同意。”然后按照他说的地点会面。我们把车开到镇里大道边停了下来,等了好半天也没见他来,知道我们所说的会面地点出了差错。怎么办?他没有我的电话,我也没有他的电话。丕羽说:“咱们再回清真寺。”我们把车又开回清真寺,果然金阿訇正在跟靳顺和通电话,金阿訇见我们回来,他就在电话里大声说:“他们回来了,我让他们别动,你们到这来接他们。”不一会儿,他开个面包车过来接我们,我们跟着他进了一家饭店。落座后他说:“这就是我们镇里最好的饭店了。肯定无法跟星级的比,多包涵吧。”他本身不喝酒,又专门在镇政府找来一位陪酒的。
与放城的朋友靳顺和(右一)合影
我们萍水相逢,能得到他的热情接待,真的让我和丕羽万分感动,在这种情况下,感谢的话就显得多余了。谈话中,让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很有内涵和文化修养的人,像这样的人才窝在放城这个小地方,真的有些屈才了。
说着说着,我们又把话题转移到林放上来。说起林放故里碑,他说,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碑是在放城小学院里施工时被发现的,是由郗笃惠认定的,他曾亲眼见过,那是块残碑,但“林放”两个字是完整的。后来此碑被郗笃惠拉回家去,就再也不给人看。为此靳顺和去他家好多次,想拍张照片,都没有实现。郗还曾就林放故里问题写过文章。老人去世后,靳顺和还曾找过他的老伴,问碑及老人写的文章,他老伴都说不知道。从此,林放故里碑以及郗写的关于林放故里的文章,就都在人间消失了。靳顺和怀疑,碑很可能被老人埋在棺材里了。
放城小三峡景区
当我的游记写到放城的时候,感觉有些材料语焉不详,我就又给靳顺和去了电话,说的还是林放故里碑的事。他专门为此事做了一些调查,并把调查的情况给我写来一封信,说:“关于当年出土的残碑,我又找到两个目击者询问,一个是我镇文化广播站站长巩玉刚,一个是李瑜,他现在是计生办副主任。他们当年与郗笃惠关系比较密切,都亲眼看过残碑。据巩玉刚回忆,残碑被发现时有两块。其中一块有‘……林放故居,后改为静……禅寺’等字样。李瑜则宣称只看见过一块,但是也可以明确的辨识出‘林放故居’的字样。李瑜的描述与我的记忆比较一致,所以我可以确定他的描述是准确的。巩玉刚的描述跟我的记忆不符,但是他非常明确(地)说碑是两块。为此我又找到一些看过此碑的机关干部询问,也有说一块的,也有说两块的。也许确实是因时间先后,有人见过一块,有人见过两块,中间曾经有一块被郗笃惠收藏秘不示人,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具体情况如何,实在是难以考证。但是此碑的确是有,而且有镌刻‘林放故居’或者‘林放故里’的字样,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至于大小,大家与我的回忆基本一致,有一个见过碑的退休老教师说有一个‘洗脸盆’大小,说的是比较形象了。当年郗笃惠所撰写的关于林放的资料,手稿已经无从查考。据我镇工业公司经理郗厚义回忆,挖掘出残碑的时间大约在1996年左右。又据李瑜回忆,郗笃惠在发现残碑不久就撰写了报道,发表在《齐鲁晚报》、《泰安日报》,以及我市的《新泰报》上。具体内容已经回忆不起来。由于我市的《新泰报》早已停刊,原有的各期报纸也不知留存何处。以后有可能的话,我会尽量寻找。”这一段话对林放故里碑又提供了一些新的第一手材料,十分重要,所以我把这段话全部录在这里,供研究者参考。
春秋时报千年古道
电话里,我还问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民国十八年(1920)铅印本《重修泰安县志·艺文志选著》载有颜希深所作《林放故里考》一文。该文认为林放是殷代忠臣比干的后裔。殷纣王无道,荒淫暴虐。比干秉忠直谏,为此触怒纣王,被剖心杀害,其子坚,逃至泰安“城东南百八十里”放城镇北部的长林山避难,周武王克商后,赐姓林氏。我问他知不知道放城北有个长林山,他说不知道。为此他曾到放城北部一带进行走访调查,他把调查的结果也在信中告诉了我:“这几天,我对北部山区进行了全面考察,询问了三名党支部书记,以及部分年纪大的群众。据他们所述,放城确实无称为‘长林山’或者‘常林山’的山岭地带。北部山区带‘常’、‘长’二字的山岭,只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涝坡村以西,菅家峪村(旧称常山前村)以北的常山。再一个就是太平村以东的长岭,或叫‘长岭槐’。经过我实地勘察,长岭是我市太平山林场东部的一段山脊,高大约二十到三十米,长300米左右。其上没有任何历史古迹,地位也不重要,甚至在周边村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位置和名字。‘长岭’或者‘长岭槐’的名字大概是本村人随口起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此地跟林放的封侯没有任何关系。您所说的‘常林山’,按我的考察结果看,应该就是前述的‘常山’。该山位于放城镇北部,涝坡村以西,菅家峪村以北。据我的目测,高约400米,又经过询问当地人,了解到常山南北长约300米,东西1000米,总面积大约在18000平方米左右。在当地这座山是个比较重要的山,知名度较高。有两个自然村的村名取自于此山,分别是菅家峪(旧称常山前),常山后(系涝坡村管辖下的一个自然村),当地老百姓也大多能说出这座山的名字。此外我又采访了以前的文化广播站副站长李瑜。他当年跟郗笃惠关系较密切。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但是他明确的(地)称常山也就是常林山。”
常山
常山即常林山,此说若成立的话,对于林放的研究应该是一个重大发现。
吃饭其间,靳顺和问起我此行的目的及之后的打算。我告诉他走完孔子路之后,想写本游记。他说十分想看到您的大作。我说,要想看我的游记得要有一段时间,我可心先送您别的书。回来之后,我就把2011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将军名称详解》一书寄给了他。
我问起林放故里碑出土的地点,他说在原来的放城小学院内,后来小学迁走了,那里现在是幼儿园。你们出城时会路过那里,可以去看看。
饭后我们告别了靳顺和,开车去找放城中心幼儿园。这个幼儿园在一个高坡上,门旁挂个大牌子,上书“山东省新泰市放城中心幼儿园”,因是假期,大门锁着,我们隔着铁门向里望了一眼,主楼为三层,墙上绘着一些儿童画,院子里显得有几分荒凉。据一些历史文献记载,这里就应该是林放的故里,早在唐代曾建有林放祠,元以后又变成了静林寺和静林禅院。现在这里只有地上的残砖剩瓦还诉说着当年的事情,但孔子的大弟子林放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事情,已经与现在的人渐行渐远,如果再没有什么措施的话,林放在这里就将淡出人们的视线。

出土“林放故里”碑的放城镇中心幼儿园
查看园内的古碑
离开幼儿园,我们开始西行,很快就出了放城,这时我突然发现,镜头盖没有了,我先给靳顺和打了个电话,问他是否丢在饭店,他找了找说没有,丕羽掉转车头回去找。我们进村不远,就看到路边站着个村民,手里举着镜头盖,看到这一幕,让我顿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下车后对这位村民千恩万谢,让我最最后悔的是没有记下他的名字。但在我的头脑里已经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放城人真好。因为放城有靳顺和,还有那位村民,今生今世,放城是不会在我心目中消失的。


  • 杞鲁
  • 赫赫有名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小三峡


2025-05-28 09:14:26
广告
  • 杞鲁
  • 赫赫有名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作,转载


  • 杞鲁
  • 赫赫有名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是个


  • 沙发做不做
  • 小有名气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看到了我曾经的小学


  • 火山归来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长山,是有这个山,前面叫樊山,后面有个村子叫长山后。其实在他西边有一个山叫蜂山,相传这里是古代一个重要的边境关隘,有很大的蜂镇守此地,在蜂山南边一个兰山,山上有个类似岗哨或者指挥所,遇有敌人进犯时,兰山指挥所里就是敲击一个石鼓,蜂山的蜂群就出动蜇人,把敌人蜇伤击退。兰山原来还有旗杆所在地,后来人建有兴隆寺,然后不知何年被毁。
这真的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放城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