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三观的“吴氏石头记”可以休矣
集雅观品 2018-03-14
这个寒冷的季节因你的关注而变得温暖
点击蓝字关注公众号 集雅观品
图片
【编者按】
近些年来,不断有人以“旧时真本”之名进行文化造假,张扬造势,哗众取宠,欺骗读者。如2013年张贵林的后二十八回,又如最近四处散播、甚嚣尘上的吴氏红楼,这种恶意的炒作事件,引起了广大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极大不满。为建立健康的学术环境,倡导好的学风,树立正气,揭露这种造假的恶劣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学术以求真为本,此种文化造假行为,已严重影响了学术的正常生态环境,给古典名著《红楼梦》及其研究也造成了危害。我刊为正视听,明其渊源,特发此稿件。
最近,一篇题为《旧时真本横空出世 红学大厦轰然坍塌》的“奇文”(以下简称“坍塌文”)引起人们的关注。建立在谎话连篇基础上的所谓“旧时真本”“吴氏石头记”早已不新鲜,有识之士嗤之以鼻,并未产生多大影响。如今声称“随着《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横空出世,真相终大白于天下,几百年来的诸多红楼谜团亦随之迎刃而解”,“红学大师们辛辛苦苦构筑起的红学大厦,顷刻间轰然坍塌了”,明目张胆地颠倒是非,指鹿为马,愚昧民众,激起许多红学人士气愤。面对愈演愈烈的闹剧,我们理应加以揭露,避免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
“吴氏石头记”之名源于抄本题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该抄本据说是108回的全本《红楼梦》,因其中有批语点明写成于“癸酉腊月”,故又被称为“癸酉本”。“癸”谐音鬼,故被人们戏称为“鬼本”。该书至今并未披露全书,只发布八十回后的28回。由金俊俊、何玄鹤整理后,九州出版社于2014年3月出版,题作《〈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又由何莉莉、王晓丰整理,线装书局于2015年8月出版则题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另外,由吴雪松整理校订自印的《全息〈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过录本原文》,据说正寻求正式出版。
红学界向来不乏离奇之事,时不时有惊人之论面世,如刘心武的“秦学”,欧阳健的“程前脂后论”等等。虽荒诞不经,但仍可在学术层面进行讨论。而“吴氏石头记”纯属造假和蒙骗,个中手段低劣、逻辑混乱简直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完全偏离了社会的道德底线,颠覆了人们的三观。
毁你的价值观
稍有点文学鉴赏力的人都会看出《吴氏石头记》文辞粗劣不堪,情节乏善可陈,毫无《红楼梦》的神韵。
先说情节。在鬼本的情节里,外人能随意出入贾府,袭人突然变成泼妇,信佛的王夫人要宝玉娶尼姑,宝玉成了淫徒,林妹妹成为武装首领,宝钗色诱宝玉、色诱贾雨村,王熙凤魂魄杀仇人被天兵天将收走,卫若兰射圃写成在菜圃里射箭打敌人。太黄太暴力,辣眼睛不忍直视,情节设计完全偏离正常人对红楼人物的感知。张惠老师说:“看完《吴氏石头记》,大笑三声,吐血三升!”理由是:
第一、黛玉带领奴仆保卫大观园,还能杀了小红。这官府都是死人啊?杀伐决断出于私刑了。第二、柳湘莲打劫大观园,又从岳神庙救走宝玉。他是不是人格分裂?第三、薛宝钗给薛蟠出反间计除掉小红,攻陷大观园,几次洗劫。之后嫁给宝玉。精神分裂?
如果说情节好坏只在读者的感觉,见仁见智,我们看看文字吧,那可是硬伤。就说书中的诗词,红楼时代的人们对诗词可是很有讲究,不说意境韵味能否令人赞赏,起码格律要符合基本要求。然而,《吴氏石头记》中却没有一首像样的诗词。廉萍老师举例说:
从“癸酉本”的《十独吟》里,随便拿出两首,比如其三朝云:“青门何人缀钗头,孤城残梦汀水流。零落风烟不相逢,君子无心解闲愁。”其六卓文君:“尊前半醉启宝奁,佳赋已成赛金言。镜盟钗誓全为君,深杯欲共笑人间。”除了每首四句、每句七字比较像“诗”以外,其余韵脚、平仄、粘对,要啥啥没有。你确定不是来开玩笑的么?黛玉如果写成这样,都不用自己焚稿了,随时都会被人“拉杂摧烧之”。更别说去给香菱当老师。当然,如果非说自己写的是古绝,不讲究,你倒是把第三句最后一字好歹调整下,起码念起来省点劲。这就是古董行常说的“一眼假”。
世间事物的好与坏是根据个人内心的尺度进行衡量和评价的,区分的标准即为价值观。《吴氏石头记》理所当然属于毫无价值的东西,这么个“浑身是洞,无一处不假”(廉萍语)的劣质假货,居然被某些人奉为圭臬,视若珍宝,堂而皇之出版,颠覆了人们正常的价值观。
毁你的人生观
这么个低劣的鬼本是如何出笼的?又如何能取得人们的关注?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先解释几个版本学上的名词:吴祖本、抄录本、网络续本、整理本。
所谓的“吴祖本”,是清代祖辈所留存的旧抄本,有批语自述作者为吴梅
集雅观品 2018-03-14
这个寒冷的季节因你的关注而变得温暖
点击蓝字关注公众号 集雅观品
图片
【编者按】
近些年来,不断有人以“旧时真本”之名进行文化造假,张扬造势,哗众取宠,欺骗读者。如2013年张贵林的后二十八回,又如最近四处散播、甚嚣尘上的吴氏红楼,这种恶意的炒作事件,引起了广大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极大不满。为建立健康的学术环境,倡导好的学风,树立正气,揭露这种造假的恶劣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学术以求真为本,此种文化造假行为,已严重影响了学术的正常生态环境,给古典名著《红楼梦》及其研究也造成了危害。我刊为正视听,明其渊源,特发此稿件。
最近,一篇题为《旧时真本横空出世 红学大厦轰然坍塌》的“奇文”(以下简称“坍塌文”)引起人们的关注。建立在谎话连篇基础上的所谓“旧时真本”“吴氏石头记”早已不新鲜,有识之士嗤之以鼻,并未产生多大影响。如今声称“随着《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横空出世,真相终大白于天下,几百年来的诸多红楼谜团亦随之迎刃而解”,“红学大师们辛辛苦苦构筑起的红学大厦,顷刻间轰然坍塌了”,明目张胆地颠倒是非,指鹿为马,愚昧民众,激起许多红学人士气愤。面对愈演愈烈的闹剧,我们理应加以揭露,避免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
“吴氏石头记”之名源于抄本题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该抄本据说是108回的全本《红楼梦》,因其中有批语点明写成于“癸酉腊月”,故又被称为“癸酉本”。“癸”谐音鬼,故被人们戏称为“鬼本”。该书至今并未披露全书,只发布八十回后的28回。由金俊俊、何玄鹤整理后,九州出版社于2014年3月出版,题作《〈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又由何莉莉、王晓丰整理,线装书局于2015年8月出版则题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另外,由吴雪松整理校订自印的《全息〈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过录本原文》,据说正寻求正式出版。
红学界向来不乏离奇之事,时不时有惊人之论面世,如刘心武的“秦学”,欧阳健的“程前脂后论”等等。虽荒诞不经,但仍可在学术层面进行讨论。而“吴氏石头记”纯属造假和蒙骗,个中手段低劣、逻辑混乱简直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完全偏离了社会的道德底线,颠覆了人们的三观。
毁你的价值观
稍有点文学鉴赏力的人都会看出《吴氏石头记》文辞粗劣不堪,情节乏善可陈,毫无《红楼梦》的神韵。
先说情节。在鬼本的情节里,外人能随意出入贾府,袭人突然变成泼妇,信佛的王夫人要宝玉娶尼姑,宝玉成了淫徒,林妹妹成为武装首领,宝钗色诱宝玉、色诱贾雨村,王熙凤魂魄杀仇人被天兵天将收走,卫若兰射圃写成在菜圃里射箭打敌人。太黄太暴力,辣眼睛不忍直视,情节设计完全偏离正常人对红楼人物的感知。张惠老师说:“看完《吴氏石头记》,大笑三声,吐血三升!”理由是:
第一、黛玉带领奴仆保卫大观园,还能杀了小红。这官府都是死人啊?杀伐决断出于私刑了。第二、柳湘莲打劫大观园,又从岳神庙救走宝玉。他是不是人格分裂?第三、薛宝钗给薛蟠出反间计除掉小红,攻陷大观园,几次洗劫。之后嫁给宝玉。精神分裂?
如果说情节好坏只在读者的感觉,见仁见智,我们看看文字吧,那可是硬伤。就说书中的诗词,红楼时代的人们对诗词可是很有讲究,不说意境韵味能否令人赞赏,起码格律要符合基本要求。然而,《吴氏石头记》中却没有一首像样的诗词。廉萍老师举例说:
从“癸酉本”的《十独吟》里,随便拿出两首,比如其三朝云:“青门何人缀钗头,孤城残梦汀水流。零落风烟不相逢,君子无心解闲愁。”其六卓文君:“尊前半醉启宝奁,佳赋已成赛金言。镜盟钗誓全为君,深杯欲共笑人间。”除了每首四句、每句七字比较像“诗”以外,其余韵脚、平仄、粘对,要啥啥没有。你确定不是来开玩笑的么?黛玉如果写成这样,都不用自己焚稿了,随时都会被人“拉杂摧烧之”。更别说去给香菱当老师。当然,如果非说自己写的是古绝,不讲究,你倒是把第三句最后一字好歹调整下,起码念起来省点劲。这就是古董行常说的“一眼假”。
世间事物的好与坏是根据个人内心的尺度进行衡量和评价的,区分的标准即为价值观。《吴氏石头记》理所当然属于毫无价值的东西,这么个“浑身是洞,无一处不假”(廉萍语)的劣质假货,居然被某些人奉为圭臬,视若珍宝,堂而皇之出版,颠覆了人们正常的价值观。
毁你的人生观
这么个低劣的鬼本是如何出笼的?又如何能取得人们的关注?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先解释几个版本学上的名词:吴祖本、抄录本、网络续本、整理本。
所谓的“吴祖本”,是清代祖辈所留存的旧抄本,有批语自述作者为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