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奇5度吧 关注:16贴子:606
  • 1回复贴,共1

正奇五度科技告诉你品牌“被透支”的原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这些:大意了、傲慢、侥幸(小聪明)、心术不正(价值观有问题)
首先说说「大意了」:这里特指是无意的失误,比如传播的信息没有经过考证就匆忙上线,或者是测试样本有限,就全面推广。不严谨也不专业,实际上也是对客户的不负责。
还有一种确实缺乏专业的知识,一些公司没有意识到品牌公关的重要性,也不太懂5S原则,因此会出现一些反应不及时的错误。
出现危机事件出现后,就想着先瞒着, 快速解决了再对外发布。
当年salesforce由于用户数量快速上升而系统奔溃事件,就是反馈不及时而被用户认为是逃避和不负责任。企业形象一落千丈,股价更是一路下跌。还好后续反应得当,挽回了损失,但代价巨大。
再来说说「傲慢」。在一些大企业,特别是产品有绝对优势、不愁卖的企业容易高高在上。
特斯拉近半年的公关频频翻车事件(发言人社交媒体回应记者、甩锅国家电网、改款上新等事件)无论是专业性还是态度都让大众感到高傲与冷漠。
也许很多人会说人家产品厉害啊,坏的舆论很快就成过眼云烟。现在也许因为创新让大众情感银行上的存款还比较多,但是一次次的透支,随着科技差距的缩小,透支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只要消费者但凡有所犹豫或者延迟购买,就给了竞争对手机会。另外,善待每一次与客户沟通的机会,实际上是最高效的品牌资产积累方式。(效率,可是时间管理鼻祖马斯克最擅长的)
第三种是「侥幸」,其实也可以称做「打擦边球」。公关中的碰瓷、品牌传播中的夸大效果、山寨推广也许就是这种心理。潜台词就是“试试看,说不定就火了”呢。
辛巴直播间卖的燕窝,其实只是燕窝风味饮料(糖水),估计就是有侥幸心理。最后的结果是被重罚,品牌估计也难有翻身之日了。
模仿、山寨甚至是碰瓷的原理都是类似,就是博一博,也许对方发现不了呢?太鸡贼了对不?这样的品牌肯定不可能成大器(如果有哪个成了,偷偷的私信告诉我)
最后一种就是「心术不正」,往大点说就是价值观有点塌。比如制造恶意话题,期待着能够引起轰动,然后再洗白,一般来说,很难。这种公司不是蠢就是坏。
比如全棉时代的广告,错的已经这么离谱了,还可以把道歉信写成了软广,这啥套路?哪个大师教的?
还有之前的霸道汽车的敬礼广告最后都以道歉告终,这些年大家还记得,气得牙痒痒。
如果说以前信息不透明时代,这种获取关注的方法也许能歪打正着,现在每个人都能发声的时代,“投机取巧“大概率就是贻笑大方,自毁前程。


1楼2021-03-03 22:00回复


    2楼2021-03-03 2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