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房去后,黛玉走来,见宝玉不在房中,因翻弄案上书看,可巧翻出昨儿的《庄子》来。看至所续之处,不
觉又气又笑,不禁也提笔续书一绝云: “无端弄笔是何人? 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
语怪他人。”《庄子因》是林云铭( 1628 ~ 1697) 于康熙二十七年( 1688) 编撰的一部注解《庄子》的名著,
而吴梅村( 1609 年 6 月 21 日 ~ 1672 年 1 月 23 日) 早在康熙十年底就已去世,那时《庄子因》还没成书。
证据二在第五十三回,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的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贾氏宗祠”四个
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孔继宗虽是虚构的人物,但孔氏族谱的继字辈是真实存在的,乃清朝皇帝
所赐。雍正十三年( 1735) ,追赠孔继濩为第 69 代衍圣公[8]
,《红楼梦》成书时间也只能是该年之后。
综上,所谓“癸酉本”《石头记》后二十八回,不过是现代人在吸取脂评、探佚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结
合作者想象而撰制的现代补佚类续书。平心而论,这位“佚名”续作者对脂评、探佚还是下过一番功夫
的,但“癸酉本”《石头记》后二十八回情节荒诞,以致被很多读者戏称为“鬼本”。当然这不是此处要讨
论的重点,“癸酉本”《石头记》的发布者是想推翻新红学以来的近百年学术成果,这才是问题实质之所
在,笔者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去进行“癸酉本”《石头记》的辨伪。
自20 世纪70 年代末戴不凡提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问题以来,关于这部伟大作品的“初创者”与“写
定者”的讨论便一直没有停止过。[9]1 -60
归纳起来,从《红楼梦》诞生至今,关于其作者,不外乎以下几种说法:
1. 作者不详。代表性说法有早期的《红楼梦》甲辰抄本上梦觉主人序云“说梦者谁,或言彼,或言
此”[7]28
。对此,首次刊印《红楼梦》的程伟元也没有弄清楚,他在序言上只是说“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
出自何人”[7]31
。此外,李放《八旗画录》云: “所著《红楼梦》小说,称古今第一。惜文献无征,不能详其
为人。”[7]26
这种情况固然是由于旧时代轻视小说的现象造成的,以至于作者根本不懂得也不重视自己
的“著作权”而普遍虚化署名,但也与《红楼梦》这部小说存在“碍语”有关。
2. 确定《红楼梦》的作者为曹雪芹。这种说法以胡适撰写的新红学奠基之作《红楼梦考证》为代
表。尽管此前也有人提出过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说法,但未经详细论证,或者是道听途说的稗贩相
传,而真正从文献出发,根据清代笔记、志书及其他史料爬梳剔抉,通过乾嘉学派式的严谨考证,得出作
者为曹雪芹的结论,当自胡适始。
3. 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猜测《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从清至民初,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许
多人做了多种猜测,如倪鸿《桐阴清话》云“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7]372
,也有人猜测作者为清
词人纳兰性德,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辨证》确指是《四焉斋集》的作者曹一士。这些提法大多局限于索
隐派诸家制造的混乱,其用意无非是为他们的学说张本,故其说法并没有多少可资征信的史料作为立
论的基础,基本上属于无稽之谈,因此也没有引起世人太多的重视。
4. 在《红楼梦》成书过程中最初有一个“原始作者”,曹雪芹只是在此基础上“披阅增删”而“写定”。
清代裕瑞在《枣窗闲笔》中提出: “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
之,以是书所传述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部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7]113
现当代以来,
也有不少持此论者,戴不凡即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原始作者”说的提出,对于圆满解释《红楼梦》文
本内部的复杂现象很有启发,但论证过于简单化,且过多地局限于某位“原始作者”的探究,给人以否定
曹雪芹“著作权”的印象。
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作者“新说”候选人目前已逾百位①,提出者各持所据,莫衷一是。然而论
证曹雪芹系《红楼梦》作者的结论已形成证据链,且引几条这方面的文献:
清宗室文人永忠所作诗文稿本《延芬室集》内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其中
①这百多位《红楼梦》作者“新说”,除个别研究者出版过专著、在学术刊物上发出文章或观点披露报端外,大部分见
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