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有ALK?第三代标靶药疗效更进一步
肺癌不但是本港常见癌症之一,多年来更是癌症头号杀手,原因是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届较晚期,治疗选择亦较为局限。随着医学及基因科技的愈趋成熟,肺癌分类也愈趋精细,治疗选择亦更多样化,以ALK肺癌为例,便有针对性的标靶药物可用,而且相关药物不断推陈出新至第三代,继续提供针对性疗效,并能有效控制转移至脑部的癌细胞,为病人延续治疗的希望。
ALK肺癌是指癌细胞带有ALK基因变异,约占非小细胞肺癌的5%。虽然这类肺癌的症状与一般的肺癌没太大分别,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地方。

头号癌症杀手:肺癌
肺癌一直是本港的头号癌症杀手,单在2018年便有3853人死於肺癌,即每四宗癌症致死个案中就有一宗由肺癌所致,而同年新症亦有5252宗新症,为仅次大肠癌的第二常见癌症,个案亦比2008年增加了24%。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吴帼杏指出,过去肺癌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但随着标靶药及其他疗法推出,有效延长病人的寿命及存活期,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後情况。
她称,癌症病人在确诊时往往也感到晴天霹雳,尤其想到化疗後的副作用,如大量脱发、食慾不振、抵抗力变弱等等,都令他们深感惶恐不安,作为医生就会向他们详细解释,特别是现时有一些很有效的标靶药,可以有效针对病情而副作用又较传统化疗为少,帮助维持生活质素,甚至可能把癌症变成如糖尿病般慢性病,可以利用药物长久控制。
对於不幸患上癌症的病人,吴医生鼓励他们不要苦恼於自己为何会患病,而是要向前看,积极面对和接受治疗。她更期望未来会继续有创新及有效的标靶药和其他治疗研发成功,令病人可以有更多及更好的治疗选择。
近半ALK肺癌会上脑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吴帼杏指出,ALK肺癌的患者以女性及非吸烟为多,而且确诊时的年龄中位数约为52岁,较整体肺癌中位数约70岁,明显较为年轻。另一个比较特殊的是ALK肺癌较常见有脑部转移、亦即癌细胞扩散至脑部的情况,比率可高达五成。
「如果病人出现脑部转移,症状就是视乎肿瘤的大小及位置而定。有些病人可能会有头痛、作呕作闷,部分人则可能会有视力或听觉受影响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头晕及言语障碍,并可能出现抽筋及昏迷等严重情况。」吴医生称,若病人出现脑转移,选择药物时就要考虑使用更能针对脑转移的新一代标靶药。
她解释,新一代标靶药物较能穿越血脑屏障,故可更有效对付脑内的癌细胞,例如第三代ALK标靶药对脑转移的控制率可达五成。此外,肿瘤细胞在治疗一段时间後可能再次出现基因变化而产生抗药性,这时就需要使用再新一代的药物,藉以继续抑制肿瘤生长及恶化。

第三代标靶药有效控制脑转移
「正因为ALK肺癌患者很多仍然十分年轻,无论在工作或家庭都处於拼搏的年龄,一个好的治疗方案对病人来说是十分重要。」吴医生说,好的治疗既不会带来太多副作用,又可以控制病情,让病人可以继续工作和照顾家庭,令生活质素得以维持。
她强调,第三代ALK标靶药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血液胆固醇及血脂上升,但一般均属轻微问题,简单使用一些降血脂药物已能处理,其他可能会遇见的副作用如水肿、周边神经炎、健忘及情绪障碍等,亦可以透过调整药物剂量而令情况有所缓解。
不少病人在确诊时都会疑惑「为何癌症偏偏选中我」,明明自己健康良好,亦没有吸烟等不良嗜好,却突然患上肺癌,而听到是ALK肺癌时就更可能因为认识不多而带来不安。
副作用较少 保持良好生活质素
为了让病人安心治疗,吴医生每次都会向病人详细解释,让病人明白肺癌有「ALK」其实可算是「好事」,因为可以使用针对性的标靶药作为一线治疗。她说:「有些病人知道毋须做化疗时,即时松了一口气。有些人在初时不太相信,直至接受治疗後见到疗效,又没有脱发等副作用时,才知道医生没有夸大呢。」
吴医生强调,标靶药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肺癌的治疗,对於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带来显着的疗效,例如用於治疗ALK肺癌的标靶药,往往都能令病情稳定两、三年,个别更可以令病情受控长达五年之久。
ALK肺癌的特性:
患者普遍较为年轻
女性较多
大多没有吸烟习惯
较易出现脑转移

香港联合肿瘤中心提供癌症相关服务,以病人为本。临床肿瘤科医生为病人提供专业医疗意见及合适的治疗方案。我们细心聆听病人的需要,为每位病人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及个人化的治疗,病人在癌症康复阶段中得到充足的支援,更能积极对抗病魔。
我们为治疗中的病人与主诊医生建立独立的whatsapp群组,紧密关注病人情况,在非办公时间亦能与主诊医生保持联络,更有效跟进病情。
我们亦为病人提供药物资助计划及临床研究计划,期望减少病人经济上的负担。
我们提供癌症筛查、癌症诊断及癌症治疗(免疫治疗、化学治疗、标靶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电疗)、荷尔蒙治疗及纾缓治疗)等服务。
肺癌不但是本港常见癌症之一,多年来更是癌症头号杀手,原因是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届较晚期,治疗选择亦较为局限。随着医学及基因科技的愈趋成熟,肺癌分类也愈趋精细,治疗选择亦更多样化,以ALK肺癌为例,便有针对性的标靶药物可用,而且相关药物不断推陈出新至第三代,继续提供针对性疗效,并能有效控制转移至脑部的癌细胞,为病人延续治疗的希望。
ALK肺癌是指癌细胞带有ALK基因变异,约占非小细胞肺癌的5%。虽然这类肺癌的症状与一般的肺癌没太大分别,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地方。

头号癌症杀手:肺癌
肺癌一直是本港的头号癌症杀手,单在2018年便有3853人死於肺癌,即每四宗癌症致死个案中就有一宗由肺癌所致,而同年新症亦有5252宗新症,为仅次大肠癌的第二常见癌症,个案亦比2008年增加了24%。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吴帼杏指出,过去肺癌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但随着标靶药及其他疗法推出,有效延长病人的寿命及存活期,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後情况。
她称,癌症病人在确诊时往往也感到晴天霹雳,尤其想到化疗後的副作用,如大量脱发、食慾不振、抵抗力变弱等等,都令他们深感惶恐不安,作为医生就会向他们详细解释,特别是现时有一些很有效的标靶药,可以有效针对病情而副作用又较传统化疗为少,帮助维持生活质素,甚至可能把癌症变成如糖尿病般慢性病,可以利用药物长久控制。
对於不幸患上癌症的病人,吴医生鼓励他们不要苦恼於自己为何会患病,而是要向前看,积极面对和接受治疗。她更期望未来会继续有创新及有效的标靶药和其他治疗研发成功,令病人可以有更多及更好的治疗选择。
近半ALK肺癌会上脑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吴帼杏指出,ALK肺癌的患者以女性及非吸烟为多,而且确诊时的年龄中位数约为52岁,较整体肺癌中位数约70岁,明显较为年轻。另一个比较特殊的是ALK肺癌较常见有脑部转移、亦即癌细胞扩散至脑部的情况,比率可高达五成。
「如果病人出现脑部转移,症状就是视乎肿瘤的大小及位置而定。有些病人可能会有头痛、作呕作闷,部分人则可能会有视力或听觉受影响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头晕及言语障碍,并可能出现抽筋及昏迷等严重情况。」吴医生称,若病人出现脑转移,选择药物时就要考虑使用更能针对脑转移的新一代标靶药。
她解释,新一代标靶药物较能穿越血脑屏障,故可更有效对付脑内的癌细胞,例如第三代ALK标靶药对脑转移的控制率可达五成。此外,肿瘤细胞在治疗一段时间後可能再次出现基因变化而产生抗药性,这时就需要使用再新一代的药物,藉以继续抑制肿瘤生长及恶化。

第三代标靶药有效控制脑转移
「正因为ALK肺癌患者很多仍然十分年轻,无论在工作或家庭都处於拼搏的年龄,一个好的治疗方案对病人来说是十分重要。」吴医生说,好的治疗既不会带来太多副作用,又可以控制病情,让病人可以继续工作和照顾家庭,令生活质素得以维持。
她强调,第三代ALK标靶药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血液胆固醇及血脂上升,但一般均属轻微问题,简单使用一些降血脂药物已能处理,其他可能会遇见的副作用如水肿、周边神经炎、健忘及情绪障碍等,亦可以透过调整药物剂量而令情况有所缓解。
不少病人在确诊时都会疑惑「为何癌症偏偏选中我」,明明自己健康良好,亦没有吸烟等不良嗜好,却突然患上肺癌,而听到是ALK肺癌时就更可能因为认识不多而带来不安。
副作用较少 保持良好生活质素
为了让病人安心治疗,吴医生每次都会向病人详细解释,让病人明白肺癌有「ALK」其实可算是「好事」,因为可以使用针对性的标靶药作为一线治疗。她说:「有些病人知道毋须做化疗时,即时松了一口气。有些人在初时不太相信,直至接受治疗後见到疗效,又没有脱发等副作用时,才知道医生没有夸大呢。」
吴医生强调,标靶药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肺癌的治疗,对於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带来显着的疗效,例如用於治疗ALK肺癌的标靶药,往往都能令病情稳定两、三年,个别更可以令病情受控长达五年之久。
ALK肺癌的特性:
患者普遍较为年轻
女性较多
大多没有吸烟习惯
较易出现脑转移

香港联合肿瘤中心提供癌症相关服务,以病人为本。临床肿瘤科医生为病人提供专业医疗意见及合适的治疗方案。我们细心聆听病人的需要,为每位病人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及个人化的治疗,病人在癌症康复阶段中得到充足的支援,更能积极对抗病魔。
我们为治疗中的病人与主诊医生建立独立的whatsapp群组,紧密关注病人情况,在非办公时间亦能与主诊医生保持联络,更有效跟进病情。
我们亦为病人提供药物资助计划及临床研究计划,期望减少病人经济上的负担。
我们提供癌症筛查、癌症诊断及癌症治疗(免疫治疗、化学治疗、标靶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电疗)、荷尔蒙治疗及纾缓治疗)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