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可吧 关注:1贴子:279

【图文】东方与西方古代铠甲图鉴之中国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5-12-18 18:37回复
    战国铠甲
    战国武士复原图。战国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另外,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4楼2005-12-18 18:42
    回复
      秦将军铠甲 
      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整件甲衣前长97厘米,后长55厘米。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5楼2005-12-18 18:42
      回复
        秦代兵士铠甲
        这是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战士的装束,这类铠甲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皆为64厘米,其下摆一般多呈圆形,周围不另施边缘。


        6楼2005-12-18 18:43
        回复
          汉将军甲 汉代军队里普遍装备了“环首铁刀”


          7楼2005-12-18 18:44
          回复
            西汉时期,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西代戎服在整体上有很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制。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绛等都属红色。本图即为西汉骑士手持铁铩复原图


            8楼2005-12-18 18:45
            回复
              魏晋时期军戎服饰复原图。左侧为铁制筒袖铠,是一种胸背相连、短袖,用鱼鳞性甲片编缀而成,筒袖铠的外形与西汉的铁铠很相似,从头上套穿,这种筒袖铠坚硬无比。胄基本沿袭东汉的形制,胄顶高高地竖有缨饰。右侧为魏晋时期的戎服,主要是袍和裤褶服。袍长及膝下,宽袖。褶短至两胯,紧身小袖,袍、褶一般都为交直领,右衽,但也有圆领。


              9楼2005-12-18 18:45
              回复
                南北朝时期明光铠 
                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明光铠”一词的来源,据说与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裲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数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左面陶俑是戴兜鍪、穿明光铠的武将;右面是明光铠穿戴展示图


                10楼2005-12-18 18:46
                回复
                  2


                  11楼2005-12-18 18:46
                  回复
                    欧洲中世纪重型盔甲 :
                    15世纪,真正的全身甲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哥特式和米兰式。与14世纪的盔甲相比,其防护面积更大、更完整,但仍有一些地方如腿和关节内侧、两腋(对骑兵来说,这是一个较易受伤的部位,步兵用长矛一戳就可能刺到)等用锁甲防护,16世纪才将这些地方用整体甲叶保护。 
                    欧洲重盔甲、东方重机动这是有条件的,前面已经讲过,而且这种偏重也是相对的,并不是说东方的盔甲就都是十几公斤以下的轻甲。另外,欧洲的重甲发展与火器的兴盛其实密不可分。17世纪,欧洲盔甲达到重量极限,也是重甲发展的顶峰,为何?正缘于火器的普及。虽然中国很早就使用火器,但又为何没有发展出重甲呢?先不管火器是否有差距和火器普及率,尽管中国军队装备了火器,可中国的敌人并没有装备呀,这使得中国军队在交战时处于火力优势,对防护的要求就降低了;欧洲虽然国家小,但每个国家都装备有不少火器,这使它们在互相攻伐时激烈度很高,自然对防护的要求就很高了。以上只是针对火器时代的盔甲,当然,上面说的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诸如技术、战术原因的很多方面的问题,兄前面提到的人多也是个影响因素。对于日本,我以为其盔甲首先并不全是重甲。不过日本人对重甲是有点重视,究其原因,我想最主要是日本的情况与欧洲有些相似:国土面积小,地形复杂,不利于大范围机动却利于阵地交战。当然,阵地战并不是说一定要重甲,不过大量装备重甲后确实很占优势。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人用的简单的四分之三甲


                    12楼2005-12-18 18:47
                    回复
                      视野应该很差,不过对冲锋来说足够了。平时面罩应该是不盖上的


                      13楼2005-12-18 18:49
                      回复
                        全身甲 
                        那双尖尖的靴子在马上,就成为两把前刺的利


                        14楼2005-12-18 18:50
                        回复
                          勃艮地战斗铠


                          15楼2005-12-18 18:51
                          回复
                            哥特式盔甲 
                            哥特式外形简洁,所以常能在游戏动漫中见到它的身影,和一,二战时期德国的头盔很像哦


                            16楼2005-12-18 18:52
                            回复
                              2


                              17楼2005-12-18 18: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