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雪旗亭肆,簪花曲江池。
长安曲江池馆,春日柳秾花盛,燕语玲珑,莺歌宛转。文人墨客若是居近长安,到春时,必定携了酒杯纸笔,赴曲江池畔赏花赋词,坐花载月,分几点前贤风流。与之相映,冬日微雪时,则当登旗亭楼上,温酒拥炉,对雪倾杯。
旗亭酒肆能与曲江池馆并称名胜,僻处远郊,车马之盛虽远为不及,窗迎山色,门启水声,清幽却有过之。飞檐画壁,绕梅花千尺,冬日飞雪时枝柯堆雪,寒香沁人心肺。把酒清酌,窗前梅雪,楼上筝弦,一般清绝。
这日是正月初八,年节方过,冬寒未减。前日一场落雪,至清晨犹有微微絮舞。梅开正盛,早有客到旗亭,小饮清谈。
临窗一桌上已围坐了四位客人。红泥小炉焰苗轻颤,祛除去壁间透进的微微寒意。一阵风生,卷着几点微雪拂进窗中。细碎雪片触了暖意,半空中便化去。几片挟在风中的梅花瓣随炉上热气上下飘浮,忽尔一人长袖轻卷,风止花落。
“一片花飞减却春……唉,风飘万点,正愁煞人。”
掌中托了几片花瓣,席上一人长声叹息。
他对面一人举杯笑道:“一片花落,能有几何?纵使这满林花都落净,春也不曾尽,何必为了这长吁短叹?”
“春在又如何?既是花已尽,空有春日,更无意绪。”那先一人太息一声,落落仍无欢意。对方大笑道:“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良辰美景,有美酒佳人相伴,还说这等败兴言语?罚酒罚酒!”
先一人一怔,随即展眉笑道:“好个莫厌伤多酒入唇,是我煞了风景——当罚,当罚!”随手倒了杯酒喝下,又笑道:“倒不知三爷口中‘佳人’二字,又是何指?”
这人缓带儒冠,青衫半敝,只作寒素书生装束。俊眉朗目,清雅容貌外更饶轩昂气宇。君子如玉,书剑风流。对面罚酒客人年纪已不轻,迥非旗亭惯见的书生公子,散发布衣形容落拓,酒未沾唇先带三分醉意,目光清朗,自含一片傲骨温情。
“佳人……酒是好酒,人自然是佳人。”闻言语塞,那带醉客哈哈一笑,仰首干了一杯,信手一指,“这儿座上的,除了区区在下,哪一个不是佳人?”
他生性风流不羁,一言出口已带了几分调笑意味,座上另三客倒也不以为忤。何况这三人虽年纪身份容貌都大为不同,说来都不负了这“佳人”两字。
窗畔一人白衣似雪,眉目清纤,独饮杯中清酒,唇角带笑,眸光流动却似含烟笼水,暗蕴浅忧轻愁。身后晨光初吐,照在他身上,也似成了泠泠月华。
对面一人亦是儒生装束,白衣长袖,雪澈冰寒。清丽容颜瞧来竟与那人颇有些仿佛,惟双眉如剑,清冷冷斜入鬓角,少三分风烟愁绪,多三分锋刃霜华。面前无酒,越窑青瓷盘内,一半堆雪,一半梅花。
“带雪嚼梅,虽是风雅之事,到底辛寒伤身。”青衫书生一笑,站起身来,自炉上铜壶中倒出一杯酒,“酒淡,且少饮些许,暖暖肺腑。”
清冷少年眸色微扬,接过酒杯,唇边带一丝笑意:“多谢。崖余餐花却不为风雅,不过生性如此。”
“花性多寒,久食虽免浊气侵人,难免虚薄。”青衫书生微笑,“若非成公子,此行未免太过矫情。方公子以为如何?”
白衣书生淡淡点头:“不错。”流目窗外,轻声称赞:“好梅花。拥雪旗亭,果然不愧名胜。”
青衫人笑道:“旗亭风雅,自古有之。三位文武双全,自当听过旗亭画壁一桩雅事。今日左右无事,效前贤一赌高下,如何?”
“怎样?”前一人眉毛淡淡一挑,“愿闻其详。”
青衫人手指恰才上楼的数名歌女,微笑道:“以此为赌,但效旗亭故实。”
方姓书眉头微蹙,问道:“我等皆不以诗文得名,这又怎效得起来?”
“这却不难。”带醉客人一笑,“不赌诗文,却可赌别样。端看今日旗亭楼上曲子,咏的是‘相思亭上问天剑’呢,还是‘九现神龙大报仇’……”
“……又或者,‘四大名捕会京师’?”方姓书生微带上了笑容。对方微微一笑,饮酒不语。
“也好,便以此为注。”另一白衣书生伸手一指窗外梅花,“谁若胜了,便折一枝梅花佐酒,聊作彩头,如何?”
青衫书生击节,一笑接口:“那有何难?总须枝上花朵朵全开,不许含苞,不许落瓣。至于输家么……输家便须当场献艺,不拘歌舞筝笛,随意演上一演,如此方算公平。”
注1:“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出自杜甫《曲江二首》
注2:“旗亭画壁”出自薛用弱《集异记》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涣之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涣之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诸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注3:除注2以外关于旗亭啥啥的资料,纯属杜撰。。。。
长安曲江池馆,春日柳秾花盛,燕语玲珑,莺歌宛转。文人墨客若是居近长安,到春时,必定携了酒杯纸笔,赴曲江池畔赏花赋词,坐花载月,分几点前贤风流。与之相映,冬日微雪时,则当登旗亭楼上,温酒拥炉,对雪倾杯。
旗亭酒肆能与曲江池馆并称名胜,僻处远郊,车马之盛虽远为不及,窗迎山色,门启水声,清幽却有过之。飞檐画壁,绕梅花千尺,冬日飞雪时枝柯堆雪,寒香沁人心肺。把酒清酌,窗前梅雪,楼上筝弦,一般清绝。
这日是正月初八,年节方过,冬寒未减。前日一场落雪,至清晨犹有微微絮舞。梅开正盛,早有客到旗亭,小饮清谈。
临窗一桌上已围坐了四位客人。红泥小炉焰苗轻颤,祛除去壁间透进的微微寒意。一阵风生,卷着几点微雪拂进窗中。细碎雪片触了暖意,半空中便化去。几片挟在风中的梅花瓣随炉上热气上下飘浮,忽尔一人长袖轻卷,风止花落。
“一片花飞减却春……唉,风飘万点,正愁煞人。”
掌中托了几片花瓣,席上一人长声叹息。
他对面一人举杯笑道:“一片花落,能有几何?纵使这满林花都落净,春也不曾尽,何必为了这长吁短叹?”
“春在又如何?既是花已尽,空有春日,更无意绪。”那先一人太息一声,落落仍无欢意。对方大笑道:“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良辰美景,有美酒佳人相伴,还说这等败兴言语?罚酒罚酒!”
先一人一怔,随即展眉笑道:“好个莫厌伤多酒入唇,是我煞了风景——当罚,当罚!”随手倒了杯酒喝下,又笑道:“倒不知三爷口中‘佳人’二字,又是何指?”
这人缓带儒冠,青衫半敝,只作寒素书生装束。俊眉朗目,清雅容貌外更饶轩昂气宇。君子如玉,书剑风流。对面罚酒客人年纪已不轻,迥非旗亭惯见的书生公子,散发布衣形容落拓,酒未沾唇先带三分醉意,目光清朗,自含一片傲骨温情。
“佳人……酒是好酒,人自然是佳人。”闻言语塞,那带醉客哈哈一笑,仰首干了一杯,信手一指,“这儿座上的,除了区区在下,哪一个不是佳人?”
他生性风流不羁,一言出口已带了几分调笑意味,座上另三客倒也不以为忤。何况这三人虽年纪身份容貌都大为不同,说来都不负了这“佳人”两字。
窗畔一人白衣似雪,眉目清纤,独饮杯中清酒,唇角带笑,眸光流动却似含烟笼水,暗蕴浅忧轻愁。身后晨光初吐,照在他身上,也似成了泠泠月华。
对面一人亦是儒生装束,白衣长袖,雪澈冰寒。清丽容颜瞧来竟与那人颇有些仿佛,惟双眉如剑,清冷冷斜入鬓角,少三分风烟愁绪,多三分锋刃霜华。面前无酒,越窑青瓷盘内,一半堆雪,一半梅花。
“带雪嚼梅,虽是风雅之事,到底辛寒伤身。”青衫书生一笑,站起身来,自炉上铜壶中倒出一杯酒,“酒淡,且少饮些许,暖暖肺腑。”
清冷少年眸色微扬,接过酒杯,唇边带一丝笑意:“多谢。崖余餐花却不为风雅,不过生性如此。”
“花性多寒,久食虽免浊气侵人,难免虚薄。”青衫书生微笑,“若非成公子,此行未免太过矫情。方公子以为如何?”
白衣书生淡淡点头:“不错。”流目窗外,轻声称赞:“好梅花。拥雪旗亭,果然不愧名胜。”
青衫人笑道:“旗亭风雅,自古有之。三位文武双全,自当听过旗亭画壁一桩雅事。今日左右无事,效前贤一赌高下,如何?”
“怎样?”前一人眉毛淡淡一挑,“愿闻其详。”
青衫人手指恰才上楼的数名歌女,微笑道:“以此为赌,但效旗亭故实。”
方姓书眉头微蹙,问道:“我等皆不以诗文得名,这又怎效得起来?”
“这却不难。”带醉客人一笑,“不赌诗文,却可赌别样。端看今日旗亭楼上曲子,咏的是‘相思亭上问天剑’呢,还是‘九现神龙大报仇’……”
“……又或者,‘四大名捕会京师’?”方姓书生微带上了笑容。对方微微一笑,饮酒不语。
“也好,便以此为注。”另一白衣书生伸手一指窗外梅花,“谁若胜了,便折一枝梅花佐酒,聊作彩头,如何?”
青衫书生击节,一笑接口:“那有何难?总须枝上花朵朵全开,不许含苞,不许落瓣。至于输家么……输家便须当场献艺,不拘歌舞筝笛,随意演上一演,如此方算公平。”
注1:“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出自杜甫《曲江二首》
注2:“旗亭画壁”出自薛用弱《集异记》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涣之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涣之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诸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注3:除注2以外关于旗亭啥啥的资料,纯属杜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