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寺简介弥陀寺(古名金门寺),位于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农林村龙眼塘山。寺庙始建于元朝,规模不大,历经战乱与几百年的岁月风雨洗礼,多次被毁、重建;历朝历代以来常有禅师驻寺为百姓传经授法。该寺南衔幕阜之灵秀,北伴隽水河之流长,受药姑山、锡山、铁柱山之环抱;处县城郊繁华宝地;立双龙戏珠之伴。素有:“黄沙飘玉带、铁柱锁金银、久睡沉狮醒、龙眼照天门”之说。诗曰:游 弥 陀 寺 赞李苏卫
龙眼塘山地亦幽,受邀瞻寺兴初游。
钟灵毓秀千秋耀,日月清泉润泽流。
殿宇林岚烟景映,雕梁画栋赋联稠。
弥陀门道纳雅韵,破谜开悟得乐修。
唐有高僧德山宣鉴大师门下后代弟子,云游此寺,结庐于居。清道光十二年,瘟疫流行,为救治一方百姓,寺中弟子上药姑山釆摘中草药,研末为丸,救助一方百姓。百姓感恩,筹资捐物,扩建禅堂。以兴佛法之功德无量,求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普渡众生之佛心。在近代抗日史中,寺中僧人多次助军民打击日冠之功。自1938年9月至1945年,当年抗日国军98师、92师、82师部分队伍驻扎寺中,参加攻打县城、锡山、铁柱港、石背寺、大沙坪日军据点。82师488团毛定松团驻药姑山游击时,把金门寺作为前哨,以寺为掩护,设暗探,刺探日军情报。后八路军南下支队359旅抗日队伍在药姑山一带进行活动,寺中僧人为其提供情报和食宿之方便。由于汉奸告密,寺庙遭日军焚毁,化为废墟;当年僧人也逃离自救。后来在乡人的恩德之下,重修简易禅堂,供信徒续佛法之光,燃香火之柱,布功德延年。
公元二零零四年,受惠党和政府对宗教政策的落实。在释宽道法师和乡人王桂风为首的众信士的努力下,聚乡人之力,社会善人之举,筹资近500余万元,占地70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平方米,住持和佛法员工()多名。在原废墟遗址上建起了具有现代规模的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地藏殿、钟鼓殿、住生堂、斋堂、山门、风雨亭,寺中有二泉映月、绿带锦绸、莲花玉池、斋堂禅雅四处风景带。由武昌归元寺佛学院毕业的宽道法师率爱徒主寺。
原金门寺寺名由汉阳归元寺方丈昌明长老亲笔更名为“弥陀寺”,立于山门。有佛门泰斗之称的深圳弘法寺106岁本焕老方丈亲笔书写“大雄宝殿”四字;横额为本乡士诗人91岁刘荫隆老先生撰文寺殿联。寺院外观来,在乡贤和信士及宽道法师的精心打造下,弥陀寺紧跟新时代步伐,寺中以多元素文化为主题,以法制和传统诗书文化为结合,国旗飘扬;环境幽静,花草葱绿、鸟鸣花香、四时景色迥异,侧有清溪潺潺;前有池塘映月,寺院殿宇轩昂、斗拱翘角,香炉氤氲;禅堂佛相莊严、鎏金塑身,神态各异、气势辉煌、诩诩如生。庇佑着世人的安康。
通过寺庙筹委员运筹帷幄奋斗十六载,终于建成现代规模板,以慰千年佛法之光,僧人功德无量;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文化自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宗教文化宗旨,正确引导信士爱党、爱国、爱乡爱他人;把寺庙打造成为集山水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信佛守法的宗教场所,赐世人在精神中永存一颗淡定的禅心,能够怀揣寂寞,搁浅尘世纷扰,走向喜乐圆通的思想境界!
撰文:李苏卫 黄红霞二零二零年 12月 1日
地址: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农林村弥陀寺。
农林村民委员会后面客堂电话:15018530769













龙眼塘山地亦幽,受邀瞻寺兴初游。
钟灵毓秀千秋耀,日月清泉润泽流。
殿宇林岚烟景映,雕梁画栋赋联稠。
弥陀门道纳雅韵,破谜开悟得乐修。
唐有高僧德山宣鉴大师门下后代弟子,云游此寺,结庐于居。清道光十二年,瘟疫流行,为救治一方百姓,寺中弟子上药姑山釆摘中草药,研末为丸,救助一方百姓。百姓感恩,筹资捐物,扩建禅堂。以兴佛法之功德无量,求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普渡众生之佛心。在近代抗日史中,寺中僧人多次助军民打击日冠之功。自1938年9月至1945年,当年抗日国军98师、92师、82师部分队伍驻扎寺中,参加攻打县城、锡山、铁柱港、石背寺、大沙坪日军据点。82师488团毛定松团驻药姑山游击时,把金门寺作为前哨,以寺为掩护,设暗探,刺探日军情报。后八路军南下支队359旅抗日队伍在药姑山一带进行活动,寺中僧人为其提供情报和食宿之方便。由于汉奸告密,寺庙遭日军焚毁,化为废墟;当年僧人也逃离自救。后来在乡人的恩德之下,重修简易禅堂,供信徒续佛法之光,燃香火之柱,布功德延年。
公元二零零四年,受惠党和政府对宗教政策的落实。在释宽道法师和乡人王桂风为首的众信士的努力下,聚乡人之力,社会善人之举,筹资近500余万元,占地70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平方米,住持和佛法员工()多名。在原废墟遗址上建起了具有现代规模的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地藏殿、钟鼓殿、住生堂、斋堂、山门、风雨亭,寺中有二泉映月、绿带锦绸、莲花玉池、斋堂禅雅四处风景带。由武昌归元寺佛学院毕业的宽道法师率爱徒主寺。
原金门寺寺名由汉阳归元寺方丈昌明长老亲笔更名为“弥陀寺”,立于山门。有佛门泰斗之称的深圳弘法寺106岁本焕老方丈亲笔书写“大雄宝殿”四字;横额为本乡士诗人91岁刘荫隆老先生撰文寺殿联。寺院外观来,在乡贤和信士及宽道法师的精心打造下,弥陀寺紧跟新时代步伐,寺中以多元素文化为主题,以法制和传统诗书文化为结合,国旗飘扬;环境幽静,花草葱绿、鸟鸣花香、四时景色迥异,侧有清溪潺潺;前有池塘映月,寺院殿宇轩昂、斗拱翘角,香炉氤氲;禅堂佛相莊严、鎏金塑身,神态各异、气势辉煌、诩诩如生。庇佑着世人的安康。
通过寺庙筹委员运筹帷幄奋斗十六载,终于建成现代规模板,以慰千年佛法之光,僧人功德无量;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文化自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宗教文化宗旨,正确引导信士爱党、爱国、爱乡爱他人;把寺庙打造成为集山水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信佛守法的宗教场所,赐世人在精神中永存一颗淡定的禅心,能够怀揣寂寞,搁浅尘世纷扰,走向喜乐圆通的思想境界!
撰文:李苏卫 黄红霞二零二零年 12月 1日
地址: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农林村弥陀寺。
农林村民委员会后面客堂电话:15018530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