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吧 关注:35,500贴子:901,457

回复:生命大爆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层侵纪(Rhyacian,符号PP2)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300±0百万年(Ma),结束于2050±0Ma。
层侵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已出现的菌类和蓝绿藻类,到层侵纪得到进一步发展。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1-29 10:15
收起回复
    造山纪(Orosirian,符号PP3)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050±0百万年(Ma),结束于1800±0Ma。造山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
    在造山纪的下半页,大陆上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在造山纪期间发生了地球历史上已知的两次最大规模的小行星碰撞。距今20亿3000万年的一次产生了南非Vredefort坑,另一次,也就是18亿5000万年前的一次产生了加拿大安大略的Sudbury盆地。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1-29 10:17
    回复
      固结纪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1800±0百万年,结束于1600±0Ma。诞生复杂单细胞生物。哥伦比亚超大陆形成。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01-29 10:18
      收起回复
        盖层纪(Calymmian,符号MP1)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1600±0百万年(Ma),结束于1400±0Ma。盖层纪期间蓝藻、褐藻发育,出现大型宏观藻类。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1-29 10:22
        回复
          延展纪(Ectasian,符号MP2),来源于希腊文ectasis,意思是extension。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1400±0百万年(Ma),结束于1200±0Ma。
          延展纪,这一纪从14亿年前到12亿年前。因为大陆架盖层的延展而得名,地台盖层继续扩张,除了地质活动外,这期间还出现了最早的复杂多细胞机体。
          至今被发现的最早的多细胞生物是12亿年前中元古代延展纪时期的一种红藻(Bangiomorpha pubescens)的化石。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1-01-29 10:24
          收起回复
            狭带纪(Stenian,符号MP3)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1200±0百万年(Ma),结束于1000±0Ma。
            狭带纪期间蓝藻、褐藻发育,出现大型宏观藻类。
            (图发不出去,用这个代替一下)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1-01-29 10:26
            收起回复
              拉伸纪(Tonian,符号NP1)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1000±0百万年(Ma),结束于850±0Ma。拉伸纪期间首次出现大型具刺凝源类。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1-01-29 10:28
              收起回复
                成冰纪(Cryogenian,符号NP2),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850±0百万年(Ma),结束于630(+5/-30)Ma。成冰纪期间出现雪球地球事件,为生物低潮。整个成冰纪,地球处于冰河时期,被称为“成冰纪冰河时期”。成冰纪时期(Cryogenian Time),地球曾经发生过几次冷却事件,在当时冰川覆盖了地球表面大部分的面积。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1-01-29 10:30
                收起回复
                  埃迪卡拉纪,或称新远古纪III(Neoproterozoic),是隐生宙最后的一段时期。一般指620-542百万年前。这个期的开始与其他地质时代不同,不按照化石变化。在这个时期的出现的软体生物很少留下化石。埃迪卡拉纪是从一个有不同化学成份的岩石层开始。这个岩石层13C非常少,说明当时全球性的冰河时期结束
                  埃迪卡拉的名字来自南澳大利亚得里亚的埃迪卡拉山。1946年,Reg Sprigg曾在这里发现显生宙以前的化石。研究这些化石的Martin Glaessner认为这是珊瑚和海虫的先驱。以下几十年,南澳大利亚还找到很多的隐生宙化石,其他各大洲也找到一些。这些化石一起叫做埃迪卡拉动物。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1-01-29 10:31
                  收起回复
                    寒武纪(Cambrian)是显生宙的开始,距今约5.42亿年前—4.88亿年。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们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
                    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1-01-29 10:32
                    回复
                      奥陶纪(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符号O),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原始的脊椎动物出现),开始于距今488个地质单位之前(4.8亿年前)~444个地质单位之前(4.4亿年前),延续了4200万年。在奥陶纪与志留纪之间隔着一起大规模物种大灭绝——伽马射线暴。在此次物种大灭绝中,60%的物种灭绝,主要灭绝动物有:圆月形镰虫、彗星虫、原始生物。奥陶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85.4±1.9Ma(Million Anniversary,百万年、),结束于443.4±1.5Ma。
                      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里演化迅速,大部分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腕足类乍看起来很像双壳类,但和它并没有多大关系,它们壳的大小和曲线都不相同。腕足类的铰合部喙,以肉柄固着。腕足类而今比较稀少,但在5亿年~4.5亿年前,它们远比双壳类常见。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1-01-29 10:34
                      回复
                        志留纪(Silurian Period)(笔石的时代,陆生植物和有颌类出现)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古生代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4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志留纪的生物面貌与奥陶纪相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志留纪时仍占重要地位,但各门类的种属更替和内部组分都有所变化。如笔石动物保留了双笔石类,新兴的单笔石类也很繁盛;腕足动物内部的构造变得比较复杂,如五房贝目、石燕贝目、小嘴贝目得到了发展;软体动物中头足纲、鹦鹉螺类显著减少,而双壳纲、腹足纲则逐步发展;三叶虫开始衰退,但蛛形目和介形目大量发展;节肢动物中的板足鲎,也称“海蝎”在晚志留世海洋中广泛分布;珊瑚纲进一步繁盛;棘皮动物中海林檎类大减,海百合类在志留纪大量出现。
                        脊椎动物中,无颌类进一步发展,有颌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出现,这在脊椎动物的演化上是一重大事件,鱼类开始征服水域,为泥盆纪鱼类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植物方面除了海生藻类仍然繁盛以外,晚志留世末,陆生植物中的裸蕨植物首次出现,植物终于从水中开始向陆地发展,这是生物演化的又一重大事件。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1-01-29 10:36
                        回复
                          泥盆纪(Devonian Period),符号是D,是地质时代古生代中的第四个纪,泥盆纪属于显生宙古生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16±2.8Ma,结束于359.2±2.5Ma。泥盆纪晚期,两栖动物出现。从泥盆纪开始,地球又开始发生了海西运动。因此,泥盆纪时许多地区升起,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古地理面貌与早古生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在泥盆纪里蕨类植物繁盛,昆虫和两栖类兴起。在泥盆纪与石炭纪中间隔着一次大规模物种大灭绝——超级地幔柱。在此次物种大灭绝中,75%的物种灭绝。是灭绝物种第二多的物种大灭绝,仅次于第一多的二叠纪物种大灭绝——西伯利亚暗色岩事件。主要灭绝动物有:盾皮鱼类、艾登堡母鱼。脊椎动物进入飞跃发展时期,鱼形动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现代鱼类——硬骨鱼开始发展。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1-01-29 10:39
                          回复
                            石炭纪(Carboniferous)约处于地质年代两亿八千六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它可以区分为两个时期:始石炭纪(又叫密西西比纪,三亿两千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和后石炭纪(又叫宾夕法尼亚纪,两亿八千六百至三亿两千万年前)。 石炭纪(Carboniferous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5个纪,开始于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展。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石炭纪陆生生物飞跃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也有所更新。
                            与泥盆纪相比,蜓类是石炭纪海生无脊椎动物中最重要的类群,而腕足动物尽管在类群上减少,但数量多,依旧占相当重要地位,头足类则以菊石迅速发展为主。
                            在石炭纪晚期,脊椎动物演化史出现一次飞跃,从此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以适应更加广阔的生态领域,以北美宾夕法尼亚早期地层中的林蜥为代表。生活在陆上的昆虫,如蟑螂类和蜻蜓类,是石炭纪突然崛起的一类陆生动物,它们的出现与当时茂盛森林密切相关,其中有些蜻蜓个体巨大,两翅张开大者可达70cm。
                            石炭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与泥盆纪比较起来,有了显著的变化。浅海底栖动物中仍以珊瑚、腕足类为主。早石炭世晚期的浮游和游泳的动物中,出现了新兴的筳类,菊石类仍然繁盛,三叶虫到石炭纪已经大部分绝灭,只剩下几个属种。
                            最早发现于泥盆纪的昆虫类,在石炭纪得到进一步的繁盛,已知石炭、二叠纪的昆虫就达1300种以上。陆生脊椎动物进一步繁盛,两栖动物占到了统治地位。早石炭世一开始,两栖动物蓬勃发展,主要出现了坚头类(也称迷齿类),同时繁盛的还有壳椎类。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1-01-29 10: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