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钧一词的解释:鸿为广大无边际,钧为平均或者天之至高者为钧天。鸿钧一词在唐宋甚至更早的典籍中多指“天道”“自然宇宙”等,有时特指朝政权柄,比如受皇帝册封宰相或者三公可说“陛下赐我鸿钧。。。”
文献记载释义:
1、天或大自然。《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鸿钧广运, 嘉节良辰。”
元吴澄《咏雪》:“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明张居正《贺元旦表三》:”岁月更新于凤歷,气机初转于鸿钧。”
郭沫若《湖心亭》:“明年鸿钧运转,四十六岁交大运。”
2、国柄;朝政。宋司马光《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之十:”八十聪明强健身, 况从壮岁秉鸿钧。
宋秦观《代贺蔡相公启》:“姚元崇入 赞鸿钧,初闻远略:霍子孟建承顾命,益见忠谋。”
3、亦指执掌国柄的大臣。唐李商隐《为绛郡公上李相国启》:“仰台曜以瞻辉, 望鸿钧而好惠。”
鸿钧洞庙:
在武当山在南岩飞升岩西北下100米处,下绝崖200余米即飞升岩水库。该洞坐东朝西,天然形成两重岩洞,故俗称"岩上岩”。上层岩为主洞,下层为道房。上层岩洞高5 30米,面阔8米,深4-10米。岩内现存石殿- -座,石作化帛炉- -座,岩后有石窟神龛。岩内还有残碑两通。下层岩距上层岩地坪为5 80米,深4-50米。洞为敞口,内高外低。岩外为道房。从岩左攀登可到上层岩。
关于鸿钧洞庙的记载:
“鸿钧”即“洪钧”,“钧”又通“均”。鸿钧即巨大的制陶转轮, 喻上天造化之功,即“开天造物之神”!
石窟神龛依崖人工凿成。龛高0 70米,面阔0 65米,进深0. 4. 2米。龛内神像早已无存。
石殿在石窟神龛前,坐东朝西。殿通高1. 60米,面阔0. 98米,进深0. 88米。悬山石板顶,全部为石板榫卯组装。内存石雕鸿钧老祖坐像,头顶为髻,面带笑容,有胡须,身着圆领广袖对开襟帝服,抄手于膝,脚穿云靴。
有一化帛炉石作,炉通高2米,面阔0 67米,进深0. 61米。是全山最大、最精美的石作化帛炉。重檐歇山石作顶,下为石作须弥座,通体石构件为石作卯榫组装。
鸿元老祖:
传说鸿元老祖(即鸿钧老祖)为道教众仙之祖,“鸿元” 即“混元”, 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虽然早期道教并没有此人出现(如早期道教并没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出现,只有五老君、三无圣祖、虚皇五老) ,但在部分道派、民间宗教与文献中具有相当影响力,湖北一带一直有鸿钧老祖造人的神话。神农架地区发现的汉族歌谣唱本黑暗传便提及了鸿元老祖,土家族还有一首《鸿钧老祖歌》记载了鸿钧老祖创世造人的神话故事。
小说人物:
鸿钧一词第一次以人物形象出现应是在明朝小说《封神演义》中,鸿钧为玄门领袖居于三十三重天宫中的紫霄宫。
《封神演义》中鸿钧有且只有一次出场,是在最后通天教主摆下万仙阵被破后动了重立地水火风准备换个世界的念头时出现,出场时做道歌一首: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袖,一气化鸿钧。
鸿钧出现后赐与三友三枚仙丹,自言服下后可功力大增,但副作用是以后兄弟三人若再动无名,便会肠穿肚烂。。。
封神演义之后经过历代说书人的传唱,鸿钧渐渐被某些民间法教所接受并供奉,近几年台湾道教将鸿钧编入十八代天帝之中,至此鸿钧从民间“野神”上升为“正神”,不过台湾道教所立十八代天帝是否有正式官方册封,又有几人为淫祀,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论:
一、鸿钧一词在唐宋或者更早时期代表自然或朝政权柄
二、土家族有鸿钧创世、造人等神话
三、土家族、武当山、台湾道教皆有关于鸿钧的祭祀
最后附上古诗一首:
诗名《王丞相生辰》,作者喻良能,朝代宋
金华千仞摩穹苍,双溪迢迢碧流长。
清淑之气从风翔,霜缣雾縠不足当。
真贤挺生金玉相,上撷屈艳薰班香。
畴昔视草居明光,鸿文大册压常杨。
既升紫枢兵气扬,运筹决胜如子房。
鸿钧一气转混茫,相吉崇璟何足方。
直与夔龙为雁行,烟火万里俱耕桑。
冠带百蛮走梯航,玉皇案前勤赞襄。
坐令我宋如虞唐,中书事业殊未央。
二十四考嗤汾阳,北堂西母寿而康。
荣封大国富井疆,锦衣命服粲煌煌。
麻姑一半鬓未霜,亭亭玉树阶兰芳。
徽献凝操书道昌,向来王谢今只王。
十倍江左浩莫量,四海同词祝寿觞。
愿公寿比赤松强,永作一柱扶明堂。
以上

文献记载释义:
1、天或大自然。《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鸿钧广运, 嘉节良辰。”
元吴澄《咏雪》:“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明张居正《贺元旦表三》:”岁月更新于凤歷,气机初转于鸿钧。”
郭沫若《湖心亭》:“明年鸿钧运转,四十六岁交大运。”
2、国柄;朝政。宋司马光《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之十:”八十聪明强健身, 况从壮岁秉鸿钧。
宋秦观《代贺蔡相公启》:“姚元崇入 赞鸿钧,初闻远略:霍子孟建承顾命,益见忠谋。”
3、亦指执掌国柄的大臣。唐李商隐《为绛郡公上李相国启》:“仰台曜以瞻辉, 望鸿钧而好惠。”
鸿钧洞庙:
在武当山在南岩飞升岩西北下100米处,下绝崖200余米即飞升岩水库。该洞坐东朝西,天然形成两重岩洞,故俗称"岩上岩”。上层岩为主洞,下层为道房。上层岩洞高5 30米,面阔8米,深4-10米。岩内现存石殿- -座,石作化帛炉- -座,岩后有石窟神龛。岩内还有残碑两通。下层岩距上层岩地坪为5 80米,深4-50米。洞为敞口,内高外低。岩外为道房。从岩左攀登可到上层岩。
关于鸿钧洞庙的记载:
“鸿钧”即“洪钧”,“钧”又通“均”。鸿钧即巨大的制陶转轮, 喻上天造化之功,即“开天造物之神”!
石窟神龛依崖人工凿成。龛高0 70米,面阔0 65米,进深0. 4. 2米。龛内神像早已无存。
石殿在石窟神龛前,坐东朝西。殿通高1. 60米,面阔0. 98米,进深0. 88米。悬山石板顶,全部为石板榫卯组装。内存石雕鸿钧老祖坐像,头顶为髻,面带笑容,有胡须,身着圆领广袖对开襟帝服,抄手于膝,脚穿云靴。
有一化帛炉石作,炉通高2米,面阔0 67米,进深0. 61米。是全山最大、最精美的石作化帛炉。重檐歇山石作顶,下为石作须弥座,通体石构件为石作卯榫组装。
鸿元老祖:
传说鸿元老祖(即鸿钧老祖)为道教众仙之祖,“鸿元” 即“混元”, 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虽然早期道教并没有此人出现(如早期道教并没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出现,只有五老君、三无圣祖、虚皇五老) ,但在部分道派、民间宗教与文献中具有相当影响力,湖北一带一直有鸿钧老祖造人的神话。神农架地区发现的汉族歌谣唱本黑暗传便提及了鸿元老祖,土家族还有一首《鸿钧老祖歌》记载了鸿钧老祖创世造人的神话故事。
小说人物:
鸿钧一词第一次以人物形象出现应是在明朝小说《封神演义》中,鸿钧为玄门领袖居于三十三重天宫中的紫霄宫。
《封神演义》中鸿钧有且只有一次出场,是在最后通天教主摆下万仙阵被破后动了重立地水火风准备换个世界的念头时出现,出场时做道歌一首: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袖,一气化鸿钧。
鸿钧出现后赐与三友三枚仙丹,自言服下后可功力大增,但副作用是以后兄弟三人若再动无名,便会肠穿肚烂。。。
封神演义之后经过历代说书人的传唱,鸿钧渐渐被某些民间法教所接受并供奉,近几年台湾道教将鸿钧编入十八代天帝之中,至此鸿钧从民间“野神”上升为“正神”,不过台湾道教所立十八代天帝是否有正式官方册封,又有几人为淫祀,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论:
一、鸿钧一词在唐宋或者更早时期代表自然或朝政权柄
二、土家族有鸿钧创世、造人等神话
三、土家族、武当山、台湾道教皆有关于鸿钧的祭祀
最后附上古诗一首:
诗名《王丞相生辰》,作者喻良能,朝代宋
金华千仞摩穹苍,双溪迢迢碧流长。
清淑之气从风翔,霜缣雾縠不足当。
真贤挺生金玉相,上撷屈艳薰班香。
畴昔视草居明光,鸿文大册压常杨。
既升紫枢兵气扬,运筹决胜如子房。
鸿钧一气转混茫,相吉崇璟何足方。
直与夔龙为雁行,烟火万里俱耕桑。
冠带百蛮走梯航,玉皇案前勤赞襄。
坐令我宋如虞唐,中书事业殊未央。
二十四考嗤汾阳,北堂西母寿而康。
荣封大国富井疆,锦衣命服粲煌煌。
麻姑一半鬓未霜,亭亭玉树阶兰芳。
徽献凝操书道昌,向来王谢今只王。
十倍江左浩莫量,四海同词祝寿觞。
愿公寿比赤松强,永作一柱扶明堂。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