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吧 关注:908贴子:1,636
  • 9回复贴,共1

文学讲座 | 盛衰有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主讲人:轩起(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名誉院士)
地点:淮阳书院(河南周口市太康县轩子大道与黄老之道路口西200米)


IP属地:河南1楼2021-01-22 12:30回复
    两江总督和大理寺多次弹劾贾代善亏欠银量,金额高达三百万两白银,可是康熙帝都默许了他的贪污,不追究他任何罪责。贾政,贾代善次子,继承了贾代善的江南织造官职。这时康熙已经传位于雍正,贾演的影响力也已消失殆尽,雍正终于还是出手抄了贾府。
    小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就对贾雨村说起了荣、宁二府的日渐败落以及造成其衰败的原因:“……如今人口日多,事物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俭省。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家风的败落,又会导致贾府内部人与人之间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也就不利于贾府面对突然而来的灾难。贾府正在设宴请酒,正是热闹之际,却突然闯入一队锦衣军,带头的堂官赵老爷气势汹汹地要封门抄家,把贾政等人吓得够呛。那些宾客也能躲就躲,不敢轻举妄动。不多时西平王来宣旨,让贾赦接旨,并让宾客们自行离去,宾客们唯恐惹祸上身,一溜烟儿的跑了。


    IP属地:河南2楼2021-01-22 12:38
    回复
      2025-05-22 03:26:26
      广告
      《红楼梦》第105回中写到贾政在外任职被参,调回京都,以为要大祸临头,结果只是虚惊一场。皇上让贾政觐见,问了一番话,就让他出来了,降了他的降职,仍旧在京任官。众亲朋好友约好要为他接风洗尘,所以才会摆酒请客。
      在皇上询问贾政事情的时候,就有提到贾姓人士犯了不少事。只是贾政不知道实情,听到皇上说的名字是远族之人,也就没有多想。之后贾政出来,其他官员的谈话也很有深意。众人说:“二老爷的人品行事我们都佩服的,就是令兄大老爷也是个好人。只要在令侄辈身上严紧些就是了。”
      贾敬是宁国公贾演的孙子,也是贾珍之父,曾经中过进士。贾敬最后是因为吃了秘制的丹砂烧胀而死。贾敬不但没有担起复兴家族之责,还在道观躲清闲,纵容家人胡作非为。


      IP属地:河南3楼2021-01-22 12:47
      回复
        “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大部分的《红楼梦》影视作品里,薛宝钗的结局都被处理为“宝玉离去、独自生活”的这种近似寡居的状态。《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吟诗:“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后半句被认为是暗指宝钗的结局,而贾雨村的表字正是时飞,因此,大部分红学家认为这句是暗示宝钗改嫁贾雨村。
        “敲断玉钗红烛冷” ,说的是独自在家的妻子,打发孤独无聊时光而轻敲玉钗,直到玉钗敲断。另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出自李商隐《残花》,也是凄凉萧索之感。宝钗的最终结局,应该是在宝玉后又再嫁贾雨村。虽然可能赢得了贾雨村的尊重和爱护(“任是无情也动人”),也有过短暂幸福(“送我上青云”),但最终却因贾雨村“枷锁扛”,导致孤独凄冷了此残生,“金簪雪里埋”。


        IP属地:河南4楼2021-01-22 14:19
        回复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停机德说的是薛宝钗,而咏絮才说的是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乐羊子在外求学,想念妻子,逃学回家。他妻子正在织布,当时就断了机杼,言词训斥他。他知错就改,回去努力攻读,取得功名。宝玉不愿意读书,整天无所事事。宝钗把他锁在屋子里,期望他专心致志的学习,不断的鼓励他。宝玉却不像乐羊子那样听话。他趁机离开了宝钗,出家做了和尚。
          停机德典故出自范晔《后汉书·列女传》。所谓的停机,就是指乐羊子之妻以停下织布机的方式来劝乐羊子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断机的故事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编著的《古列女传》。


          IP属地:河南5楼2021-01-22 14:36
          回复
            秦可卿乍离人世的时候,曾经给王熙凤托了个有关“家计长策”的梦,梦中告诚凤姐应在“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秦可卿忧虑“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
            《红楼梦》中有两个纯净的女儿国世界,一个是仙界的太虚幻境,另一个是人间的大观园,大观园就似投影于人间的太虚幻境。太虚幻境中的警幻仙子居室里所焚的一种香,集各种奇花之精华,名为“群芳髓”,茶水“千红一窟”是取自仙花上的露水烹制而成,美酒“万艳同悲”则是采集百花之蕊酿制而成。
            贾宝玉突然间会犯困做梦,与一个地方、一个女子有关系,那就是宁国府的会芳园和秦可卿。这一年,宁国府的花园中梅花开得正盛,艳若红霞,尤氏邀请贾母、贾宝玉等人过来赏花。宁荣两府的女眷聚在会芳园中游玩作乐,少女姣好的容颜和红艳的梅花相映成趣,确是会聚群芳的盛景。
            恰好这一天,警幻仙子要邀请绛珠仙子(林黛玉)的生魂到太虚幻境中一游,途中偶遇宁荣二公的魂魄,他们嘱托仙子能警醒宝玉的顽劣之性,让他走上正途。于是,警幻仙子临时改为邀请贾宝玉,她就暗中飘进宁国府的会芳园对他进行催眠。


            IP属地:河南7楼2021-01-22 15:47
            回复
              关于宁国府会芳园的景致,小说中有一句文字:“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通天台之路。”传说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曾在若耶溪浣纱,汉代刘晨、阮肇上天台山采药时候遇到仙女。小说中借用这两个典故,暗示了会芳园是通向风光秀美、仙女云集的太虚幻境的入口。
              秦可卿去世后停灵在会芳园的登仙阁许多天,这暗示她在这里羽化成仙,重返幻境。秦可卿临终时托梦给王熙凤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从北角墙下引来的一股活水,引入大观园就成了“沁芳溪”。因沁芳溪得名的景点有沁芳闸、沁芳亭、沁芳桥等。
              本来贵妃省亲是元春的荣耀,她却整场以泪洗面,绝不是幸福得宠的状态。她对皇宫排斥毫无感情,就像假释回家过年的“女囚”。贾家是太上皇老臣。父亲的老臣子不臣服新皇帝,是历朝历代权力更迭时争权的主要矛盾。如果幸福,她将意气风发的衣锦还乡。而她却在省亲时六次哭泣不断。


              IP属地:河南8楼2021-01-22 16:02
              回复
                如果说元妃省亲掏空了整个贾府,那么宁国府财政赤字应该是从秦可卿葬礼开始。“海棠春睡”是一个典故,来自唐人笔记《唐皇杂录》记载:唐玄宗尝于沉香亭召杨贵妃,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贵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唐玄宗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
                太虚幻境是一个独立于人间的玄幻存在,既是故事的源头之一,又是那些历尽风月波澜的红楼梦中人最后的精神归宿。通过贾敬葬礼可知,王公参与他人葬礼,是需要圣旨批准的。贾珍首先是三等神威将军,其次是宁国府家长,最后是贾家族长。
                秦可卿葬礼规模太大,贾母死后也不过如此。之所以这样,有个本质原因是厚葬冤死之人。古人认为含冤而死者,为了消弭怨气,为其举行豪华葬礼厚葬是唯一方法。甚至有多年后开棺再重新装殓,以求平复死者怨气,解脱活者赎罪之心的举动。秦可卿的不合理葬礼,显然属于贾珍的赎罪心理。


                IP属地:河南9楼2021-01-22 16:48
                回复
                  2025-05-22 03:20:26
                  广告
                  《大悲忏》也好,《解冤洗业醮》也好,都是超度冤死亡灵的经咒。而超度亡灵的经咒远不止这两部。偏偏用这两部,已经点出秦可卿是含冤自尽!丫头瑞珠之死,也是为秦可卿死鸣冤。自杀有太多方法,最不可能是触柱而死。只有含恨或者冤屈悲愤到极致才可能触柱而死!
                  豪华葬礼是贾家的自发行为,但北静王率领四王八公其余没有圣旨允许集体出席,却是政治行为!书中说,秦可卿本来是没有父母的孤儿,后来被秦业收养成了养女,秦业将她养大,最后嫁给了贾府的贾蓉。大观园里其他的那些婆子媳妇没有一个不害怕王熙凤的,可是王熙凤唯独对秦可卿十分的和善,还跟秦可卿说一些知心的话。
                  秦可卿一开始就看到了贾府将要灭亡的真相,所以在去世以后托梦王熙凤。秦可卿的葬礼。该葬礼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委实出人意料之外。首先是贾府几乎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少,高低贵贱,都参加了葬礼。其次,秦可卿所用的棺木乃上好的材料,据说万年不坏,原非帝王将相不可用。


                  IP属地:河南10楼2021-01-22 17:08
                  回复
                    秦可卿停灵49日,送灵时,原文中写到“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足见送灵队伍之浩大。看棺材板时,贾珍看不上那些上好的杉木。恰好薛蟠的店里有一副板,叫“樯木”,1000两银子也未必能买到。贾珍说:“让人入土为安,这个不能省。”
                    秦可卿死后,她的贴身丫鬟瑞珠一头撞在柱子上,也跟着主人去了。贾政极力反对贾珍用这块“义忠亲王老千岁”没用上的樯木板,但最终还是没有拗过贾珍,贾珍坚持用了这块樯木。
                    北静王在路祭的时候送贾宝玉的一串鹡鸰手串。北静王当时说,这是皇帝送给他的。鹡鸰是一种嘴细,尾巴和翅膀都很长的小鸟,只要有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鸣叫起来,寻找同类,比喻兄弟友爱。可见皇帝送给北静王这个手串是有寓意的,表示他和北静王兄弟情深。


                    IP属地:河南11楼2021-01-22 17: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