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域36国臣服于汉的时间
【时汉独护南道,未能尽并北道也。然匈奴不自安矣。其后日逐王畔单于,将众来降,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既至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吉为安远侯。是岁,神爵二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汉书》】
汉书这里说到西域北道在西汉汉宣帝时期归汉,标志性事件是西域都护府设立。但是这个北道包括了36国吗?这里《后汉书》提出来了异议:【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屯田于车师前王庭】以及刘歆说的【北攘匈奴,降昆邪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隔氐羌,裂匈奴之右肩。】这两处观点认为36国是在汉武时期大体成为汉朝属国(当然也有过反复),关于这个问题,我下面会仔细说
我的观点:
1 后汉书以及刘歆的说法和汉书并不矛盾,【未尽并】的意思是什么?是说的没有完全并完,而北道上还有匈奴日逐王势力。日逐王投降,标志着匈奴势力彻底退出西域了。而36国基本上确实是在武帝时期归汉了。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则是强化这一结果。

【时汉独护南道,未能尽并北道也。然匈奴不自安矣。其后日逐王畔单于,将众来降,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既至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吉为安远侯。是岁,神爵二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汉书》】
汉书这里说到西域北道在西汉汉宣帝时期归汉,标志性事件是西域都护府设立。但是这个北道包括了36国吗?这里《后汉书》提出来了异议:【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屯田于车师前王庭】以及刘歆说的【北攘匈奴,降昆邪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隔氐羌,裂匈奴之右肩。】这两处观点认为36国是在汉武时期大体成为汉朝属国(当然也有过反复),关于这个问题,我下面会仔细说
我的观点:
1 后汉书以及刘歆的说法和汉书并不矛盾,【未尽并】的意思是什么?是说的没有完全并完,而北道上还有匈奴日逐王势力。日逐王投降,标志着匈奴势力彻底退出西域了。而36国基本上确实是在武帝时期归汉了。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则是强化这一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