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3年我兴匆匆的拿着玉牌的照片来到贴吧分享已经很久了。当时我天真的以为玩玉会跟其他的地方一样,互相分享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哪里知道半带春风半带彩,新老各说也就五五开,然而那些恶意的攻击确让我感觉到了玉吧这个地方透着一股邪气,又酸又臭。
具体的故事太长,旁人不会愿意听,我也不太愿意讲搞得自己玩个玉还要靠故事一样。
我一直以来不太喜欢把自己的东西跟馆藏放一起,原因有二,首先,因为我觉得馆藏普遍缺少文人气息,不太配得上我的玉牌;其次,当像现在一样放一起时,就会出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看上去不一样的所谓馆藏白玉,其实大都是同一种和田玉。换个直白的说法,绝大多数人玩的绝大多数与此类不同的尤其是清代以前的不是和田玉。而当我说出这个真相时将会把自己推到大多数古玉玩家的对立面,大家玩玉都花钱的,没人会气量大的觉得自己多年捡漏的全是新玉。
我曾经试图研究所谓的工艺功法去观察剖析各类玩家对古玉判断的切入点,最后发现一个惊人的真相,所有人都只有对古玉工艺的朦胧印象,而这种印象竟然是被拿来实现自己和别人藏品双重标准的手段,而不是拿来认识古玉的,像那种它该有的那种用途那样。明明一样的工艺,这些人却总是可以得出两种结论,评价自己的只要一点就对了,评价别人的只要一点就可以否定了。只有自己手上的东西是对的,是老的。我们从各种人群互相不认可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我经过细致的对比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古代玉雕的每一道痕迹,在现代的玉雕上都能够找到对应的,因为本来古今工具的形状都是近呼相似甚至一样,然而整体上又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一定要指出来这种差别。那就主要体现在雕玉的思路上,然而毕竟古代工匠成谜,虽然从痕迹上可以看出许许多多痕迹的意图,固定的,标记的,剔取的,修整的,裁截的,起口的。然而毕竟我不是古人难以道尽,再者即使能说个大概,我也不太想说,若我所说工艺特征被拿去作假,到时候分辨古玉就更雪上加霜。
于是我选择了另一条路,希望用文化本身,去感染去同化,如果你有一个较高的文学水平,当我对你说“子冈死技亦不传”这句简短的陈述中隐约能让人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惋惜,和一种多一字都再难说出的哽咽时,你应该能判断出我所言非虚。当我完整看到这块玉牌中隐藏的玄机,与此玉牌表达的完整内容之时,更是有种被古人托付了什么的感觉。然而遗憾的是,现在人的知识体系,与古人是断层的,我虽能讲的明白,但是并没有人真的能看懂,因为自古知识文化都不是可以一语带过的,世界上可以获取的知识那么多,谁会去在意一块对自己毫无益处的玉牌。若真愿意看的,怕是碰到一个疑问也只会默默说上一句写的什么玩意,然后义愤填膺而去。
然而就在明知道大家对真相都不是很在意的时候,我就决定把小说里的那句“为往圣继绝学”定为了一个努力的目标,此生若有机缘,实现玉牌上记载的执念,让这个玉牌推到它该在的位置。说到这个远大的梦想我自己都为自己点赞,到此还不能被我远而宏大的想法感染,我只能说有的人天生就无法从善如流,强求不来。但是还有那种见不得人好,仿佛赢了一个目标宏大的人,自己就是人生赢家了一样,真是可笑又无耻。这也许就是玉圈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本质所在吧。
我知这时充满恶意的就会说痴人说梦,而友善些就会说陆子冈的真迹本身就没有存世的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印证吧。然而毕竟古人聪明,如果在玉牌里面藏些当时就知道会被掩埋的故事,后人顺着故事再反过来证实这段历史。那么这被玉牌记录的历史就充当了证明真伪的密码。既说明思路,剩下的就是无尽的证明了,有的历史,如果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那就只能随他而去,毕竟这也不是我一个隔着500年莫明被托付的人能左右的了的,然而毕竟冥冥中的安排,谁又说的准呢?
好在是贴吧黄的早,又有了新的机会,故此离开贴吧。
之前来这也发图,只是没有解释,因为文化人之间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解释,最多也就互相不认可的关系,很难有什么敌意,在文化又或者说是审美总是能互相欣赏一些的。大一些的贴吧全都不让我发帖了,所以以后我也就不会常来贴吧了。所以我该来此再试着讲说一次,因为可能我等待时光,时光却等不到老牛哥自己慢慢看懂这块玉牌了。而一个玩玉的文人,错过细看一次这块玉牌,也许就错过了文人之玉最精彩的部分,或者会成为玩玉文人遗憾,但也可能旁的文化人眼中,也就寻常一块玉而已。而我也可能并不在老牛哥印象之中吧。告辞之余。
划重点,和田白玉只有一种。若有人觉得玉不是这般,便可以拿出自己的小花片,小花片都是些古玉的边角料,跟自己玉放一起,看看是不是同一个东西。当然主要是针对那些仗势欺人滥权力的人。欺负人若是让这些人快乐,我何妨让这些人欺负一下。毕竟我的玉牌2.4亿道阻且长,如果将来卖不出去,只怪我没本事。也实在赖不到那些个无赖身上。
告辞。
抄录一篇至此。
具体的故事太长,旁人不会愿意听,我也不太愿意讲搞得自己玩个玉还要靠故事一样。
我一直以来不太喜欢把自己的东西跟馆藏放一起,原因有二,首先,因为我觉得馆藏普遍缺少文人气息,不太配得上我的玉牌;其次,当像现在一样放一起时,就会出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看上去不一样的所谓馆藏白玉,其实大都是同一种和田玉。换个直白的说法,绝大多数人玩的绝大多数与此类不同的尤其是清代以前的不是和田玉。而当我说出这个真相时将会把自己推到大多数古玉玩家的对立面,大家玩玉都花钱的,没人会气量大的觉得自己多年捡漏的全是新玉。
我曾经试图研究所谓的工艺功法去观察剖析各类玩家对古玉判断的切入点,最后发现一个惊人的真相,所有人都只有对古玉工艺的朦胧印象,而这种印象竟然是被拿来实现自己和别人藏品双重标准的手段,而不是拿来认识古玉的,像那种它该有的那种用途那样。明明一样的工艺,这些人却总是可以得出两种结论,评价自己的只要一点就对了,评价别人的只要一点就可以否定了。只有自己手上的东西是对的,是老的。我们从各种人群互相不认可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我经过细致的对比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古代玉雕的每一道痕迹,在现代的玉雕上都能够找到对应的,因为本来古今工具的形状都是近呼相似甚至一样,然而整体上又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一定要指出来这种差别。那就主要体现在雕玉的思路上,然而毕竟古代工匠成谜,虽然从痕迹上可以看出许许多多痕迹的意图,固定的,标记的,剔取的,修整的,裁截的,起口的。然而毕竟我不是古人难以道尽,再者即使能说个大概,我也不太想说,若我所说工艺特征被拿去作假,到时候分辨古玉就更雪上加霜。
于是我选择了另一条路,希望用文化本身,去感染去同化,如果你有一个较高的文学水平,当我对你说“子冈死技亦不传”这句简短的陈述中隐约能让人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惋惜,和一种多一字都再难说出的哽咽时,你应该能判断出我所言非虚。当我完整看到这块玉牌中隐藏的玄机,与此玉牌表达的完整内容之时,更是有种被古人托付了什么的感觉。然而遗憾的是,现在人的知识体系,与古人是断层的,我虽能讲的明白,但是并没有人真的能看懂,因为自古知识文化都不是可以一语带过的,世界上可以获取的知识那么多,谁会去在意一块对自己毫无益处的玉牌。若真愿意看的,怕是碰到一个疑问也只会默默说上一句写的什么玩意,然后义愤填膺而去。
然而就在明知道大家对真相都不是很在意的时候,我就决定把小说里的那句“为往圣继绝学”定为了一个努力的目标,此生若有机缘,实现玉牌上记载的执念,让这个玉牌推到它该在的位置。说到这个远大的梦想我自己都为自己点赞,到此还不能被我远而宏大的想法感染,我只能说有的人天生就无法从善如流,强求不来。但是还有那种见不得人好,仿佛赢了一个目标宏大的人,自己就是人生赢家了一样,真是可笑又无耻。这也许就是玉圈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本质所在吧。
我知这时充满恶意的就会说痴人说梦,而友善些就会说陆子冈的真迹本身就没有存世的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印证吧。然而毕竟古人聪明,如果在玉牌里面藏些当时就知道会被掩埋的故事,后人顺着故事再反过来证实这段历史。那么这被玉牌记录的历史就充当了证明真伪的密码。既说明思路,剩下的就是无尽的证明了,有的历史,如果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那就只能随他而去,毕竟这也不是我一个隔着500年莫明被托付的人能左右的了的,然而毕竟冥冥中的安排,谁又说的准呢?
好在是贴吧黄的早,又有了新的机会,故此离开贴吧。
之前来这也发图,只是没有解释,因为文化人之间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解释,最多也就互相不认可的关系,很难有什么敌意,在文化又或者说是审美总是能互相欣赏一些的。大一些的贴吧全都不让我发帖了,所以以后我也就不会常来贴吧了。所以我该来此再试着讲说一次,因为可能我等待时光,时光却等不到老牛哥自己慢慢看懂这块玉牌了。而一个玩玉的文人,错过细看一次这块玉牌,也许就错过了文人之玉最精彩的部分,或者会成为玩玉文人遗憾,但也可能旁的文化人眼中,也就寻常一块玉而已。而我也可能并不在老牛哥印象之中吧。告辞之余。
划重点,和田白玉只有一种。若有人觉得玉不是这般,便可以拿出自己的小花片,小花片都是些古玉的边角料,跟自己玉放一起,看看是不是同一个东西。当然主要是针对那些仗势欺人滥权力的人。欺负人若是让这些人快乐,我何妨让这些人欺负一下。毕竟我的玉牌2.4亿道阻且长,如果将来卖不出去,只怪我没本事。也实在赖不到那些个无赖身上。
告辞。
抄录一篇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