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精神分裂症的出格举动让家属压力巨大,如何重拾家庭温暖?(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调查显示,约有49%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曾有过家庭暴力行为,而攻击的对象,主要以父母为主,其次为兄弟姊妹;家庭暴力行为中,58%患者会大声吼骂,50%会以徒手打伤或抓伤、咬伤家属,37%会有威胁恐吓行为,另外有27%会以棍棒或其他工具施暴。仅2020年以来,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伤人”相关的新闻报道就多达1万余篇。

家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如同装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因精神分裂症患者失去理智的暴力行为,让诸多家属倍感无望。少部分家属无法承受多种压力,从而主动放弃对患者的监护和治疗,少部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散落民间”也给社会和谐带来隐患。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家庭环境是除疾病因素外引发暴力行为的主导因素。在我国,90%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与家人一起生活,因此,家庭环境对患者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亲密度低、情感表达差、矛盾性和控制性强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亲情淡薄,互不关心,缺少感情交流,患者难以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同时缺乏情绪宣泄的渠道,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代之的是严厉的呵斥、责备和管束,患者得不到应有的人格尊重,容易受到伤害,产生不良情绪。甚至有一些家庭成员对患者不能理解,难以接受患者病后给家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常常向患者表达伤害性情绪,而受歧视和虐待的患者往往容易冲动、情绪激动,对社会和家庭容易产生仇视心理,爆发暴力行为。
男性、青壮年患者暴力行为非常常见,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身强力壮,性格中有冲动好斗、崇尚暴力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家庭关注相对较少,治疗依从性较差,病情容易波动。住院次数少也间接说明了患者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病情控制不良,增加了暴力行为发生几率。而低文化程度、农村、农民患者,可能因为受教育较少,文明程度较低、法律意识薄弱,平时就有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倾向,病后辨认与控制能力削弱,当他们自认为受到了不公正对待感到非常委屈时,就可能诉诸暴力以发泄内心的不满。而无配偶的患者一则得到的关爱和温暖较少,二则因为婚姻失败迁怒他人,产生报复心理和暴力行为。

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李平安主任提醒: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有重要影响,在精神分裂症的防治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这一重要因素,对不良家庭环境进行切实有效的干预,这对控制患者暴力行为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1楼2021-01-18 17: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