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万岁吧 关注:2,118贴子:38,475

剑指外喀尔巴阡山——毁于沙俄巨炮下的普热梅希尔要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从1914年秋天以来,弗兰茨·康拉德的奥匈步兵以其约五千人的兵力,一直坚守着广阔沼泽地区中部的路口,桑河上游的据点和渡口,控制着河流和内陆地区。马祖里湖区与奥匈北部之间被撕裂的防线上,普热梅希尔是唯一的据点, 也是通向喀尔巴阡山后门上的螺栓,就像坦能堡挡住了俄军向东普鲁士挺进的势头那样,普热梅希尔似乎阻碍了沙皇继续向西的推进。




IP属地:内蒙古1楼2021-01-11 10:55回复
    实际上,在一战的初期,俄军就进行过多次次货真价实的要塞攻坚战,这就是和奥匈帝国军队之间的普热梅希尔要塞之战。至于普热梅希尔要塞的详情我们先不去细说,留在下边。单单从奥匈帝国在这场战役投入的军队高达15万人来看,他们对该要塞还是很看重的,故此整个战役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也值得大书一笔。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场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相关著作中很少被提及,直接导致这段历史逐渐被湮没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之中。下边,就让我们根据有限的历史资料来努力的拼凑出这场战役的经过。进而希望改变人们对沙俄军队缺少攻坚战考验的认识误区。


    IP属地:内蒙古2楼2021-01-11 10: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914年9月24日,俄国包围了这所要塞,第一次进攻,俄军的炮兵还没有赶上来,因而久攻不克。

      在奥匈帝国的眼中,普热梅希尔要塞堪与列日要塞相提并论
      普热梅希尔位于今天波兰的境内,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属于奥匈帝国的领地。别看现在的普热梅希尔毫不起眼,人口只有6万多,但是在奥匈帝国时期这里可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边境城市,它不但扼守着经巴尔喀阡山通往匈牙利的大门,而且还是连接普热梅希尔、克拉科夫和利沃夫等地的铁路枢纽。也正因为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每当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关系紧张的时候,这里也会成为首当其冲受到威胁的地方。为了应对这个局面,从1854年开始奥匈帝国开始在普热梅希尔修建军事要塞,以便作为同俄罗斯交战的前哨阵地。最开始,普热梅希尔要塞的规模并不大。但是随着欧洲局势的持续紧张,奥匈帝国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进来。

      沙皇尼古拉二世视察哥萨克骑兵


      IP属地:内蒙古3楼2021-01-11 11:02
      回复
        就这样,在奥匈帝国苦心经营之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普热梅希尔要塞已经成为了由多个堡垒组成的堡垒群。而在奥匈帝国人眼里,普热梅希尔要塞也成了可与比利时列日要塞相媲美的现代化要塞,完全可以抵御俄罗斯军队可能发起的进攻。当时普热梅希尔要塞共拥有33个大型堡垒和4个炮兵阵地,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用混凝土和钢板加固过,墙壁厚度高达3.5米。当时俄军标准的76.2毫米师属火炮对此根本无能为力。


        IP属地:内蒙古4楼2021-01-11 11:11
        回复



          IP属地:内蒙古5楼2021-01-11 11:14
          回复
            在堡垒内部,无线电、电话、电梯和排气扇等设施十分完备;至于说在各个堡垒之间,奥匈帝国的军事工程师也没忘记修筑了巨量的土木工事和交通壕。而在开战以后,奥匈帝国对于普热梅希尔要塞的防御设施还是感到不放心,又动用了巨量的人力物力对要塞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固和扩建,包括架设了长达几百公里的钢丝网。

            普热梅希尔要塞的铁丝网大部分布设于战争刚开始的时候


            IP属地:内蒙古6楼2021-01-11 11:16
            回复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计划是围困这座城市,逼其就范。但俄军在坦能堡战役失利之后,他在北翼整个战略所依仗的这个计划便失败了。当然奥匈帝国在北面所依靠的盟友——德国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康拉德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依赖于德国人的进展。

              普热梅希尔,1914年秋


              IP属地:内蒙古7楼2021-01-11 11:18
              回复
                1914年战争开始后,虽然俄军在东普鲁士方向进攻受阻,但是在加利西亚战役中却成功的击败了奥匈帝国军队;甚至长驱直入奥匈帝国边境150公里,多座奥匈帝国城镇和要塞被攻占。当时俄军大有乘势攻占克拉科夫然后沿着巴尔喀阡山口进入匈牙利的趋势。而奥匈帝国军队由于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在野战中守卫自己的领土,当时能够阻止俄军进攻行动的只有普热梅希尔要塞。不过在之前的战斗里,奥匈帝国军队大部分都开往了前线,留给普热梅希尔要塞的只有以5个步兵营为主力,然后辅以一些炮兵和工兵的旅级守备队。毫无疑问,这点兵力对于巨大的普热梅希尔要塞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IP属地:内蒙古8楼2021-01-11 11:1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被俄军俘获的奥匈帝国士兵


                  IP属地:内蒙古9楼2021-01-11 11:22
                  回复
                    不过对于奥匈帝国军队来说十分幸运的是,在加利西亚战役失利后的一片慌乱中,奥匈帝国的弗朗茨·康拉德拒绝了部下提出的放弃普热梅希尔要塞建议。而是让前线退下来的残兵加上原有的要塞守备队,以及临时征召的后备军组成新的普热梅希尔要塞守卫部队。事实证明,决定固守普热梅希尔要塞是弗朗茨·康拉德在加利西亚战役失败以后做出的最正确决定。在要塞指挥官赫尔曼·库斯马内克指挥下,普热梅希尔要塞的守军在俄军到达之前扩充到了15万人,然后他们迅速的整修了阵地,铺设了大量的铁丝网,使得整个要塞的防御纵深在原有的基础之大幅度的增加了,从而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IP属地:内蒙古10楼2021-01-11 11:23
                    回复
                      1914年11月6日,俄军对普热梅希尔发起第二轮进攻。
                      俄军负责此次进攻的主要是第3集团军,以及第8集团军的一部分。指挥官分别是拉得科·德米特里耶夫和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在正式的攻城战开始以前,无论是拉得科·德米特里耶夫还是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都认为这并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只比之前夺取利沃夫困难一点,传说中的普热梅希尔要塞很可能是外强中干。所以在赫尔曼·库斯马内克明确表示拒绝俄军的劝降以后,他们决定在炮兵对普热梅希尔要塞展开进攻,以期开创使用攻城火炮就夺取对方坚固要塞的先例。

                      炮击普热梅希尔要塞的俄军炮兵


                      IP属地:内蒙古11楼2021-01-11 11:25
                      回复
                        俄军的大炮彻夜连天地轰击着奥军的集结地,只要敌人发起冲锋,炮火的齐射便会凌空而降,以保护俄军的防线。这些大口径火炮都布置在一条狭窄通道的末端,这条通道是拉得科·德米特里耶夫的战斗群在距离普热梅希尔六俄里处冲开的,径直穿过敌人的地盘。
                        俄军重炮营的这些大炮被部署在这条通道的末端,朝着他们认为有射击价值的一切猛烈开火。


                        IP属地:内蒙古12楼2021-01-11 11:26
                        回复
                          俄军卡萨布耶夫上校担任前哨观测员,通过手动键入式发报机指引炮火。有时候,一天会有一千多发大口径炮弹呼啸着掠过头顶,穿过普热梅希尔,落在敌军阵地上或他们的冲锋队列里。
                          俄军前哨观测员、炮兵指挥官以及他们的通信兵渐渐锻炼出这样一种技术:就连敌人单独的进攻也应予以炮击,并用直接命中的方式将其摧毁。


                          IP属地:内蒙古13楼2021-01-11 11:28
                          回复
                            布鲁西洛夫决心在春季化冻到来前拿下普热梅希尔。他们希望尽快通过这个该死的屏障,它阻碍了他们的整个集团军。因此,在某些日子,俄国人发起的进攻多达八次。他们会获得突破,但又会被激烈的白刃战逐出。但俄军很快就会卷土重来,占据这里的一处废墟、一个雪堆,或是一个弹坑。但守军会立即以手流弹和火焰喷射器发起反击。结果,战斗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持续着。俄军步兵中有一些投掷高手,他们能准确地掷中目标。


                            IP属地:内蒙古14楼2021-01-11 11:3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IP属地:内蒙古16楼2021-01-11 1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