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赵涛吧 关注:622贴子:18,521

【爱涛】什么是铅黄电影 (Giallo Film)?||多篇科普文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经,在意大利有一种被分类为Giallo(铅黄电影)的邪典恐怖片。
它是六、七十年代性解放文化的产物,常常与暴力、恋物与欲望交织缠绕。
它有生动蓬勃的一面,更有暗黑剥削的一面。

铅黄类代表《阴风阵阵》 剧照
--在当下的复古潮下,让我们来追忆铅黄电影吧。


IP属地:广东1楼2021-01-08 12:58回复
    铅黄电影于60年代在意大利诞生,在当时是“垃圾”“坏品味”和“剥削”的代名词【此处“剥削”指被称作“剥削电影”(Exploitation film)的电影类型,通常夸张肤浅,靠噱头博眼球】。
    因这些影片的素材大都来自那些铅黄色封面的犯罪小说,故得此名。

    虽然情节模式都差不多,但铅黄电影却成为意大利最具邪典意味的影片类型。


    IP属地:广东2楼2021-01-08 13:09
    收起回复
      2025-05-24 20:50:40
      广告
      与其说铅黄电影是一种电影类型,不如说它是多种类型的杂烩:惊悚片、恐怖片、“杀人狂电影”(Slasher film),再适量(或者说不适量,取决于你的口味)加上一些血浆、性、和让人摸不清套路的意大利人。
      在尺度和观念偶尔令人深深质疑的同时,铅黄电影以一种奇怪的方式,从来不让观众失望--没有闹鬼的房子,也没有妖魔鬼怪,但是意大利铅黄电影(Giallo)中有足够多的怪事在发生。

      《地狱》 剧照
      简单来说,你可能会喜欢或者厌恶它,但是你绝对不会对它无感。


      IP属地:广东3楼2021-01-08 13:11
      收起回复
        铅黄电影总有一些常见的元素:性感的、迷人的、孤僻(并且性开放)的女人,这是必须的;故事发生的环境通常奢侈豪华,或者至少说是富裕;还有很大篇幅是深深憎恨那个女人的蒙面杀手,这里的杀手总是神秘的,戴着帽子、轮廓模糊,他们的杀人目标也总是这些女人。

        《刀在喉咙》里被追杀的女主角
        杀人过程是视觉化的、艺术化的,杀手们从来不用枪,而是刀,并且总是精确地刺穿受害者的尸体,在“特艺彩色”(Technicolor)电影技术的烘托下熠熠生辉;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裸体,通常完全没有必要,带有偷窥癖的成分。

        《妻子的罪恶》里的杀手和剃刀
        即使这样,铅黄电影也不是只有低俗猎奇。在所有铅黄电影中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关键特征,那就是故事情节中悬疑的一面。以此看来,铅黄电影足以和英国20至50年代经典的“谁是凶手”电影(Whodunnit film)媲美。


        IP属地:广东4楼2021-01-08 13:18
        收起回复
          ||是什么造就了铅黄电影?

          《Il giallo Mondadori》系列书籍
          “Giallo”这个词本身是意大利语“黄色”的意思,后被用来指代铅黄电影这一电影类型。这一名称源自于一个叫做“Il giallo Mondadori”的廉价平装书系列,主打一些低俗的犯罪小说和悬疑小说,它们都带有与众不同的黄色封面。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等一些英美犯罪小说家的作品在意大利出版,统一用的是黄皮封面。
          而刚开始,“Giallo”在当时只是用来给流行文学书籍分类的一种标志。然而因其低廉的价格和流行的内容得到热销。很快,其它的意大利出版商也开始出版它们自己的黄色封面小说,此外,还有诸多当时流行的带有黄皮封面的惊悚、犯罪、神秘小说也成了六、七十年代很多铅黄电影的灵感来源。
          “Giallo”这个词渐渐和“悬疑”与“犯罪”联系起来。


          IP属地:广东5楼2021-01-08 13:25
          收起回复
            到60年代时,意大利已经成了继美国之外的又一大电影生产基地,而没有审查制度限制的他们则将恐怖片发展出了一个新高度。擅长模仿的意大利电影人将恐怖片发展壮大成为一辉煌的类型,其中又分为杀人狂、僵尸和食人族三类。

            《阴风阵阵》海报
            其中表现杀人狂类型的恐怖片有个专门的名称——铅黄电影(Giallo Film),专表现惊悚、恐怖、虐杀、神秘题材。
            首先,它们很功能化:血腥、色情、露点场面一个都不能少;其次,它们非常残暴,对死亡过程有着详尽写实描绘的癖好,而且大多具有SM倾向,尤其喜欢虐待女性洁白丰满的肉体;最后,铅黄电影从不雷同,有注重血腥效应的,也有注重悬疑气氛的,各有各的风格。


            IP属地:广东6楼2021-01-08 13:31
            收起回复
              啊几多好吓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1-08 13:35
              收起回复
                1963年,马里奥·巴瓦拍出了《知道太多的女孩》(The Girl Who Knew Too Much),成了公认的第一部铅黄电影。尽管跟铅黄电影日后的标准格式相比略显平淡,这部电影却提供了铅黄电影日后一贯的几个关键点:神秘性、身处险境的女人、和大量精心制造的悬疑。

                《知道太多的女孩》海报
                观众观念的改变解放了电影人,他们开始创作充满情欲的戏份和十分直接的谋杀戏。比如巴瓦接下来的《血与黑蕾丝》(Blood and Black Lace,1964),就刻画了一位极其残暴的蒙面杀手。作为铅黄电影的分水岭,《血与黑蕾丝》建立了铅黄电影经典的“跟踪再谋杀”桥段,随后在无数作品中被效仿。

                《血与黑蕾丝》海报
                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极大地影响到了日后美国的“杀人狂电影”这一类型,要比在影史产生巨大影响的《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1978)早了足足十四年。


                IP属地:广东8楼2021-01-08 13:41
                收起回复
                  2025-05-24 20:44:40
                  广告
                  巴瓦继续制作了两部铅黄电影,最为突出的是奇异、鲁莽的《辣手娇娃》(Five Dolls For An August Moon),灵感来源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和一部有关贪婪暴力的电影散文《血之海滩》(Bay of Blood)。

                  《辣手娇娃》海报
                  这部电影堪称是惊人的暴力,尤其是在当时。片中的杀手猛烈残杀其中的女受害者,以致于整部电影在趣味低下与否间徘徊。每一位女受害者凄惨死法听来似乎有点过份,但巴瓦电影中的故事带有如此肆意无惮的镜头,以至于观众难以把视线从银幕上挪开。
                  当然,巴瓦不希望我们仅仅只是被恐怖电影镜头所征服,而是希望被所吸引,矮窄的房间内红光四射,街道上绿雾弥漫,每一滴块的鲜血布置得如此细致,整部作品看来不是虐待女性暴力的散文,更象是求得性虐待快感的波普艺术品。

                  《辣手娇娃》剧照


                  IP属地:广东9楼2021-01-08 13:51
                  收起回复
                    巴瓦的作品在那个时代为铅黄电影确立了标准。很快,其它导演开始争先恐后的想用更血腥的场景、更多的尸体、和更露骨的色情场面来战胜同行。而其中最著名的,则是阿基多,带着他的《阴风阵阵》和《夜深血红》将铅黄电影推向了世界。

                    阿基多的《阴风阵阵》和《夜深血红》是铅黄电影的代表作
                    由于铅黄电影采用相对廉价和快速的方式制作,并且同样的故事情节只需轻微修改就被反复讲述;在鼎盛时期,每年差不多会有200部铅黄电影和恐怖片被制作出来。


                    IP属地:广东10楼2021-01-08 13:57
                    收起回复
                      由于低预算和廉价模仿,铅黄电影有时会被称作“通心粉杀人狂电影”(Spaghetti Slashers),尽管这种称呼过度简化或者说完全误解了铅黄电影的意义。毕竟,意大利电影从来不以商业大片和无底洞预算的巨制著称。考虑到意大利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当时意大利的电影产业规模还是很小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现今依旧如此--意大利的电影摄影师通常要在低预算的束缚下工作,并且尽量用最小的开销取得最好的成果。

                      《撒旦的面具》海报
                      尽管意大利导演经常用英语拍摄以取悦海外观众(而演员通常不能掌握英语,只能通过音标来读出台词),但当时意大利电影的尺度对于国外观众来说太过了,电影的内容反复触及——时常是极大地越过了——美国观众的底线。为解决这个问题,同一部电影经常会针对不同国家的市场发行不同版本。
                      举个例子,瑞典观众喜爱情色内容,但是不喜欢血腥暴力——美国观众正相反,因此意大利剪辑师会为欧洲和海外版剪辑不同的镜头。然而正是这种做法常常引起后人在了解铅黄电影时的混淆,这也或多或少解释了为什么同一部电影在不同的地方会有截然不同的片名。


                      IP属地:广东11楼2021-01-08 14:05
                      收起回复
                        典型的铅黄电影杀手是一个轮廓模糊、戴着面具和手套的人,使用刀、锋利武器、绳索、和各种五花八门的凶器来干掉受害者。杀手的杀人动机在每部电影中不同,但是总围绕着一个相似的构思:受害者始终是女人,杀手对女性深深的仇恨穿插在电影之中,通常这种仇恨源自于杀手被背叛的经历。

                        《阴风阵阵》 剧照
                        摄影机近乎极致地描绘受害者意识到自己处于生命危险时的恐慌和痛苦,然后是例行的跟踪、追逐,最终杀手追上了他的猎物,死亡程序启动。这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死亡中达到顶峰。


                        IP属地:广东12楼2021-01-08 14:06
                        收起回复
                          铅黄电影以例行性的对谋杀和死亡的迷恋而著称,尖锐物、黑手套、绳索、涂漆的指甲、和华丽的内饰,也描绘出了铅黄电影里那些恋物的细节,其实这些对于撩拨观众和满足导演的个人嗜好同样重要。

                          《摧花手》 剧照
                          以达里奥·阿基多的名作《夜深血红》(Deep Red,1975)为例,这部铅黄电影顶尖杰作描绘了一长串肮脏但精心打造的死亡场景,展现出惊人的缜密细节。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夜深血红》囊括了超自然的元素——传统的铅黄电影通常会和超自然撇清关系。阿基多后来的作品,像《阴风阵阵》(Suspiria,1977)和《地狱》(Inferno,1980),则在超自然领域中走得更远。

                          《地狱》 中的泪之女神


                          IP属地:广东13楼2021-01-08 14:13
                          收起回复
                            说句题外话,除了早前的恐怖小说,培养出这批对谋杀、尖刀和美女之死有着执着兴趣的导演们的,其实是希区柯克。1960年,当希胖的《惊魂记》和里面那场著名的浴室谋杀在影院里惊艳众人时,而上述导演巴瓦就是其中之一。

                            《惊魂记》的浴室谋杀戏,影响了一批铅黄电影
                            后来,他拍《知道太多的女孩》,就取名自希胖的《擒凶记》(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直译是知道太多的男人)。


                            IP属地:广东14楼2021-01-08 14:17
                            收起回复
                              2025-05-24 20:38:40
                              广告
                              支持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1-08 14: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