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吧 关注:3,440贴子:40,841

回复:辽代永州及白马淀史证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辽代白马淀的历史文化
通过以上七个要件的类比讨论,我们只是概略地找到了白马淀的所在地,对于辽代永州的地望确定,才是对白马淀的最后定位。在讨论永州之前,我们先简单讨论白马淀的辽代历史文化。
(1)白马淀与十七泺
《辽史》中的“十七泺”就是今天的倴北十八泡,今天的“泡”字是“泺”字的异写。这里历史上因当年只有十七个村庄,所以《辽史》记载为“十七泺”。辽代的“十七泺”,在这里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辽史》卷一记载,辽太祖六年冬十月戊寅,“剌葛破平州还,复与迭剌、寅底石、安端等反”。“壬辰,闻诸弟以兵阻道,引军南趋十七泺,是日燔柴。” 可以从“剌葛破平州”的地望来确定“十七泺”的所在地。这次事件离平州不是很远,当年的平州治所是今天的开平城。这里的“南趋十七泺”就是今天的倴北十八泡。《辽史》列传第四十四,萧胡覩传。清宁九年,发生在滦河行宫的“重元政变”主谋萧胡覩,战败后,就在今天的倴北“十七泺”投水自杀。《辽史》有如下记载:“明日战败,胡覩被创,单骑遁走,至十七泺,投水死”。
历史上倴北的“十七泺”,这里留下了许多可考的历史文化,著名的华严寺,就建在今天的于家泡。明嘉靖二十七年,滦州知州大学士陈士元所修《滦州志》记载:“华严寺,在城南(西)五十里,辽寿昌年建。”明修《滦州志》正是成化土木堡之变以后,民族情绪抬头之际,陈士元对真实滦州的历史,明目张胆地进行了篡改。《辽史》记载,华严寺始建于辽道宗清宁八年。在滦州的历史上“城西五十里”,根本没有华严寺可考的任何遗迹,只有在城南五十里于家泡,有一个今名“胜严寺”的遗址,这个“胜严寺”就是辽代的华严寺。明代被改成“胜严寺”,本意就是要胜过华严寺,由此埋没了一个真实的华严寺。著名的《华严经》就产生在这里,在辽道宗咸雍四年,就颁行了《御制华严经赞》,咸雍八年还有御书《华严经五颂》出示群臣”。所以华严寺不是寿昌年建,辽寿昌要晚于咸雍。到了元代,翰林学士袁桷为华严寺写了碑铭。华严寺又是考定元上都的重要地标。中统元年,忽必烈还在白马淀(甸)接见了马祖常家族,史料见于《黄溍全集》第433页。


IP属地:广东18楼2021-01-06 21:10
收起回复
    (2)倴城北河与白马淀
    北河水系,是白马淀的核心主体水域,这个水系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文化。《辽史》卷三十二记载的辽代冬捺钵,就在这一带水域行帐。“皇帝牙帐以枪为硬寨,用毛绳连系。每枪下黑氈伞一,以庇卫士风雪,枪外小氈帐一层,每帐五人,各执兵杖为禁围。南有省方殿,殿北约二里曰寿宁殿,皆木柱竹榱,以氈为蓋,彩绘韬柱,锦为壁衣,加绯绣额。又以黄布绣龙为地障,窗格皆以氈为之,传以黄油绢。基高尺余,两厢廊廡亦以氈蓋,无门户。省方殿北有鹿皮帐,帐次北有八方公用殿。寿宁殿北有长春帐,卫以硬寨。宫用契丹兵四千人,每日轮番千人祗直。禁围外卓枪为寨,夜则拔枪移卓御寝帐。周围拒马,外设铺,传鈴宿卫”。从“以庇卫士风雪”来分析,这就是在北河及泡里冬捺钵的真实写照。这个记载应该早于辽太祖建国初期的历史,契丹建国后,有了固定的宫殿,就不会在这一带行帐捺钵了。


    IP属地:广东19楼2021-01-06 21:14
    回复
      (3)胡家坡水域
      今天的胡家坡应该写作“胡家泺”,因这一带的水系而得名。胡家坡水域应该有始建于辽代的长春宫。北宋梅尧臣使辽,就留下了“细肋胡羊卧菀沙,长春宫使踏霜羓”的诗句。(引自《宛陵先生集》)长春宫大致始建于辽景宗时期,在《辽史》景宗纪就见于长春宫的记载,到了金代,因“长春宫”才会有“长春淀”。长春淀根本不可能在丰南稻地,稻地没有相似的水域。长春淀又名大定淀,这里又是金代皇帝石城“春水”的地方。


      IP属地:广东20楼2021-01-06 21:23
      回复
        (三)白马淀史料与辽国相伴始终
        到了辽晚期的天祚皇帝时期,白马淀还是存在的,《辽史》天祚本纪,“乙巳,耶律章奴反,奔上京,谋迎立魏国王淳。上遣驸马萧昱领兵诣广平淀(白马淀)護后妃,行宫小底乙信持书驰报魏国王”。“魏国王立斩萧谛里等首以献,单骑间道诣广平淀(白马淀)待罪”。章奴知魏国王不听,率麾下掠庆、饶、怀、祖等州,结渤海群盗,众至数万,趋广平淀犯行宫”。
        在辽、金、元三史中,广平淀,白马淀,柳林淀,大定淀,长春淀,都是同一个地点的水域。倴城的北河,又是元代北海或者白海的变音,这里就是元上都的察罕淖尔,察罕淖尔在蒙语中即白海。元朝的南坡政变就发生在倴城,元英宗和宰相拜住就倒在了政变的血泊中,今天胡家坡和泡里的人们还给倴城北河叫南坡。


        IP属地:广东21楼2021-01-07 11:29
        回复
          以下我们将要讨论第四个问题:勘定永州。
          辽代的永州发生了许多可考的历史事件。了解永州,是认识辽史的重要环节。


          IP属地:广东22楼2021-01-07 11:33
          回复
            四 勘定永州
            我们按着辽皇“冬南夏北”的捺钵规律,初步确定辽皇“冬捺钵”的白马淀地点。依据这个基本的概略方位,按着《辽史》对白马淀冬捺钵“在永州东南三十里”的记载。我们以白马淀水域为概略基点,向北偏西的方向,可以找到一个古老的城镇—古马镇。古马镇到倴城的“北河”“泡里”“胡家坡”的距离,大体也就是辽制的三十里左右。今天的古马镇,应该就是“古马城”所在地。因滦河水系的不断东移,古马城失去了水运交通的的条件,大概在隋朝开皇18年前后,这个“马城”就废弃了。新马城迁徙到可以通水运的滦河水边,这里就只留下了“古马城”的地名,当地人简称“古马”。古马镇以东,今天还遗留了河水冲刷的地貌痕迹,说明这里历史上曾经有很大的一条河流过。今马城是两晋时期的茂乡镇,城北还有千金冶遗址存在。


            IP属地:广东23楼2021-01-07 15:40
            回复
              (一)以永州的属县为地标来勘定永州
              辽代的永州,是勘定“白马淀”最关键的地标,只要确定永州的地望,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确定白马淀的所在地,“永州”和“白马淀”二者互为印证。《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对永州有以下记载:“永州,永昌军,观察。应(承)天皇太后所建,太祖于此置南楼。东潢河,西(南)土河,二水合流故号永州。冬月牙帐多驻此,谓之冬捺钵。又有高淀山。柳林淀,亦曰白马淀,隶彰愍宫”。从以上《辽史》关于永州的这个记载,直观的我们无法知道历史上的永州在辽国领土的什么地方,必须从这个记载里,找出同时代的有效地标,才能确定永州的真实地望。我们从当年辽永州所统辖的三个县,就可以进一步考订永州所在地,辽朝永州所统辖的三个县《辽史》卷三十七有以下记载:
              长宁县。本显德府县名,太祖平渤海,迁其民於此。
              义丰县。本铁利府义州,辽兵破之,迁其民於南楼之西北,仍名义州。重熙元年,废州改今县,在州西北一百里。又嘗改富义县,属泰州。始末不可具考,今两存之。户一千五百。
              兹仁县。太宗以皇子只撒古亡,置兹州坟西。重熙元年州废,改今县,户四百。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从比较普遍认可的义丰县开始讨论,先找到一个比较共同认可的参照地标点,给永州历史一个比较准确普遍认可的答案。


              IP属地:广东24楼2021-01-07 15:44
              回复
                第一,先从义丰县开始讨论
                (1)辽代石刻中的义丰县
                《辽代石刻文编》道宗篇下,有《义丰县卧如院碑记》存世,这个义丰县卧如院遗址在今天滦南县扒港镇寺道院村西南,寺道院村就因卧如院而得名。这里就是辽太宗“我梦神人与石郎帝”的寺院,再往南是门庄,门庄是卧如院的外院门之庄,这里曾经有门树而名门庄。门庄南才是“榆子林”。题头“大辽义丰县榆子林(西堡曾家湾)卧如院”,这里的“西堡曾家湾”是清以后的衍文。曾家湾这个村子,今天属于曹妃甸,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户姓“曾”的。曾家湾这个地名,因靠近水边,始于清代直隶总督曾国藩为防御太平天国,在这里训练水军。辽大康年间还没有曾家湾这个地名,曾家湾在辽代属于来州,辽大康年间不可能属于义丰县。
                《辽史》地理志·南京道载:“义丰县在黄络故城”。有关黄络故城的沿革,清《方舆纪要》卷十七,“义丰废县,今州治,汉海阳县地,属右北平郡,晋及后魏因之,高齐省,随为卢龙县地,唐为石城县,属平州。五代时,契丹于黄络故城置义丰县,滦州治焉,金、元因之,明初废”。
                2,辽史中的滦州义丰县
                滦州和永州是辽代不同时期的建制,永州是滦州的前置,州治地点的改变,往往留下了不变的县治。《辽史》卷四十地理志有关义丰县就是滦县的记载:
                “滦州,永安军,中,刺史。本古黄洛城。滦河环绕,在卢龙山南,齐桓公伐山戎,见山神俞鬼,即此。秦为右北平,汉为石城县,后名海阳县。汉末为公孙度所有,晋以后属辽西。石晋割地,在平州之境。太祖以俘户置。滦州负山带海,为朔汉形胜之地。有扶苏泉,甚甘美,秦太子扶苏北筑长城嘗驻此。临榆山,峰峦崛起,高千余仞,下临渝河,统县三”。其中所统辖的三个县就是义丰县、马城县和石城县。这是《辽史》记载滦州所辖的三个县,其中就有义丰县。
                “义丰县。本黄络故城,黄络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於濡水。汉属辽西郡,久废。唐季入契丹,世宗置县,户三千”。这个古滦州和古义丰都是“本黄络故城”,所以义丰县就是今天的滦县。《金史》也有关于义丰县的记载:《金史》卷二十四,地理上,滦州“辽为永安军,天辅七年因置节度使。统县四,“义丰,倚。”说明义丰与滦州州治在同一个地点,金代的滦州治所就在义丰县,再一次证明义丰县就是今天的滦县。辽代不可能还有第二个义丰县,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本文辽代的“南楼”为参照点,永州“太祖於此置南楼”,义丰县,“迁其民南楼之西北”。辽代的“南楼”是滦州与永州的一个共同标志,说明古永州就是古滦州的一部分。


                IP属地:广东25楼2021-01-07 15:46
                回复
                  第二,长宁县
                  从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知道,辽代的义丰县就是今天的滦县。确定滦县就是古义丰县之后,我们以今天滦县的古义丰县为坐标点,向南三十里左右,可以找到一个“长宁”古城,这个“长宁”与《辽史》中的“长宁”一字不差。这里就是辽代永州长宁县的治所。


                  IP属地:广东26楼2021-01-07 15:49
                  回复
                    第三,兹仁县。
                    兹仁县在《辽史》和辽代文献中记载很少,我们只能从以上永州所辖三县的地理位置进行初步探索,这个探索也不是没有原则的瞎估计。辽代的一个州治也就是两三百里,不可能在义丰、长宁数百里以外去寻找“兹仁县”。兹仁县应该就是今天滦县的茨榆坨镇,理由是永州的州治古马镇居滦县、长宁,茨榆坨之间。
                    关于兹仁县,《辽史》卷三十三还有一处记载:“薛特部,开泰四年,以回鹘户置,隶北府,居兹仁县北。”这里虽然是讨论薛特部所居之地,然而在开泰四年以前兹仁县就存在了。这里的兹仁县,显然不是“重熙元年改今县”,这个《辽史》中的“兹仁县”要早于重熙改元27年。以上辽代永州的这三个县都在滦州,说明辽之“永州“就是古滦州的一部分。以上《辽史》中的永州所辖三个县,都可以从辽代滦州的史料中找到具体的地点。《辽史》“兵卫志”记载永州所管辖的三县兵丁数,也反映永州所辖的三县:长宁县:丁九千。义丰县:丁三千。兹仁县:丁八百。这个记载与地理志所辖三县是一致的。


                    IP属地:广东27楼2021-01-07 15:52
                    回复
                      (二)以大海为参照勘定永州
                      因为《辽史》编撰的缺陷,历代总有人补充《辽史》。清代的厲鄂在《辽史补遗》中就有关于永州的记载:
                      “上京临潢府,乃大部落之地,离永州数十里,即行海岸,俯挹沧溟,与天同碧,穷极目力,不知所际”。
                      辽代历史上的永州南部,到大海不足百里。大海,是一部无字的史书,无论人们怎样篡改历史的文字,仍然无法把大海进行迁徙。永州距离大海里程的记述,仅仅数十里,也符合真实的辽代永州地望位置。其实这段文字厲鄂引自《契丹国志》卷之二十二“州县载记”。这里的“永州”后来被贾敬颜先生点校本的《契丹国志》改成了“来州”,先生在本章出“校勘记(25)“离来州数十里,即行海岸至不知所际。此本之《会编》卷二十引《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惟数十里’彼作‘三十里’为异而”。我们说辽“永州”不是“来州”理由是充分的,在辽太宗建立临潢府的时期,辽来州还没有建立,这里的永州一定不是“来州”。辽“来州”是辽圣宗时期所建,太平元年“夏四月戊申,东京留守奏,女直三十部酋长请各以其子诣阙祗候。诏与其父俱来受约。乙卯,録囚。丁卯,置来州。(引自《辽史》圣宗纪七)。辽“来州”始建于太平元年(1022年),而临潢府建于会同元年(939年)以前。用《辽史》的年代自校,就知道这个改动是荒谬的。而许亢宗出使金国是金初,此时尽管来州存在了,但来州也找错了地理位置。此来州属于“中京道”也不在辽东。尽管“来州”也在海边,但“来州”不是“永州”,这是辽代不同时期的两个州置。


                      IP属地:广东28楼2021-01-07 15:55
                      回复
                        (三) 以土河来勘定永州
                        《辽史》卷一百一十六“国语解”对永州有如下记载:“永州,其地居潢河、土河二水之间,故名永州,盖以字从二,从水也”。所以永州的东西两侧各有“潢河”与“土河”流过。
                        讨论土河,我们首先也要确定土河的流向,在《辽史》有关永州与土河关系的记载中,最关键的两处,都确定是“南土河”,但也有例外,其记载也不尽然。所以土河是南北流向的还是东西流向的,是“南土河”,还是“西土河”这是不得不讨论的问题。
                        《辽史》卷三十一记载:耶鲁盌斡鲁朵,世宗置。是为积庆宫,其斡鲁朵在土河东,陵寝在长宁宫北。
                        《辽史》卷三十一367页,孤稳斡鲁朵,承天太后建,其斡鲁朵在土河东。
                        以上《辽史》中相关土河的两条记载,都可以证明,土河是北南流向的。如果这条土河是东西流向的,这两个皇宫不是在“土河南”就是在“土河北”。好在今天的长宁还在陡河之东,所以“长宁宫”就在今天的长宁镇。用《辽史》自校,就可以确定土河也是由北向南流向的。所以《辽史》中的“南土河”应为“西土河。
                        再讨论一条《辽史》地理志的史料:“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上),至木叶山相遇为配偶”。 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从这个故事里,也可以见到历史的真实。这个乘白马 “浮土河而东” 的神人,那么马也应该是白龙马,否则任何马也不会浮水。这里的“浮”是桴浮,意思是乘桴水工具越河而东,或者就是一条浅水河,是涉水而东。由此,我们也可以确定土河是南北流向的。
                        通过以上史料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辽史》中的土河就是今天的陡河。古老的土河也留下了古老的地名“土垠”,历史上的“土垠”就是今天的开平城。《辽史》国语解对“陷河冶”有以下解释:地名,本汉土垠县,有银矿,太祖募民立寨以专採炼,故名“陷河冶”,《辽史》里的陷河冶,就在今天的开平城附近。


                        IP属地:广东29楼2021-01-07 15:58
                        回复
                          (四)以秋捺钵之地景州勘定永州
                          《辽史》卷三十二,“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鹿及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常有虎据林,伤害居民畜牧,景宗领数骑猎焉,虎伏草际,战憟不敢仰视,上舍之,因号伏虎林”。《辽史》兵卫志载滦州兵丁数,就包括景州遵化,说明辽代的滦州兵制就包括遵化和营州迁安。“义丰县,丁八千。马城县,丁六千。石城县,丁六千。营州广宁县,丁六千。景州遵化县,丁六千”。当年的遵化军事管理就属于滦州节度,这里就是历史上的景州。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来勘定秋捺钵的地点应该在今天的遵化县,遵化“景阳楼”的地名今天还存在。所以从永州边界的兹仁县向西北五十里,是今天的遵化县境。如果从永州的治所算起,150里更符合实际。


                          IP属地:广东30楼2021-01-07 16:01
                          回复
                            下面我们将以潢河为地理坐标来讨论永州。
                            明确辽朝的临潢府在什么地方。


                            IP属地:广东31楼2021-01-07 16:03
                            收起回复
                              五 潢河相关水系与永州
                              以上我们用无法移动的白马淀水域和人类无法改变搬迁的大海做为有效地标,勘察考定了辽代的永州。下面再以永州为基点,进一步考证潢河及其相关水系,潢河相关水系的文献又是考订辽代永州的重要史料。潢河的历史文献,要比辽代永州古老得多,至少在唐代就见于史料文献的记载。


                              IP属地:广东32楼2021-01-07 16: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