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暮寒吧 关注:14贴子:1,183
  • 7回复贴,共1

(√)smile:______________正月十五渐渐被人淡忘的传统习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吃元宵,观灯等被广泛流传,但还有一些习俗被慢慢淡忘……




1楼2010-02-23 19:25回复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楼2010-02-23 19:27
    回复

      ·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4楼2010-02-23 19:29
      回复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5楼2010-02-23 19:30
        回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6楼2010-02-23 19:31
          回复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紫姑神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最早的关于紫姑的记载,见于南朝刘敬叔的《异苑》卷五,说紫姑神早已有之,她原是一户人家的婢妾,因被主妇所嫉恨,总让她干脏活加以折磨。紫姑不堪虐待,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
            说法二:《显异录》:“紫姑,菜阳人,姓何名楣,字丽卿。寿阳李景纳为妾。其妻妒之,正月十五阴杀于厕中。天帝悯之,命为厕神。故世人作其形,夜于厕间迎祀,以占众事。俗呼为三姑。”(此说法与刘敬叔的《异苑》中所载相左,但《显异录》却记载得有名有姓)
            说法三:此说法出自《封神演义》中云霄、琼霄、紫霄三位仙姑摆黄河阵的故事。这三位仙姑的哥哥(后来被封为财神爷的)赵公明,应闻太师之请,帮助殷纣王打西岐的周国,被陆压道人施法术弄死。三位仙姑为兄报仇,就摆下了黄河阵,用混元金斗这件法宝,把元始天尊十二弟子的大部分打进了黄河阵。后来元始天尊和老子大施法力,破了黄河阵,三位仙姑丧命。姜子牙封神,三位仙姑就成了坑三姑娘。原来她们的混元金斗就是子孙桶,也即马桶,故为厕神。

            


            7楼2010-02-23 19:33
            回复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9楼2010-02-23 19:35
              回复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10楼2010-02-23 19: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