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游吧 关注:4,373贴子:750,018

回复:【帖游】三国192年——3.0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段辽】(二)
——长安某暗室——
曹颖扶着额头:“我让你去挑起董卓和世家之间的矛盾,没想到你还真是来了个大手笔,这算是艺高人胆大吗?”
尚婉茹笑道:“多谢首领夸奖。”
曹颖:“我可没夸你,死的可是张济外甥,董卓一定会追查到底,虽说这事是我准的,但我只是让你们弄一些和西凉系有关的豪强子弟,而且我很清楚地说过是让人缺胳膊断腿即可,可没说要人命吧?这人活着效果未必比死了差。”
尚婉茹:“其实我也没想到现场会遇上张家人,只能算他倒霉咯,三小姐放心,就连董旻的统领都以为是他自己失手打死了人,已经畏罪潜逃了,根本查不出来我们动了手脚。”
曹颖无奈:“干净就好。不过这事不算小事,你让大家都静默吧。明日你随我先离开长安城,城里的世家大族趁并州军没空管他们,偷偷调了大批人马入城潜伏,城里马上要出大事了。”
尚婉茹:“士族联军加上动员兵加上并州军,三小姐觉得他们能赢吗?”
曹颖:“谁知道呢……(不过这么多世家联络,竟然没有一个人去告密,也没有走漏半点风声进郿坞,这太不可思议了。是王允的手段太高明,还是这里头还有秘密?)”
——郿坞,太师府——
董达:“相父,长安的并州军还是要安抚一下,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是皇甫嵩和黄琬在临死前故意攀咬,为的就是离间并州军和相父,然后我们再许诺他们可以在长安为所欲为三日作为对士族诬陷的报复,我想就算高顺不信,宋、魏等人一定会犹豫。”
李儒:“二公子不知,太师一眼就识破了这等拙劣的反间计,可是……只怕并州人现在听不进去。”
董卓:“但还是要派人马上过去,达儿的说辞可以试试。”
李儒:“是。属下这就去安排。”
董卓:“这种时候李肃不在,本来派他去最合适。”
李儒:“……(太师可别看我,当初让我去游说孙坚就差点没命)”
应嗣:“……(这种时候谁去谁倒霉,那些个士人不乏口舌厉害的,有他们在高顺耳朵旁边盯着,派谁去都不好使)”
董达:“相父,得马上把旻叔父召回郿坞。”
董卓:“他在那里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是要赶紧叫他回来。”
可惜,后来李儒派去安抚并州军并且传话董旻的使者没能活着走到长安。
董达:“相父还有一事,兄长击溃白波军一座大营后,从营地搜出来许多皇甫嵩、杨彪等人与白波军勾结的证据,我们可以拿这些大做文章,把皇甫家和杨家的案子做成铁案,把他们钉死在反贼上,群臣便无话可说。”
董达递上“罪证”,董卓翻看了一遍,越看越生气,而在场其他人心里都清楚,皇甫嵩剿农民军下手一点不比西凉军轻,那些望族也是眼高于顶,说他们勾结农民军,也只有董卓会选择性相信。
董达:“相父,长安有兵变的可能性,我们要马上派人去河东向兄长报信,还要马上通知云叔父并州军骚乱的事,让他们有所准备。郿坞这里也要有所准备才好。”
董卓觉得董达说的没错,于是让李儒加派人手,立刻多路出发传递消息。
然而最终只有去河池的快马成功到达,并且很快长安的加急军报也到那里了。
——四天后,宣室——
起兵反抗董卓的义军很快控制了长安城,王允等人聚集在未央宫,焦急地等待郿坞那边的消息。
杜畿:“董卓在长安的眼线众多,我们能瞒着撑到起兵已经是个奇迹了,这里的情况很快会传到董卓的耳朵里,此时我们应当立刻和城外的王家兵马会合,以优势兵力围住郿坞,而不是在这里傻等郿坞行宫的消息!”
王允:“不可,皇上若还在董贼手里,我们就算围住了郿坞也投鼠忌器。再者,郿坞里囤积了三年粮草,就算围住,我们也拿不下,一旦河东的西凉兵过来,我们反而危险。还是等董卓率军前来长安,我们再分兵包围于野。”
杜畿:“这……那要是董卓不离开郿坞,或者皇上营救失败呢?时间拖下去,河东那里一样会反应过来。”
王允:“只要营救皇上成功,自然会有兵马去挡住河东的贼兵。”
杜畿:“……”
万世忠:“……(杜畿的战略虽然正确,但他也忽视了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么多兵马都出自不同家族,守城还好,行军很容易号令不一,而且并州军和我们之间也有仇隙,双方都没多少互信)”
高顺:“……”
这时外头起了骚动,似乎有人欢呼,王允立刻起身出去查看,终于看到了他期盼的结果。
——一天前,郿坞行宫——
刘协:“相父似乎有急事叫走了徐将军,张校尉不知能否帮朕一个忙,昨日御厨晚上做的点心甚是好吃,可否现在再让朕吃上两口……”
看着大汉皇帝低声下气地求自己,张三丰一脸鄙视,人人都说当皇帝好,结果呢?
张三丰:“没事吃什么点心,老实待着,再废话今天什么都别吃了!”
刘协:“可、可是……”
张三丰:“可是什么可是,闭嘴!”
刘协乖乖闭嘴,张三丰大步离开,当晚,刘协就病倒了。
徐荣回来听说后,立刻和张三丰赶去寝宫。
徐荣:“皇上怎么突然病了?”
张三丰:“我哪知道,这小子看着就身娇体弱的,病了也不稀奇。”
飞马军是董云嫡系,他张三丰又是董羽心腹,对徐荣这个过气老人并没有多少尊敬。
徐荣知道这些兵都只听董羽的,所以他也不计较,但董羽来行宫待几天就腻了,他觉得还是去地牢折磨硬骨头的士人有意思,行宫的事实际上又回到了徐荣手上。
徐荣:“他毕竟还是皇帝,要是因为我们虐待他出了事,对董相是桩麻烦。”
张三丰一听徐荣搬出董卓,心中不屑,但面上也不得不服软:“不过是下午想吃什么点心我给拦着了,至于这么大心气还病倒了?”
徐荣:“皇上毕竟还小。”
徐荣和张三丰终于到了寝宫,刘协卧倒在地上有气无力地用手扒拉着打翻在地上的青菜,门口的侍卫没有一个上前的,连个扶他起来的宫人都没有。
徐荣赶紧上前扶起了刘协,发现这孩子身体还真烫。
徐荣回头问张三丰:“伺候的宫人呢?”
张三丰两手一摊,表示不知道。
徐荣看着地上那三两根青菜和满地豆腐,理解了皇帝为啥会对一盘点心念念不忘。于是他吩咐人进来收拾,然后叫人去请御医。
张三丰:“将军,这不好吧,从宫外进人万一出了问题……”
御医每天都不到行宫里值班,也没人愿意管,所以现在只能从外面叫御医来。
徐荣:“真给病死了,一样是大问题。”
张三丰撇撇嘴:“行吧。(反正出了事都是你徐荣的责任)”
过了一会儿,一个睡眼惺忪的御医给抓了进来,身边还跟着一个背箱子药童。御医要给徐荣行礼,徐荣心里烦,抬手就让人进去了,他自己和张三丰要交代一些事情,这种事不能再发生了,不然皇帝活不过今年冬天。
寝宫内,两个士兵就在一旁监视着御医给皇帝问诊。
吉平:“陛下……陛下?”
刘协:“唔……”
吉平看了一眼身边的士兵,那士兵朝他点了点头。
吉平凑近刘协的耳边轻道:“陛下放心,臣这就救陛下出去。”
过了好一会儿,徐荣觉得时间有点久了,正打算进寝宫去看看,结果吉平带着药童出来了。
吉平:“将军,小人去写方子。”
徐荣不耐烦地挥手:“快去快去。”
然而,等吉平和药童经过他身边的时候,徐荣忽然觉得那药童的身形和皇帝怎么有几分像,立刻喊住了他们。
“站住!你!转过来,抬头!”
那个药童一个紧张,哆嗦着转了过来,低着头不敢抬。徐荣大步上前,一把捏起了那个药童的下巴,那药童被迫抬头,但却不是刘协的脸。
徐荣松了一口气。
吉平:“将军,我这药童有什么问题吗?”
徐荣:“没有,就是问问陛下的病怎么样了。”
吉平:“哦,陛下是长期缺乏营养才导致身体羸弱,刚刚服了养气丸,喂了点汤水,又点了根安神香,睡一觉再吃点东西,过几天就可痊愈。”
徐荣看向张三丰,张三丰吹了声哨抬头望天,士兵们克扣皇帝的饭食他也知道,只是没想到已经到要饿死皇帝的程度了。
徐荣不耐烦地摆摆手让吉平赶紧下去了,这些飞马军一点也不好带。他到寝宫前晃了一下,闻到了安神香,看“皇帝”在床上呼吸均匀,于是就没有进去了。
——郿坞米市,水井——
一个穿着锦服的单薄少年被人托举着送出井口,他的状态依旧是浑浑噩噩,但他知道自己被人背着穿过了长长的隧道。月光照下来时,少年觉得外面的空气真好。
耿纪:“臣扶风耿氏见过陛下,这里还不是说话的地方,请陛下随我来。”
刘协听到了来人下令封井,他强迫自己清醒却没什么效果,于是又被人背着进了一个大概是地道的地方,也不知道转了多久,当他再次呼吸到新鲜空气时,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正停在树林边……


IP属地:浙江307楼2022-11-09 02:26
回复
    【段辽】(三)
    ——安邑,牛辅大营——
    几天后,长安陷落的消息传到了牛辅这里,同一时间传过来的还有董卓在长安被叛军杀害的消息,这让牛辅坐立不安。
    牛辅:“消息确实吗,董相怎么会去了长安?”
    副将:“据说是为了主持农祀,算算时间去年也是这个时候。”
    牛辅一愣,去年这事他有印象,但今年没说要办,郿坞也没啥消息,他还以为今年农事晚了苗都冻死了,干脆不办了。
    就在他心烦意乱的时候,又有两个校尉匆匆跑了进来,牛辅拉住他们就赶紧问京师的消息。
    步军统领:“我听河东太守府里都在传,是董相去行宫见陛下时,有人刺杀了董相,董相重伤没熬过去……”
    一个还没说完,另一个立刻打断。
    马军统领:“不对不对,我听京师来的商贩说,是相府后院被人纵火,董相被倒下的横梁砸到了脑袋,啪!没了。”
    于是几个人为了董卓是怎么死的吵作一团,牛辅听得脑袋瓜嗡嗡直响,要是董卓真的死了,并州军一定叛变,朝廷也一定不会放过自己。
    这时帐外又有人进来,牛辅一看是段辽松了口气,他总觉得外面会突然闯进来朝廷的使者告诉他董卓已死,然后宣布朝廷有十几万大军来捉拿他,让他束手就擒。
    段辽一看牛辅慌张的样子,心道有戏:“将军,将军不好了,京师剧变,现在外面人人自危,已经有不少兵士逃跑了。”
    牛辅一下倒坐在布椅上,眼神涣散,难道他们说的都是真的,董卓真的死了?
    接下去,牛辅忐忑地度过了漫长的两天。
    虽然他疑虑重重,但这两天他听到的全都是这种消息,众口铄金,他营里出现了大量逃兵,将校军士都在谈论逃回老家,牛辅一直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因为他觉得会有人想拿他人头去向朝廷邀功。
    段辽再次见到牛辅的时候,牛辅看他的眼神都带了杀气,这让他心中一惊,现在牛辅如同惊弓之鸟,谁接近他都会引起他的过度自卫反应。
    段辽:“将军,如今局势动荡,董相还有长子在河东呢!”
    牛辅:“董厂……?”
    段辽:“他与将军面和心不和,只怕等他从北边回来,定要吞并将军的部众去给董相报仇。你看他走之前一直和李、郭二人如此亲密便知其心了,届时少不得要拔掉将军……”
    牛辅蹭地一下站了起来,然后又慢慢坐了回去。
    段辽:“将军要早做打算才好。”
    牛辅机械式地点头,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从牛辅那里出来,段辽觉得自己也得尽快离开牛辅,他本想说动牛辅为了不交兵权而去和董厂火拼,但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牛辅根本就是个外强中干、没脑子的家伙,再待在他周围搞不好哪天自己先被他祭了。
    于是也没有啥告别,段辽很快加入了逃兵的队伍离开了军营,只不过他不是真当逃兵,而是回了段煨的大营。
    此时段煨已经在大营里等他了。
    段辽:“父亲见到陛下了?”
    段煨:“嗯……”
    段煨感慨万千,他先是被皇甫坚寿半路拦回了长安,又见到了被俘的董旻,然后见到了那个骨瘦如柴的小皇帝,大汉的皇帝变成那副鬼样子,他一开始几乎不敢相信。
    段辽:“那爹你的决定是……站在朝廷这边,还是站在董卓那边?”
    段煨:“董相对我有恩,但段家不能背上反贼骂名,如果可以,我真不希望两边对立,可是看到陛下如今的样子,我知道这大概是奢望了。”
    段辽:“当年我们在士族和阉党之间摇摆,搞得里外不是人,父亲这回可要立场坚定啊。”
    段煨:“还轮不到你来教老子。为父还不知道你,和牛辅称兄道弟是假,和那个王邑称兄道弟才是真。”
    段辽:“儿子也是为了段家,董卓倒行逆施迟早完蛋,关中百姓没有一个不憎恨他的,若不是活不下去,百姓岂能被世家一点着,西凉军的暴行搞得现在到处都在造反,咱们段家跟着董卓只会万劫不复。”
    段煨:“……(不得不说这小子这回说得有些道理,看来我也得做出决定了)”
    ——冯翊郡,白水大营——
    张济正在营中来回踱步,他率军离开驻地没多久就接到了长安叛乱的消息,张济不信董卓这么容易就死了,但外头士兵人心惶惶,到处都在造反,他都感觉要压不住了。
    此时张绣带着贾诩匆匆进来,张济看到他们脸上一喜,赶紧招呼。
    张济:“参军回来就好,我还真怕绣儿找不到参军,好是担心了一阵。”
    贾诩:“属下又不是真的离开,将军勿虑。”
    张绣:“叔父,刚刚外头秦副将拉着我追问董卓死了没有,我好不容易才甩开,现在的局势怎会乱成这样。”
    张济:“不这样我会让你去请参军吗,文和,你觉得董相真的死了吗?”
    贾诩:“应该没有。”
    张绣:“文和,你咋那么肯定?”
    贾诩:“如果董相真的死了,我们这里应该会有郿坞过来的逃兵,特别是那些东羌人。”
    张济:“果然是有人在散布谣言,我这就派兵去镇压。”
    贾诩:“将军,董相虽然可能没死,但局势并不比董相死了更好。”
    刚抬腿的张济又把脚收了回来。
    张绣:“这我就不懂了,董相死了的话咱们的军队可能会一哄而散,特别是那些羌人,没有董相在他们根本不会为我们打仗,怎么能说董相死没死一样呢?”
    贾诩:“少将军,百姓如果没有得到粮食,他们是无力发动这么大规模的叛乱的,如果百姓是一时激变,他们洗劫了府库后大多会一哄而散,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有组织地袭扰我们。”
    张济:“不错,现在我军几乎疲于奔命,按下葫芦翘起了瓢,营中士气全无,全靠本将威信硬撑着。”
    张绣:“这么说是有人在组织和煽动百姓,此人实在可恶!”
    贾诩:“百姓起义流窜本就不好控制,能够把我军拖在这里已经是相当难得了,只能说此人布局颇有章法。现在整个关中乱成一锅粥,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粮食,只要有粮,就算董相死了,他还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粮食,军队就不会溃散,当然,羌人除外。”
    张济:“现在整个关中最大的粮仓就建在郿坞,我们是要抢在并州人前赶过去吗?”
    贾诩:“军中军粮还剩两个月,我们确实需要补给,但不能去郿坞,那里正因为有那么多粮食很快会吸引各路造反的人聚集,现在郿坞有大军镇守,乱兵还不敢接近,但如果长安的军队也开过去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百姓大多恨透了董卓,朝廷的军队轻易就能号召他们。所以我们要避开郿坞和长安,向东绕道,靠拢潼关,如果能吞并了潼关的军队,对将军来说才是收益最大的。”
    属性变化
    魅力+0.1


    IP属地:浙江308楼2022-11-09 0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