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嗡嗡”响了几声,我看着发亮的屏幕,心想一定又是哪个微信好友的垃圾推广消息,便随手放到了一边。
现在的微信早和当年不一样了。
以前和朋友打字到手酸,现在大多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以前的朋友圈到处是真心话,现在的朋友圈连酒后真言都见不到;以前来问候你的主要是朋友,现在来问候你的依然还是朋友,但区别是有的人发来了请帖,有的人在卖东西,还有的人让你给他家亲戚的娃投票。哎,不知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变了,又或者是微信变了。也许是时代中的人变了吧。微信变得再快,也没有人心变得快啊。
算了,看一眼吧,万一谁真有什么事呢?再说我自己喜欢确定性。
原来是我爸!难得,旧时代的电话交流拥护者也发微信了。
“你三婶给介绍的闺女,叫佳佳,好人家,主动联系联系”
再往下翻是一些照片。
一张恰到好处的圆脸,双眼大而有神,鼻子有些秀气,微微嘟起的嘴唇透出一丝傲气,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头微侧,单手托着短马尾。
这个姑娘,看照片的第一眼我就很喜欢。
不过希望照片不是“照骗”,因为我发现一件离谱的事,三张照片中的同一个人居然长得不太一样!还是别多想了,咱自己是个什么玩意儿,要求人家如何如何?姑娘以后要是愿意处,咱第二天就可以去庙里烧香了。再说照片都能拍成这样,现实里底子肯定不会差。
实不相瞒,我以前研究过一点面相学,能看出这姑娘的相貌底色。相面即相骨,姑娘好姿色。
“你好,我叫高艺伟,是三婶介绍的那个,想着明天联系你,今天太晚怕影响你休息,但觉得不礼貌所以来打个招呼。”
我得承认,我不会和姑娘聊天。
单身太久了!大学上的师范专业,男女比例1:4的情况下,愣是没有脱单。不是我总失败,而是压根儿就没怎么尝试,脑子不开窍,心思都在虚无主义上——要么现实中惶惶度日,要么游戏中迷醉度日。
“没事,我还不休息,可以聊一会儿”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佳佳发来两条微信消息。
“师范毕业的,没去当老师,现在写点东西”
“你呢”
“我是做美容的”
其实陌生男女之间并没有什么可聊的,感情经历的多少没那么重要,两人早已不是小孩,成年人的开场白无非是你做什么工作,住在哪里。你可以说这是语言习惯,但暗地里互相评判的功利心终究藏不住。这就是相亲,也是人性。
不过我后来实在想不通,当初自己怎么那么智障,会和人家聊到当地的气候和庄稼收成呢?果然不会聊天,现在的我觉得当时的我像个**。
几句闲聊之后,我得知她是一名年轻的美容师,两人在同一个城市且住得不远。她忙的时候多,而我是自由职业。所谓自由职业,大概就像李雪琴段子里讲的,除了自由之外一无所有。
又和她聊了一会儿后,我主动结束了聊天。
虽然我没什么经验,但在感性还没有压过理性之前,我知道把握聊天节奏是重要的,尽管有些内容聊得很扯。可悲的是,我骨子里终究是一个感性的人,而这为后来我们之间发生的种种事情埋下了伏笔。
01相面之约
北方的秋天结束得早,不过八月末的时候还有蚊子在垂死挣扎。这种蚊子最凶,咬起人来不顾命,估计知道自己没几天活头了,所以下决心做勇士。人也如此,到了关键时候反而变得清醒和勇敢,临近三十岁还没结婚的人,其中一部分迟早会勇敢起来。
我对于相亲这件事,谈不上喜欢,也不排斥,只是年龄到了,人就被顺势推到了这一步。不过这不代表着相亲是要找个人凑合结婚,就是因为不想凑合又不想单着,所以才去相亲。被家长安排的相亲,背后有两个当事人潜在的寻找意识,反而是一种积极心理的体现。
现在影视剧里关于相亲的调侃太夸张了!导演总先入为主地认为,去相亲的人大多是被剩下的,而且一个正常人好像总容易碰到奇葩对象。创作者在男性心理的作用下刻意丑化女性形象,在女性心理的作用下刻意丑化男性形象,弄出一些对立和矛盾,引导观众愤愤不平、互相攻击。没办法,观众也爱看呀。不过玩了这么多年还是这种烂把戏,导演和编剧的水平着实不够。殊不知在广大单身男女中,参加过相亲的比比皆是,而且最终因为相亲走入婚姻的人也相当之多。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忙压力大,不试着相亲难道靠天上掉女朋友和男朋友?
当然,话说得很好听,我却没想到实现不是那么的简单美好。
“高老师,忙啥呢?”
我和她提起过我的大学专业,她调侃我为高老师,我则开始叫她佳佳以拉近关系。其实在聊天中尽快找机会叫女生的昵称,可以速度提升亲近感。这是我在后来学会的理论知识,只是当时本能地就会用了。
我快速地回道:“不是老师,佳佳。最近都不太忙,你呢”。
其实我不习惯被别人叫老师,尤其是被一个女生,显得有距离感。佳佳过了一会儿才回复:“我们最近参加培训,听南方来的资深老师讲课,还要练美容手法”。我说你忙的话就先忙,没关系的,她说没事,我有时间就回复你。
上午简单地聊了一会儿,我判断佳佳大概是一个实诚的女生,有什么说什么,不做作。她给我一种成熟淡定的感觉,好像什么话题都能接,显得镇定自若。一直以来,我自认为是一个非常敏锐的人,容易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变化,也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断断续续聊了多半天之后,我突然想给佳佳整点新鲜东西。
我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我研究过面相,要不我给你看看吧”。“你还研究这呢?好呀”她回复到。我承认,我想多看她一张照片,所以才找了这么个理由。不过我不确定她是否看穿了这种简单把戏,也许并不重要,她原本就不是那种扭捏的人,想看照片就给你呗。没等我多说,她直接发了张照片过来。照片里不仅有她,还有她的弟弟和妈妈。我觉得很惊奇,她的弟弟和妈妈都是典型的长脸,但她的脸却圆得可爱。当然,这张照片中的她和之前照片中她的样子还是不同。我开玩笑地说:“你们家是不是就属你的脸最圆?”她回复道:“哈哈,我自己也纳闷,我妈和弟弟长得像,不过我和我爸长得像。”老话说儿子和妈妈长得像,女儿和爸爸长得像,果不其然。又闲扯了一会儿,她说你不是要给我看面相吗,我说你这一张照片一个样子,要不以后见面我再给你细看吧,我真的懂一点,她说好的。这次聊完之后,看面相的事就定了下来。
在情感交流中,男生撩妹的方式可谓各有不同,一般是根据自身特点决定的。而我有两个独特的撩妹方法,一般人学不来,其中之一就是给姑娘看面相。你要知道,看面相的水平高低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有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新鲜方式,可以和姑娘近距离聊天和观察,以便拉近关系。男女谈爱的事,网络聊天的核心目的是见面,见面的核心目的是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当时的我并不明确地知道这些,也许它们写在了我的基因里,我不由自主地就这么做了。
不过我确实没有忽悠她,自己还真的懂点面相。我曾简单研究过曾国藩的《冰鉴》,略知一二的水平也足够给她看个基础。当然,如果你觉得面相之说多少沾点封建迷信,那么我可能还是忽悠了她。
不过我认为,古代流传下来的面相之说,其实是上流社会的一种审美体现,受到相当程度的当时政治文化的影响。拥有姣好容貌的人,更容易得到赞誉和帮助,在良性循环的成长环境中更容易成龙成凤。而相貌丑陋之人,自小就容易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境遇易凄凉,心态易悲苦,所以长大后成才的难度就会很大。而古代社会的发声者,主要还是上流社会的人。这个群体长时间以来基于现实目的所形成的审美,会成为一种判断体系,而这个判断体系又会不断影响面相大师的判断标准。说白了,面相学是古代一种带有功利性的东西,依托于主流群体的审美而存在。不过,相由心生和观人望气的说法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不然何来气质好坏之谈呢?
拉回思绪,我心想还是再温习一下面相学吧,不然到时候不够“忽悠”佳佳,于是打开曾国藩那本著名的《冰鉴》看了起来。
02老“网抑云”
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是耳机消费大国,但真正“烧耳机”的人的比例并不高,因为这个爱好有门槛,一般人玩不明白。首先要转变耳机是收藏品而不只是商品的观念,其次你得有时间有兴趣去玩耳机,最后你需要能感受好音质的耳朵。如果你有两只“木耳朵”,那么好货到了手里也是垃圾。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烧耳机”的人要有钱,一个“烧”字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耳机好不好另说,但喜欢听歌的年轻人着实很多。而无论听歌的原因是什么,它总和你的情感和情绪有关。听歌实际上是一个情绪梳理的过程。
也许是因为工作压力大,也许是沟通方式的改变,也许是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年轻人的情感开始向内生长。人与人的交流大多停在表面,亲密感很不容易出现。而听歌这种有点小资的行为,就成为很多人的情绪出口。听歌的时候好像把心放入了一个温暖的房间,让它舒服地睡一觉。也许不能治病,却能缓解紧张和疼痛。有趣的是,用耳机听歌的人与用音响听歌的人早已呈现一增一减的趋势。这里面除了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尊重外,其实每个人的分享意愿也在减弱。哪怕是让心去休息,大家也更愿意选择单人房。
“你平时喜欢听歌吗?”我自己烧过一段时间的耳机,也喜欢听歌,所以还是我先问她。
“喜欢,老网抑云了”佳佳的消息弹出。
得到她这样的回复,我兴奋多了,我还怕她是其他平台的忠实用户,对云村有潜在的敌对之感。毕竟爱屋及乌的反面,就是“恨屋及乌”。我说那你喜欢哪些类型的歌曲呢,她说基本什么都听,民谣多一点,喜欢翻唱多一点。“翻唱能赋予歌曲新的感觉,是歌手对歌曲新的诠释,有些翻唱水准非常高,不亚于原唱”我紧接着应和道。“高老师说得有道理,说出了精髓”佳佳回复。之后我便关注了她的网易云音乐账户,这样可以听听她的歌单,看她具体喜欢那些歌曲。我发现佳佳确实是一个喜欢听歌的人。一般有心创建自己歌单的人,对歌曲便有了基于大众水准的欣赏能力,如果再给歌单起一些文艺的名字,那么老网抑云的身份就彻底坐实了。
“你每天花很长时间听歌吗?”我边听她的歌单边问。
“嗯,下班了就回家,洗漱完在被子里玩手机听歌”佳佳回复。
“下班不和小姐妹去玩吗?”我试探性地把话题往她的社交方面引,想了解一下她的看法。
佳佳说:“我的生活很简单,两点一线,下班就回家,休息了也很少出去”
我回复道:“真是好闺女!”
“也不是吧,只是觉得好多东西都太麻烦,没意思”其实夸她的同时,我就想她是不是一个比较孤独的人,不太喜欢和人交往?后来我们之间的聊天证明了我的猜想。
本质上,人都是孤独的个体,这没什么新奇的,不过佳佳更孤独一点。也许她羡慕过自己小姐妹丰富的生活,想过打破自己这种生活节奏,但尝试之后还是放弃了。是啊,习惯哪有那么容易被改变,大多数人在心底还是害怕改变的。
在听歌方面,虽然我和她都喜欢多种风格,但我最爱的是老歌,而她喜欢不断寻找新的翻唱歌曲。这种表面的相似性之下,是巨大的差别!我留恋过去的东西,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歌更容易走进我的心里。留恋过往是我的性格底色之一,不然我就不会在这里打字了。而佳佳不断寻找新翻唱歌曲的习惯,有积极探索的心理体现,但更说明了她的孤独。她需要不断出现的新刺激。不过,我不认为喜新厌旧是她的性格,寻找新翻唱歌曲更像是在某些情况下的心理补偿行为,也许现在这种行为习惯还没有深入影响她的性格,也许吧。但我知道,她很孤独,她和我一样孤独,这一点上我们又是相同的。
“我送你一副耳机吧,以前玩过一段时间,收藏了不少”
“算了吧,太贵重了,也不合适”
佳佳说得不错,着急给女生送礼物其实是一个低级行为。如果对方过于重视物质,那么你迟早成为提款机。如果对方是正常心态的女生,着急送礼也会给女生心理压力,反而让她产生抵触情绪。男女交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让双方都感觉舒服。所谓推进关系的手段和套路,也是在关系成熟的前提下使用,不可强求。那些教人恋爱技巧的情圣们,往往只传授套路,却没说使用timeing。倒不一定是他们留后手,可能是真的意识不到而已。至于我为什么会决定给佳佳送礼物,则是因为我骨子是感性的人,打字的那一刻我的感性超过了理性。我懂这些又如何?还不是一样犯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话不假。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大概也是真的。
“好吧。哎,你看,又少了一个见面的机会。”
“哈哈,不至于,休班的时候我告诉你”
这就是水到渠成,我没有直说见面,而是让对方把这话说了出来,算是补救吧。
“嗯呢,好的,佳佳”
找机会给女生起了可爱的外号或者昵称之后,就要多这么叫她,并且聊天的时候多用她喜欢的语气词。目的是在语感和语境中建立亲密感,让她潜意识以为你和她已经很熟悉了,这个时候她自己都不一定能察觉这种基础的亲密感。不要忽略这个技巧的作用,但也不必放大它的重要性。还有更复杂的语感联系技巧,我可能会在之后的篇幅里说到。
和佳佳确定了见面约定后,我这一次的聊天算是有所得。
虽然我们还没有相见,我也没有看过她现实中的样子,但在同一座城市中听着她认真整理的歌单,也相当于一种陪伴,不是吗?后来我知道,这是我为数不多能够怀念她的方式。
现在的微信早和当年不一样了。
以前和朋友打字到手酸,现在大多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以前的朋友圈到处是真心话,现在的朋友圈连酒后真言都见不到;以前来问候你的主要是朋友,现在来问候你的依然还是朋友,但区别是有的人发来了请帖,有的人在卖东西,还有的人让你给他家亲戚的娃投票。哎,不知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变了,又或者是微信变了。也许是时代中的人变了吧。微信变得再快,也没有人心变得快啊。
算了,看一眼吧,万一谁真有什么事呢?再说我自己喜欢确定性。
原来是我爸!难得,旧时代的电话交流拥护者也发微信了。
“你三婶给介绍的闺女,叫佳佳,好人家,主动联系联系”
再往下翻是一些照片。
一张恰到好处的圆脸,双眼大而有神,鼻子有些秀气,微微嘟起的嘴唇透出一丝傲气,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头微侧,单手托着短马尾。
这个姑娘,看照片的第一眼我就很喜欢。
不过希望照片不是“照骗”,因为我发现一件离谱的事,三张照片中的同一个人居然长得不太一样!还是别多想了,咱自己是个什么玩意儿,要求人家如何如何?姑娘以后要是愿意处,咱第二天就可以去庙里烧香了。再说照片都能拍成这样,现实里底子肯定不会差。
实不相瞒,我以前研究过一点面相学,能看出这姑娘的相貌底色。相面即相骨,姑娘好姿色。
“你好,我叫高艺伟,是三婶介绍的那个,想着明天联系你,今天太晚怕影响你休息,但觉得不礼貌所以来打个招呼。”
我得承认,我不会和姑娘聊天。
单身太久了!大学上的师范专业,男女比例1:4的情况下,愣是没有脱单。不是我总失败,而是压根儿就没怎么尝试,脑子不开窍,心思都在虚无主义上——要么现实中惶惶度日,要么游戏中迷醉度日。
“没事,我还不休息,可以聊一会儿”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佳佳发来两条微信消息。
“师范毕业的,没去当老师,现在写点东西”
“你呢”
“我是做美容的”
其实陌生男女之间并没有什么可聊的,感情经历的多少没那么重要,两人早已不是小孩,成年人的开场白无非是你做什么工作,住在哪里。你可以说这是语言习惯,但暗地里互相评判的功利心终究藏不住。这就是相亲,也是人性。
不过我后来实在想不通,当初自己怎么那么智障,会和人家聊到当地的气候和庄稼收成呢?果然不会聊天,现在的我觉得当时的我像个**。
几句闲聊之后,我得知她是一名年轻的美容师,两人在同一个城市且住得不远。她忙的时候多,而我是自由职业。所谓自由职业,大概就像李雪琴段子里讲的,除了自由之外一无所有。
又和她聊了一会儿后,我主动结束了聊天。
虽然我没什么经验,但在感性还没有压过理性之前,我知道把握聊天节奏是重要的,尽管有些内容聊得很扯。可悲的是,我骨子里终究是一个感性的人,而这为后来我们之间发生的种种事情埋下了伏笔。
01相面之约
北方的秋天结束得早,不过八月末的时候还有蚊子在垂死挣扎。这种蚊子最凶,咬起人来不顾命,估计知道自己没几天活头了,所以下决心做勇士。人也如此,到了关键时候反而变得清醒和勇敢,临近三十岁还没结婚的人,其中一部分迟早会勇敢起来。
我对于相亲这件事,谈不上喜欢,也不排斥,只是年龄到了,人就被顺势推到了这一步。不过这不代表着相亲是要找个人凑合结婚,就是因为不想凑合又不想单着,所以才去相亲。被家长安排的相亲,背后有两个当事人潜在的寻找意识,反而是一种积极心理的体现。
现在影视剧里关于相亲的调侃太夸张了!导演总先入为主地认为,去相亲的人大多是被剩下的,而且一个正常人好像总容易碰到奇葩对象。创作者在男性心理的作用下刻意丑化女性形象,在女性心理的作用下刻意丑化男性形象,弄出一些对立和矛盾,引导观众愤愤不平、互相攻击。没办法,观众也爱看呀。不过玩了这么多年还是这种烂把戏,导演和编剧的水平着实不够。殊不知在广大单身男女中,参加过相亲的比比皆是,而且最终因为相亲走入婚姻的人也相当之多。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忙压力大,不试着相亲难道靠天上掉女朋友和男朋友?
当然,话说得很好听,我却没想到实现不是那么的简单美好。
“高老师,忙啥呢?”
我和她提起过我的大学专业,她调侃我为高老师,我则开始叫她佳佳以拉近关系。其实在聊天中尽快找机会叫女生的昵称,可以速度提升亲近感。这是我在后来学会的理论知识,只是当时本能地就会用了。
我快速地回道:“不是老师,佳佳。最近都不太忙,你呢”。
其实我不习惯被别人叫老师,尤其是被一个女生,显得有距离感。佳佳过了一会儿才回复:“我们最近参加培训,听南方来的资深老师讲课,还要练美容手法”。我说你忙的话就先忙,没关系的,她说没事,我有时间就回复你。
上午简单地聊了一会儿,我判断佳佳大概是一个实诚的女生,有什么说什么,不做作。她给我一种成熟淡定的感觉,好像什么话题都能接,显得镇定自若。一直以来,我自认为是一个非常敏锐的人,容易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变化,也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断断续续聊了多半天之后,我突然想给佳佳整点新鲜东西。
我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我研究过面相,要不我给你看看吧”。“你还研究这呢?好呀”她回复到。我承认,我想多看她一张照片,所以才找了这么个理由。不过我不确定她是否看穿了这种简单把戏,也许并不重要,她原本就不是那种扭捏的人,想看照片就给你呗。没等我多说,她直接发了张照片过来。照片里不仅有她,还有她的弟弟和妈妈。我觉得很惊奇,她的弟弟和妈妈都是典型的长脸,但她的脸却圆得可爱。当然,这张照片中的她和之前照片中她的样子还是不同。我开玩笑地说:“你们家是不是就属你的脸最圆?”她回复道:“哈哈,我自己也纳闷,我妈和弟弟长得像,不过我和我爸长得像。”老话说儿子和妈妈长得像,女儿和爸爸长得像,果不其然。又闲扯了一会儿,她说你不是要给我看面相吗,我说你这一张照片一个样子,要不以后见面我再给你细看吧,我真的懂一点,她说好的。这次聊完之后,看面相的事就定了下来。
在情感交流中,男生撩妹的方式可谓各有不同,一般是根据自身特点决定的。而我有两个独特的撩妹方法,一般人学不来,其中之一就是给姑娘看面相。你要知道,看面相的水平高低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有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新鲜方式,可以和姑娘近距离聊天和观察,以便拉近关系。男女谈爱的事,网络聊天的核心目的是见面,见面的核心目的是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当时的我并不明确地知道这些,也许它们写在了我的基因里,我不由自主地就这么做了。
不过我确实没有忽悠她,自己还真的懂点面相。我曾简单研究过曾国藩的《冰鉴》,略知一二的水平也足够给她看个基础。当然,如果你觉得面相之说多少沾点封建迷信,那么我可能还是忽悠了她。
不过我认为,古代流传下来的面相之说,其实是上流社会的一种审美体现,受到相当程度的当时政治文化的影响。拥有姣好容貌的人,更容易得到赞誉和帮助,在良性循环的成长环境中更容易成龙成凤。而相貌丑陋之人,自小就容易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境遇易凄凉,心态易悲苦,所以长大后成才的难度就会很大。而古代社会的发声者,主要还是上流社会的人。这个群体长时间以来基于现实目的所形成的审美,会成为一种判断体系,而这个判断体系又会不断影响面相大师的判断标准。说白了,面相学是古代一种带有功利性的东西,依托于主流群体的审美而存在。不过,相由心生和观人望气的说法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不然何来气质好坏之谈呢?
拉回思绪,我心想还是再温习一下面相学吧,不然到时候不够“忽悠”佳佳,于是打开曾国藩那本著名的《冰鉴》看了起来。
02老“网抑云”
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是耳机消费大国,但真正“烧耳机”的人的比例并不高,因为这个爱好有门槛,一般人玩不明白。首先要转变耳机是收藏品而不只是商品的观念,其次你得有时间有兴趣去玩耳机,最后你需要能感受好音质的耳朵。如果你有两只“木耳朵”,那么好货到了手里也是垃圾。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烧耳机”的人要有钱,一个“烧”字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耳机好不好另说,但喜欢听歌的年轻人着实很多。而无论听歌的原因是什么,它总和你的情感和情绪有关。听歌实际上是一个情绪梳理的过程。
也许是因为工作压力大,也许是沟通方式的改变,也许是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年轻人的情感开始向内生长。人与人的交流大多停在表面,亲密感很不容易出现。而听歌这种有点小资的行为,就成为很多人的情绪出口。听歌的时候好像把心放入了一个温暖的房间,让它舒服地睡一觉。也许不能治病,却能缓解紧张和疼痛。有趣的是,用耳机听歌的人与用音响听歌的人早已呈现一增一减的趋势。这里面除了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尊重外,其实每个人的分享意愿也在减弱。哪怕是让心去休息,大家也更愿意选择单人房。
“你平时喜欢听歌吗?”我自己烧过一段时间的耳机,也喜欢听歌,所以还是我先问她。
“喜欢,老网抑云了”佳佳的消息弹出。
得到她这样的回复,我兴奋多了,我还怕她是其他平台的忠实用户,对云村有潜在的敌对之感。毕竟爱屋及乌的反面,就是“恨屋及乌”。我说那你喜欢哪些类型的歌曲呢,她说基本什么都听,民谣多一点,喜欢翻唱多一点。“翻唱能赋予歌曲新的感觉,是歌手对歌曲新的诠释,有些翻唱水准非常高,不亚于原唱”我紧接着应和道。“高老师说得有道理,说出了精髓”佳佳回复。之后我便关注了她的网易云音乐账户,这样可以听听她的歌单,看她具体喜欢那些歌曲。我发现佳佳确实是一个喜欢听歌的人。一般有心创建自己歌单的人,对歌曲便有了基于大众水准的欣赏能力,如果再给歌单起一些文艺的名字,那么老网抑云的身份就彻底坐实了。
“你每天花很长时间听歌吗?”我边听她的歌单边问。
“嗯,下班了就回家,洗漱完在被子里玩手机听歌”佳佳回复。
“下班不和小姐妹去玩吗?”我试探性地把话题往她的社交方面引,想了解一下她的看法。
佳佳说:“我的生活很简单,两点一线,下班就回家,休息了也很少出去”
我回复道:“真是好闺女!”
“也不是吧,只是觉得好多东西都太麻烦,没意思”其实夸她的同时,我就想她是不是一个比较孤独的人,不太喜欢和人交往?后来我们之间的聊天证明了我的猜想。
本质上,人都是孤独的个体,这没什么新奇的,不过佳佳更孤独一点。也许她羡慕过自己小姐妹丰富的生活,想过打破自己这种生活节奏,但尝试之后还是放弃了。是啊,习惯哪有那么容易被改变,大多数人在心底还是害怕改变的。
在听歌方面,虽然我和她都喜欢多种风格,但我最爱的是老歌,而她喜欢不断寻找新的翻唱歌曲。这种表面的相似性之下,是巨大的差别!我留恋过去的东西,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歌更容易走进我的心里。留恋过往是我的性格底色之一,不然我就不会在这里打字了。而佳佳不断寻找新翻唱歌曲的习惯,有积极探索的心理体现,但更说明了她的孤独。她需要不断出现的新刺激。不过,我不认为喜新厌旧是她的性格,寻找新翻唱歌曲更像是在某些情况下的心理补偿行为,也许现在这种行为习惯还没有深入影响她的性格,也许吧。但我知道,她很孤独,她和我一样孤独,这一点上我们又是相同的。
“我送你一副耳机吧,以前玩过一段时间,收藏了不少”
“算了吧,太贵重了,也不合适”
佳佳说得不错,着急给女生送礼物其实是一个低级行为。如果对方过于重视物质,那么你迟早成为提款机。如果对方是正常心态的女生,着急送礼也会给女生心理压力,反而让她产生抵触情绪。男女交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让双方都感觉舒服。所谓推进关系的手段和套路,也是在关系成熟的前提下使用,不可强求。那些教人恋爱技巧的情圣们,往往只传授套路,却没说使用timeing。倒不一定是他们留后手,可能是真的意识不到而已。至于我为什么会决定给佳佳送礼物,则是因为我骨子是感性的人,打字的那一刻我的感性超过了理性。我懂这些又如何?还不是一样犯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话不假。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大概也是真的。
“好吧。哎,你看,又少了一个见面的机会。”
“哈哈,不至于,休班的时候我告诉你”
这就是水到渠成,我没有直说见面,而是让对方把这话说了出来,算是补救吧。
“嗯呢,好的,佳佳”
找机会给女生起了可爱的外号或者昵称之后,就要多这么叫她,并且聊天的时候多用她喜欢的语气词。目的是在语感和语境中建立亲密感,让她潜意识以为你和她已经很熟悉了,这个时候她自己都不一定能察觉这种基础的亲密感。不要忽略这个技巧的作用,但也不必放大它的重要性。还有更复杂的语感联系技巧,我可能会在之后的篇幅里说到。
和佳佳确定了见面约定后,我这一次的聊天算是有所得。
虽然我们还没有相见,我也没有看过她现实中的样子,但在同一座城市中听着她认真整理的歌单,也相当于一种陪伴,不是吗?后来我知道,这是我为数不多能够怀念她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