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言论写作探析
■李北宏
时下,言论越来越被各类报刊所重视。在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环境下,言论以小见大,或激浊扬清,或鸣锣开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言论的写作和编发也从一个侧面又反映办报、办刊者的认识水平和引领读者能力的高低,故要求采编人员有撰写言论的本领是报刊社老总的共识。《上海教育》杂志自2001年从原来的专业类期刊转为新闻类期刊,成为国内第一本教育新闻期刊。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编人员以写言论的形式直接介入报道本身是采编人员岗位成才的好途径;言论能够提升期刊的思想深度和厚度,是增强期刊在市场上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一、言论是教育期刊的灵魂
言论在报刊上之所以举足轻重,是由其独特属性所决定的。一篇上乘的报道,读者阅后可能会感到意犹未尽,也可能雾里看花,如果能配发一篇好的言论则能点出其实质,使读者进一步明白就里、弦外之音,往往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育期刊的言论与一般报刊的言论并无二致,却又有它明显的领域性特征,如政治性、指导性等。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决定了言论有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的义务,要体现指导性,针对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体现政府办教育的意志和主张,起到指导教育工作的作用。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时效性方面不与日报争长短,但是,却要在论述的深度上与日报比高下。教育期刊作为独立的媒体,言论写作又应该有它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敢于针砭时弊,对受众普遍关心、谈论的问题予以分析;对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予以揭示;对出现的一些错误苗子予以揭露。这是期刊的灵魂所在。
具体说来,写教育言论,就是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热点问题,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用严密的逻辑来确定、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解剖证据或阐述观点来厘清逻辑关系。通过说理和材料的有机结合得出结论,以理服人。写言论,逻辑上的严密是最重要的,否则文字再流畅也达不到目的。言论一事一议,文字短小精悍,也就是千把字。但写得好,却能微言大义,发人深省,引起人们的关注并着手解决之。
由此看来,言论的重要决定了教育期刊的采编人员、特别是编辑应当努力具备写作言论的基本功,掌握它的写作规律。
二、教育言论题材的选取
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新人新事层出不穷,但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编人员有一双慧眼,有较强的洞察力,看出事物的症结所在。教育言论在选取题材方面要求相当高,可以说是“题好半篇文”,题材选取得当与否是教育言论价值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
一般来说,教育言论的选取题材有以下3种:
一是反映当前教育改革中新生事物的言论,这些新生事物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具体地说,这类言论可以是对政府部门教育政策、教育方针的解读,也可以是对教育主管部门某项政策的推动。这类言论应该具有舆论引领和宣传、鼓动的特点。
比如,2003年,上海市教委举办了“上海市中小学校长论坛”。这个“论坛”的开设,意义不同凡响。当时上海正逢新一轮大发展,教育作为“产业、技术、教育”三大平台之一,校长的作用不可低估,开设“论坛”,正逢其时。同时,“论坛”是充实校长的绝好机会,对于提高他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开阔眼界很有好处。《上海教育》杂志作为协办者在期刊上刊发了评论—————《新一代校长从这里起步》,对“论坛”的意义、作用进行了论述,把上海的新鲜做法及时传递给了教育工作者,对推动区县培养青年校长的步伐有积极作用。
二是在教育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教育改革的行进当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困难。这些问题,无论大小,如果有典型意义,都应该成为教育期刊评论的对象。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说理,给人以启迪。
■李北宏
时下,言论越来越被各类报刊所重视。在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环境下,言论以小见大,或激浊扬清,或鸣锣开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言论的写作和编发也从一个侧面又反映办报、办刊者的认识水平和引领读者能力的高低,故要求采编人员有撰写言论的本领是报刊社老总的共识。《上海教育》杂志自2001年从原来的专业类期刊转为新闻类期刊,成为国内第一本教育新闻期刊。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编人员以写言论的形式直接介入报道本身是采编人员岗位成才的好途径;言论能够提升期刊的思想深度和厚度,是增强期刊在市场上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一、言论是教育期刊的灵魂
言论在报刊上之所以举足轻重,是由其独特属性所决定的。一篇上乘的报道,读者阅后可能会感到意犹未尽,也可能雾里看花,如果能配发一篇好的言论则能点出其实质,使读者进一步明白就里、弦外之音,往往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育期刊的言论与一般报刊的言论并无二致,却又有它明显的领域性特征,如政治性、指导性等。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决定了言论有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的义务,要体现指导性,针对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体现政府办教育的意志和主张,起到指导教育工作的作用。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时效性方面不与日报争长短,但是,却要在论述的深度上与日报比高下。教育期刊作为独立的媒体,言论写作又应该有它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敢于针砭时弊,对受众普遍关心、谈论的问题予以分析;对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予以揭示;对出现的一些错误苗子予以揭露。这是期刊的灵魂所在。
具体说来,写教育言论,就是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热点问题,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用严密的逻辑来确定、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解剖证据或阐述观点来厘清逻辑关系。通过说理和材料的有机结合得出结论,以理服人。写言论,逻辑上的严密是最重要的,否则文字再流畅也达不到目的。言论一事一议,文字短小精悍,也就是千把字。但写得好,却能微言大义,发人深省,引起人们的关注并着手解决之。
由此看来,言论的重要决定了教育期刊的采编人员、特别是编辑应当努力具备写作言论的基本功,掌握它的写作规律。
二、教育言论题材的选取
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新人新事层出不穷,但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编人员有一双慧眼,有较强的洞察力,看出事物的症结所在。教育言论在选取题材方面要求相当高,可以说是“题好半篇文”,题材选取得当与否是教育言论价值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
一般来说,教育言论的选取题材有以下3种:
一是反映当前教育改革中新生事物的言论,这些新生事物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具体地说,这类言论可以是对政府部门教育政策、教育方针的解读,也可以是对教育主管部门某项政策的推动。这类言论应该具有舆论引领和宣传、鼓动的特点。
比如,2003年,上海市教委举办了“上海市中小学校长论坛”。这个“论坛”的开设,意义不同凡响。当时上海正逢新一轮大发展,教育作为“产业、技术、教育”三大平台之一,校长的作用不可低估,开设“论坛”,正逢其时。同时,“论坛”是充实校长的绝好机会,对于提高他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开阔眼界很有好处。《上海教育》杂志作为协办者在期刊上刊发了评论—————《新一代校长从这里起步》,对“论坛”的意义、作用进行了论述,把上海的新鲜做法及时传递给了教育工作者,对推动区县培养青年校长的步伐有积极作用。
二是在教育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教育改革的行进当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困难。这些问题,无论大小,如果有典型意义,都应该成为教育期刊评论的对象。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说理,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