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来的资料,先垫一下
哪吒,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一个跃然于书本上的民间传说。
哪吒又作那吒。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
相传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弟子之一,在天宫任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出生时,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吒”字,所以起名哪吒。他三岁就下海,闯下大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刮鳞。托塔天王怕他长大再惹大祸,想杀哪吒以绝后患,谁知哪吒愤怒,拿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后来太乙真人取荷藕做他的骨骼,荷叶做他的肌肉,使哪吒起死回生。后来哪吒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多亏如来从中说和,赐给天王宝塔一座,让哪吒以佛为父,才消释了父子冤仇。哪吒年少但法力广大,可以变化为三头六臂,足蹬风火轮,手使一柄金枪,项戴乾坤圈,又有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等六件法宝,变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挂帅出征,哪吒必然前往,有时当先锋,有时为大将,先后降服九十六个妖魔,是天上人间公认的少年小英雄。
【神话传说】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
《西游记》讲的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形似少年,但神通广大。曾参与讨伐孙悟空,大败而归。《封神演义》说:一日哪吒去东海九湾河沐浴,因将太乙真人所赐宝物「乾坤圈」置水中玩耍,东海龙宫动摇不已。龙王急忙差巡海夜叉察看,惹脑哪吒被打死。后龙王三太子敖丙调集龙兵与之大战,被哪吒打死。龙王准奏玉帝,捉拿其父母。哪吒又在天宫门前痛殴之。后为表示自己的作为与父母无关,便拆肉还母,拆骨还父。死后,其师太乙真人把哪吒的魂魄借莲花为之而复活。又赐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后助姜子牙兴周灭纣,战功显赫。
哪吒闹海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 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 哪吒七岁,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 。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 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 ,共商报复之计。
第二天,四海龙王 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 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 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 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道教中的哪吒】
道教中说他是神兵神将的统帅,称"中坛元帅"、"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命池永镇天门。
供奉哪吒的要点为:
1.哪吒为神祗之一,如亦有供奉菩萨的话,应以菩萨为中,哪吒在左右。
2.供奉哪吒就不可再一同供奉托塔天王,因相传父子不和,亦不可一同供奉龙王,亦因相传两者不和,哪吒闹东海与龙王已成世仇。
【佛教中的哪吒】
在佛经中哪吒是梵文 Nalakuvara 的音译之略。相传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二太子独健也是神通广大,母亲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佛门中之豪门之家。
【哪吒的最早记载】
根据学者们考证,哪吒最早写作那咤,更多出现在唐代及此后与毗沙门有关的佛经中。“哪吒”是一个异国语音的名字,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中国本土所产的。原来,哪吒的确是一个舶来的神名。他本是佛教中的一个神,在唐以前,我国尚无关于“哪吒”的任何记载。如此说来,“哪吒”的进口当属唐代,经以后历代文人的演义,才形成如今天我们所知之形象。
唐代僧人大广智不空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称哪吒为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还有其它的唐代佛经文献中出现的关于哪吒的记载,如“尔时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哪吒捧塔随天王”……从这些佛经不甚详细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关于他的事情,如他的身世,他的角色。
由于唐代崇佛风气兴盛,佛经故事中的这位天王的第三子的事迹,便广为传播了,开始成为唐代笔记小说的人物。如唐玄宗朝《开元传信记》里就记载了宣律和尚路遇哪吒的故事。这应是除佛经之外,唐人笔记小说中记载哪吒事迹最早的一个故事了,不过承袭之迹非常明显。
【法宝】
●乾坤圈——金色镯子,会变化,可大可小。投掷攻击,力量巨大,百发百中。
●混天绫——红绫,七尺长,能自动捆绑敌人。即使剪断了也能自动修复。
●风火轮——双轮暗藏风火之势,可踏在脚下作为交通工具。上天入地,速度极快。
●金砖——纯金打造,砖形,投掷攻击敌人。
●阴阳剑——不同属性的两把宝剑。
●九龙神火罩——太乙真人传授。罩内腾腾焰起,烈烈火生,有九条火龙盘绕。放出三昧真火。
哪吒,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一个跃然于书本上的民间传说。
哪吒又作那吒。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
相传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弟子之一,在天宫任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出生时,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吒”字,所以起名哪吒。他三岁就下海,闯下大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刮鳞。托塔天王怕他长大再惹大祸,想杀哪吒以绝后患,谁知哪吒愤怒,拿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后来太乙真人取荷藕做他的骨骼,荷叶做他的肌肉,使哪吒起死回生。后来哪吒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多亏如来从中说和,赐给天王宝塔一座,让哪吒以佛为父,才消释了父子冤仇。哪吒年少但法力广大,可以变化为三头六臂,足蹬风火轮,手使一柄金枪,项戴乾坤圈,又有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等六件法宝,变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挂帅出征,哪吒必然前往,有时当先锋,有时为大将,先后降服九十六个妖魔,是天上人间公认的少年小英雄。
【神话传说】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
《西游记》讲的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形似少年,但神通广大。曾参与讨伐孙悟空,大败而归。《封神演义》说:一日哪吒去东海九湾河沐浴,因将太乙真人所赐宝物「乾坤圈」置水中玩耍,东海龙宫动摇不已。龙王急忙差巡海夜叉察看,惹脑哪吒被打死。后龙王三太子敖丙调集龙兵与之大战,被哪吒打死。龙王准奏玉帝,捉拿其父母。哪吒又在天宫门前痛殴之。后为表示自己的作为与父母无关,便拆肉还母,拆骨还父。死后,其师太乙真人把哪吒的魂魄借莲花为之而复活。又赐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后助姜子牙兴周灭纣,战功显赫。
哪吒闹海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 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 哪吒七岁,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 。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 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 ,共商报复之计。
第二天,四海龙王 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 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 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 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道教中的哪吒】
道教中说他是神兵神将的统帅,称"中坛元帅"、"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命池永镇天门。
供奉哪吒的要点为:
1.哪吒为神祗之一,如亦有供奉菩萨的话,应以菩萨为中,哪吒在左右。
2.供奉哪吒就不可再一同供奉托塔天王,因相传父子不和,亦不可一同供奉龙王,亦因相传两者不和,哪吒闹东海与龙王已成世仇。
【佛教中的哪吒】
在佛经中哪吒是梵文 Nalakuvara 的音译之略。相传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二太子独健也是神通广大,母亲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佛门中之豪门之家。
【哪吒的最早记载】
根据学者们考证,哪吒最早写作那咤,更多出现在唐代及此后与毗沙门有关的佛经中。“哪吒”是一个异国语音的名字,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中国本土所产的。原来,哪吒的确是一个舶来的神名。他本是佛教中的一个神,在唐以前,我国尚无关于“哪吒”的任何记载。如此说来,“哪吒”的进口当属唐代,经以后历代文人的演义,才形成如今天我们所知之形象。
唐代僧人大广智不空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称哪吒为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还有其它的唐代佛经文献中出现的关于哪吒的记载,如“尔时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哪吒捧塔随天王”……从这些佛经不甚详细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关于他的事情,如他的身世,他的角色。
由于唐代崇佛风气兴盛,佛经故事中的这位天王的第三子的事迹,便广为传播了,开始成为唐代笔记小说的人物。如唐玄宗朝《开元传信记》里就记载了宣律和尚路遇哪吒的故事。这应是除佛经之外,唐人笔记小说中记载哪吒事迹最早的一个故事了,不过承袭之迹非常明显。
【法宝】
●乾坤圈——金色镯子,会变化,可大可小。投掷攻击,力量巨大,百发百中。
●混天绫——红绫,七尺长,能自动捆绑敌人。即使剪断了也能自动修复。
●风火轮——双轮暗藏风火之势,可踏在脚下作为交通工具。上天入地,速度极快。
●金砖——纯金打造,砖形,投掷攻击敌人。
●阴阳剑——不同属性的两把宝剑。
●九龙神火罩——太乙真人传授。罩内腾腾焰起,烈烈火生,有九条火龙盘绕。放出三昧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