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三里包拯生死的问题,有目共睹,有几多人都曾在不止一篇帖子里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但鉴于是分开辩论过于分散,所以我借着看完结局的愤懑、不甘、疯狂(……)心理在这里大致总结一番,如有遗漏,欢迎增补~~~~
首先在此表明立场:据我推测,包三结局里包拯是没死的,而且(十有八九)还没有失忆。因为之前受过的议论文写法教育,以下论述按说服力弱强排列。总体分为两个方面:
【编剧】
一、编剧思路。在最后一集里,在剧组已经很明确的打出了“半年以后……”一般明确表示时间红字后,接连下来的是包大娘、展昭、公孙策、小风筝各自的生活境况,再由大娘她“天下父母心”一类发呆镜头由此引入“对包拯的追忆(……)”。所以总而言之,编剧大致思路如下:
介绍各人“选择了一种自己的想要的生活方式继续生活”→在安谧的生活中因由包拯生日而引起的思念→介绍关于包拯的事情
那么第一个问题出现了,“关于包拯的事情”究竟是“众人臆想中他过上的幸福生活”,还是“顺理成章地引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归零生活’”呢?
咳,就目前看来,似乎这两者都有理可依,无论哪一方面都符合一般人的逻辑常理,如果各位不信可以分开来慢慢想一想。所以这编剧里的第一方面,我得出以下结论:
“生”“死”两方平手。
——别打我,要说包拯没死还得慢慢来。
二、跳出来看。虽然按理这方面第三点应该摆这里,但由于还要说明“包拯没失忆”,所以先在这里摆摆前提。
1.剧情简介。官方给出的分集简介里,针对“包拯跳【和谐】崖”一是有一个模糊不清的说法:“但包拯却离开了大家…… ”
好,那么“死”方就要发言了,既然已经说“离开”,那不就是死了吗?我们不是常说“XX离开了我们,我们为此感到悲痛”么?
可问题在于,我们中国的文字实在的确不愧为几千年文化的沉淀,在不同的语境里,同一个词语可以有南辕北辙的解释,就说这“离开”,既可以用在“我的祖母离开了我们,为此我好久都没从悲痛中复苏”一句中,也可以用在“为了不打搅他们现在的生活,我静静地离开了这个地方,去另外的地方继续生活”一句中。所以,在啰嗦完以上一大摞子话后,我不得不稍带歉意地告诉大家:
依然平手。
2.跳【和谐】崖铺垫。我想这个我不用多说,先是包拯两年前摔下悬崖没翘【和谐】辫子,再有将军夫人及其儿子少将军先后(暂且按下夫人比包拯还早了N年跳【和谐】崖不论……)跳了还都没事——不过这母子一个在日本跳的一个在中国跳的这一点我每次想到脸都要抽一下筋——外加上包同学甚至在被人掐脖子甩膀子扔下悬崖还能发现石台秘密这一设定……我只能说,让跳【和谐】崖来得更猛烈些吧……
所以,如果硬要扯上“事不过三”来抵抗包拯作为主角的强大RP气场的话,我还得告诉“死”派同学:
君不见前面诸位下崖前都还有个缓冲结构——甚至包拯同学两年前坠下时还给我们上演了一出极其精彩、百年难见的“贴着悬崖‘飞檐走壁’”(……),再者他第三次坠【和谐】崖前面还有个少将军做铺垫咧,你看少将军不也是被人抓一把自个儿却放手自生自灭还活下来了么……(好吧我不想说他瘸一条腿这事……)
但针对另外一些同学提出的“包拯他可是张手张脚跳下去,百死莫有一生”疑问,因为我没听说过,更没干过类似的事,所以勉强扯个理由也办不到,只得留给后人解释其中奥妙……
综“2”所述,结论:“生”派略胜一筹,但仍留有质疑。
3.目前认同率最高的解释——包拯话中有话。虽然已经广泛流传,但为了完整,仍然摘录如下:
——大家还记得大包跳崖前的那句话吗“记住,大包要放葱蒜才好吃”
这句看似玩笑之言其实另有含义,
“葱”又叫青葱,关键在这个“青”字,它可以上下分成两部分,上部分可已近似看成“丰”,下部分就是“月”,丰月可以读成风月,也就是“风月楼”。
“蒜”的下半部分是两个“示”,“示”在宋朝时的繁体写作“喜”,两个“喜”,双喜就代表双喜镇。
由此即知包拯暗指自己要去双喜镇风月楼,让小蛮去那里找他。
我也相信编剧让邓超摆出那么严肃的表情说的话可能不止“让小蛮一笑”这一个单纯无比的目的,要知道,这包三别的没有,就前后照应手法用的多,而且还经常是些微不足道,像是顺口而出的话。这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句话绝不止是句玩笑话,而是藏有玄机。
因而,“生”派在此反戈一击。但若有人非得认为这话没有其他含义,我也只能说,个人看法,允许讨论。
三、就地取材(结局里最一后部分)。这一部分说实话其实很有些牵强附会的成分,大多是小女子个人看法,所以各位这一部分可以仅当做玩笑,看看就罢。
1.“风月酒楼”。这是一个说烂了的论据……我已经不想再嚼上一口,简单地说,既然已经改为酒楼而不是妓院,那么很有可能这就是包拯再归双喜镇后的“幸福生活”。
2.生日问题。依然是个嚼烂了的论据……在包拯先前失忆时连自己是谁都忘了,当然更不可能还记得自己的生日;那么,在最后当大包说出“今天是我生日”时,估计很多人当时都更我一般悚然一惊:怎么,难不成这小子这次还没失忆,仅仅是装傻?!
——我不得不说,就“包拯会带来死亡,而大包不会”这一揣测下,包大公子很有可能就是装傻……
3.一句话。这个就完全是我有点神经质了,起因是大包一句“我本来就傻,你们又不是第一天认识我,我本来就是傻大包么~”
——嗯,在看完40多集推理后,我的神经被锻炼了,我的神经被触动了。一般傻子都最忌讳别人说他傻,而这里大包同学竟然大言不惭地得意洋洋地趾高气昂地承认自己“本来就傻”,还“格外”加重重复说明这一点,这一幕,我怎么看,怎么都像是——
欲,盖,弥,彰……
以上,编剧部分推理,完。
首先在此表明立场:据我推测,包三结局里包拯是没死的,而且(十有八九)还没有失忆。因为之前受过的议论文写法教育,以下论述按说服力弱强排列。总体分为两个方面:
【编剧】
一、编剧思路。在最后一集里,在剧组已经很明确的打出了“半年以后……”一般明确表示时间红字后,接连下来的是包大娘、展昭、公孙策、小风筝各自的生活境况,再由大娘她“天下父母心”一类发呆镜头由此引入“对包拯的追忆(……)”。所以总而言之,编剧大致思路如下:
介绍各人“选择了一种自己的想要的生活方式继续生活”→在安谧的生活中因由包拯生日而引起的思念→介绍关于包拯的事情
那么第一个问题出现了,“关于包拯的事情”究竟是“众人臆想中他过上的幸福生活”,还是“顺理成章地引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归零生活’”呢?
咳,就目前看来,似乎这两者都有理可依,无论哪一方面都符合一般人的逻辑常理,如果各位不信可以分开来慢慢想一想。所以这编剧里的第一方面,我得出以下结论:
“生”“死”两方平手。
——别打我,要说包拯没死还得慢慢来。
二、跳出来看。虽然按理这方面第三点应该摆这里,但由于还要说明“包拯没失忆”,所以先在这里摆摆前提。
1.剧情简介。官方给出的分集简介里,针对“包拯跳【和谐】崖”一是有一个模糊不清的说法:“但包拯却离开了大家…… ”
好,那么“死”方就要发言了,既然已经说“离开”,那不就是死了吗?我们不是常说“XX离开了我们,我们为此感到悲痛”么?
可问题在于,我们中国的文字实在的确不愧为几千年文化的沉淀,在不同的语境里,同一个词语可以有南辕北辙的解释,就说这“离开”,既可以用在“我的祖母离开了我们,为此我好久都没从悲痛中复苏”一句中,也可以用在“为了不打搅他们现在的生活,我静静地离开了这个地方,去另外的地方继续生活”一句中。所以,在啰嗦完以上一大摞子话后,我不得不稍带歉意地告诉大家:
依然平手。
2.跳【和谐】崖铺垫。我想这个我不用多说,先是包拯两年前摔下悬崖没翘【和谐】辫子,再有将军夫人及其儿子少将军先后(暂且按下夫人比包拯还早了N年跳【和谐】崖不论……)跳了还都没事——不过这母子一个在日本跳的一个在中国跳的这一点我每次想到脸都要抽一下筋——外加上包同学甚至在被人掐脖子甩膀子扔下悬崖还能发现石台秘密这一设定……我只能说,让跳【和谐】崖来得更猛烈些吧……
所以,如果硬要扯上“事不过三”来抵抗包拯作为主角的强大RP气场的话,我还得告诉“死”派同学:
君不见前面诸位下崖前都还有个缓冲结构——甚至包拯同学两年前坠下时还给我们上演了一出极其精彩、百年难见的“贴着悬崖‘飞檐走壁’”(……),再者他第三次坠【和谐】崖前面还有个少将军做铺垫咧,你看少将军不也是被人抓一把自个儿却放手自生自灭还活下来了么……(好吧我不想说他瘸一条腿这事……)
但针对另外一些同学提出的“包拯他可是张手张脚跳下去,百死莫有一生”疑问,因为我没听说过,更没干过类似的事,所以勉强扯个理由也办不到,只得留给后人解释其中奥妙……
综“2”所述,结论:“生”派略胜一筹,但仍留有质疑。
3.目前认同率最高的解释——包拯话中有话。虽然已经广泛流传,但为了完整,仍然摘录如下:
——大家还记得大包跳崖前的那句话吗“记住,大包要放葱蒜才好吃”
这句看似玩笑之言其实另有含义,
“葱”又叫青葱,关键在这个“青”字,它可以上下分成两部分,上部分可已近似看成“丰”,下部分就是“月”,丰月可以读成风月,也就是“风月楼”。
“蒜”的下半部分是两个“示”,“示”在宋朝时的繁体写作“喜”,两个“喜”,双喜就代表双喜镇。
由此即知包拯暗指自己要去双喜镇风月楼,让小蛮去那里找他。
我也相信编剧让邓超摆出那么严肃的表情说的话可能不止“让小蛮一笑”这一个单纯无比的目的,要知道,这包三别的没有,就前后照应手法用的多,而且还经常是些微不足道,像是顺口而出的话。这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句话绝不止是句玩笑话,而是藏有玄机。
因而,“生”派在此反戈一击。但若有人非得认为这话没有其他含义,我也只能说,个人看法,允许讨论。
三、就地取材(结局里最一后部分)。这一部分说实话其实很有些牵强附会的成分,大多是小女子个人看法,所以各位这一部分可以仅当做玩笑,看看就罢。
1.“风月酒楼”。这是一个说烂了的论据……我已经不想再嚼上一口,简单地说,既然已经改为酒楼而不是妓院,那么很有可能这就是包拯再归双喜镇后的“幸福生活”。
2.生日问题。依然是个嚼烂了的论据……在包拯先前失忆时连自己是谁都忘了,当然更不可能还记得自己的生日;那么,在最后当大包说出“今天是我生日”时,估计很多人当时都更我一般悚然一惊:怎么,难不成这小子这次还没失忆,仅仅是装傻?!
——我不得不说,就“包拯会带来死亡,而大包不会”这一揣测下,包大公子很有可能就是装傻……
3.一句话。这个就完全是我有点神经质了,起因是大包一句“我本来就傻,你们又不是第一天认识我,我本来就是傻大包么~”
——嗯,在看完40多集推理后,我的神经被锻炼了,我的神经被触动了。一般傻子都最忌讳别人说他傻,而这里大包同学竟然大言不惭地得意洋洋地趾高气昂地承认自己“本来就傻”,还“格外”加重重复说明这一点,这一幕,我怎么看,怎么都像是——
欲,盖,弥,彰……
以上,编剧部分推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