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吧 关注:229,142贴子:16,634,750

回复:【讨论】前提速时代(81-96)列车时刻表欣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过了郑州站,京广online游戏继续,除了老玩家,一批来自西陇海或郑州的玩家在此上线,上线的新玩家有:
115-8次:西安-南宁,早间离开西陇海山区在此上线,按部就班地一路南下,期间被同样去往南宁的特快列车5次在明港站超车,此车即后来K315/6/7/8,如今已混到停运的边缘
125-8次:兰州-广州,即后来K225/6/7/8,午后上线,下午依次通过沿线各车站
213次:青岛-武昌,晚7点多上线,第二天早上终到武昌,因此这一段旅程似乎成为此车的垃圾时间,排图松,停车多,且在许昌站待避西安-广州43次特快,此车后来改为2043-6,1111-4,K1195-8,延长到襄阳,走位越来越销魂
217/8次:徐州西-汉口,半夜由东陇海转入京广线,行车优先级不高,推测在驻马店-确山稀里糊涂地被245次直快超车了,后来此车可能演变为汉口-连云港东的K1623/4
243/4次:此时已经开始采用下午发车的模式,只不过到广州要到第二天晚上,而不是现在的上午。这趟车是本表中少数修成正果的京广本线直快列车之一,即现在的Z189/90
257/8次:郑州-长沙,晚间发车,第二天中午到,一趟比较水的本线车,提速后水上加水,后来2149/50把夜里京广线的快车全部待避了一遍还行,这样搞渐渐就显得很无趣,然后延长到宝鸡,改为K895/6/7/8
另外,由时刻表看出当时京广线郑州以北的下行天窗,应该是安排在227次和231次列车之间,郑州以南,估计为115次直快(明港-武昌)或5次特快(郑州-明港)以后,227次列车之前,持续3.5小时。考虑到227只是隔日开行,在227不开的日期,以及信阳以南,天窗可以一直放到285次太原-汉口车之前,有4.5小时左右。郑州南端下行天窗安排在早7-11点,许昌8-12点,漯河9-13点,驻马店10-14点,信阳12-16点,孝感下午3-7点,武汉地区下午4点-晚8点安排下行天窗


229楼2021-01-16 16:52
收起回复
    接下来我们以保定站为例,分析当时京广线北段通达度。95年保定站一共接发旅客列车52列,除了少数几班大特快不停靠外,其他列车均在此站停车。由该车站除了可以到达京广线沿线各地外,向西可以到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由于69/70不停车,因此不能到新疆;西南方向可通过163到成都,通过189到重庆,通过87次特快到贵阳,不能抵达云南和广西,因为61/2和5/6次不停。此外北京以北可以到达张家口和承德。而东北地区普遍不能到达,京广线以东除了67/8能到达江西西部外,其他省区市均无法抵达,张家口以北的通达要到包头-汉口1481/2次和石家庄-包头K220/19开通后才得已解决;东北方向要到津保铁路通车后才解决,江浙沪最近通过K849/50解决。
    根据当时的排图,可以看出凌晨0点刚过,保定站就迎来北上列车高峰,很多列车在凌晨3-5点就抵达北京站,类似于现在意义下直特群前的列车(当时早间特快群包括16次,10次,30次加76次,80次,三大两小,三大踩两小),相比之下,下行车比较分散。不过,站改前的保定站,北上站台充足,南下站台不足,往南只有1条到发线,因此面对如此多的列车,也只是刚刚够用而已。候车室方面,上行和下行各需要4片候车区,以满足候车需要。预计车站日客流量,平时6000-8000,高峰期1.2万左右。



    233楼2021-01-16 22:01
    收起回复
      接下来以驻马店站为例,分析京广线中部的旅客列车分布和通达情况。这一段旅客列车的数量减少的25对,其中,95年时所有的跨局特快均不停靠驻马店站,但所有的直快、管内特快和普客均停靠驻马店站。站内每日停靠旅客列车30列,与现在相比毫无疑问少得多(若考虑到高铁,则少得多),不过当时白天的客车比较多,上行天窗当时很神奇地推出来在22:06-1:40之间,也就是南宁-北京6次通过后,武昌-北京38次通过前,这种天窗设计模式向北传递最多到郑州,郑州以北上行天窗估计按照北京站22-3点不接上行车倒算;经过多次提速,基本上第5次提速以来,上行天窗就固定在下午3-7点,现在是Z168之后,K158之前。下行天窗,当时应该在15次通过后,227或285之前,227次是隔日运行,在其不开时下行天窗大体为11:30-15:00,而目前经过提速,逐渐前移到上午9点-下午1点。由于04年以来,京广老线上午下行撞天窗,下午上行撞天窗,驻马店站趋于夜总会化,京广线服务短途客流,比如去省会和邻近地级市的通勤作用发挥不佳,假设郑州的乘客白天到驻马店(也包括漯河、信阳、许昌)办事,上午往南没火车,下午回来往北也没车,除非办事非常顺利,中午就能办完事的可以立即去车站坐Z168(由于南京广路况渣,如果武汉以南晚点比较大,就会掉进天窗,然后到傍晚才能发过来,这种情况下晚上8:30以后才能到郑州,不然就要等到晚上坐K158,到郑州一般22点左右了。因此尽管京广线线路条件随着提速,已经接近客专水平,沿线大巴车依然活的很好。高铁开通后,普速客流迅速被高铁截胡,因为在白天老线天窗期,正是高铁开行的最佳时期。(当然这对沿途车迷就很不友好,因为三分之二以上的客车在夜里,白天线路低位运行,能看到的车很少而且不是精华)
      论当时的通达度,除了京广线沿线,还可以抵达太原、西安、兰州、南宁、天津及沿线各地。到内蒙要等到后来1482,到东北要等到T182开行,到江西、福建要到后来开通K243,到新疆要等到T192开通,这几件事基本要到00年左右才相继发生。到云贵要到97年K337开通,到江浙沪要等到07年K463开通,到川渝要到14年郑州-成都D2201开通。基本上驻马店站要到大提速时代,伴随着2000年8月撤地设市,旅客列车的通达度、数量和乘车体验才上来,后续几年发生的标志性事件有
      96:246次,228次改进北京西站(换汤不换药)
      97:沿线旅客列车改用SS8牵引,郑州-昆明337/8次开通,47/8次通九龙改K97/8,25K但不停
      98:245/6次升级为T79/80,改用25K车底,原车转型武昌-天津
      不迟于2000:包头-汉口车开通,初期为白皮车,按非空调车票价,后来到04年才全红;石家庄-广州K89/90次
      不迟于2001:T182, T192, K243开通, T89/90,K81/2,243/4升级T255/6,同时去广州开行1331/2太原-广州东,2507/8漯河-广州两趟低等级车,后来升为K237/8和K1007/8,2508止步于信阳,有去无回,郑州-武昌特快使用S25K,信阳-商丘非空调管内车开通,郑州-南宁1627/8,西安-南昌2239/40出现,125-8升级为K225-8并改为25G,115-8改为K315-8,但初期为25B车底,153/4升级为K253/4。北京西-湛江K157/8开行,但初期不停。徐州西-汉口车此后就从时刻表里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375/6次直快,郑州-信阳507/8次慢车也不再开行
      04年第5次提速:广州-沈阳北T91/2,K253/4升级为T,T87/8次开始停车,K21/2,K369/70开通,太原-广州东1331/2升级为K237/8,兰州-汉口2027/8次开通,直达特快与小地方关系不大,看不出来;郑州-长沙2149/50,平顶山-信阳7521/2次GG,退出游戏
      07年第6次提速:T79/80被D123/4代替,后来北京-武汉动车1趟变3趟,郑州-武昌管内T改为D,中原之星改带鱼,10年后改驴;太原-汉口,北京西-信阳普快升级K,SS8的本务开始被SS9G和SS7E替换,K463开车,但是回程依然是断头车,去云南增加K471/2,去东北增加了1324次普快,即后来K973/4,当然T123/4,T235/6一直都有,但不停;
      09年:包头-广州K600加入群聊
      11年:乌鲁木齐-广州T35/6/7/8,张家界-北京K967/8加入群聊
      12年及以后:高铁开通,京广线普速大面积退出群聊
      基本上下图中的普速,通达范围,目前的高铁完全能涵盖,而且延伸得更广,目前保留且停靠的普速,只有244改为Z190;126改K226,214改K1198一共3对,加上升级后不再停靠的153改T253,还有当时不停车的44次,进入K82时代改为停车,存活率只有20%;下图中删号的列车,因等级过低淘汰2对,因线路改变退群2对,自主放弃1对,被高铁替代7对。



      234楼2021-01-16 23:49
      收起回复
        太焦沿线直快2对


        236楼2021-01-17 20:30
        收起回复
          焦柳北段,包括从京广线下来的北京-重庆189/90次,当时从新乡下线,到襄樊上襄渝铁路,中间这一段用时11小时,578千米,后来的1389/90次和K589/90仍坚持这一走向,成为焦作直达北京的普速旅客列车之一,并启发了春运期间北京-重庆临客的走位。除此之外,成都-上海181-4次直快,直到后来K281/2/3/4一直不走寻常路,经焦柳线运行,为沿线襄樊、南阳等地去往江浙沪提供了选择(尽管现在替代品已经很多了),此外275/6次郑州-怀化后来延长到北京,成为K267/8次列车,解决了襄阳以南,荆门、石门县、张家界、吉首等地前往华北地区的问题。此外,这一区段还有洛阳-汉口,西安-襄樊的管内旅客列车。95年时,由洛阳经焦柳线前往广州的旅客列车还没有开通。


          237楼2021-01-17 20:41
          收起回复
            此外还有从京广线、漯宝线汇入焦柳的旅客列车。除了北京-宜昌49/50次特快,还有石家庄-汉中/安康267/8(后K261/2),郑州-重庆283/4/5/6(K1387/8),以及郑州-襄樊管内列车。大多数列车进漯河站换向,除了郑州-襄樊303次在孟庙直接换向上漯宝线。当时漯宝线为单线电气化铁路,线上有较多平顶山-江岸的运煤货列,采用SS3牵引,后来逐渐过渡为SS4G,牵引定数4000-4500吨,一直到09年左右被HXD1C取代至今
            天津西-涉县管内列车历史悠久,后期演变为4481/2次管内普快


            238楼2021-01-17 20:54
            收起回复
              上述列车此后加入襄渝线的大军,此外还有武昌-重庆291/2/3/4次,即后来T257/8。列车在襄樊-达州间为电化区间,严禁攀登,多使用SS1牵引;达州-重庆98年才电气化,采用DF3牵引,襄渝铁路当时为单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所示列车在重庆终到站为重庆站,始发站却为重庆北站。两站之间在表中的距离为9千米,抵达车站与发车站不匹配,估计是考虑到重庆站为尽头站,列车到达后需要用另一机车将其拉出,发车站与到达站不统一,不知道是否对旅客造成不便。


              239楼2021-01-17 21:35
              收起回复
                汉丹线95年仍为单线非电气化,等级低,车速慢,以至于武昌-襄樊300多公里经常采取夕发朝至的运行模式。后来的提速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截弯取直,线路里程缩短到299千米,运行速度逐渐提高到120,140,并完成复线和电气化开行动车(至19年底)。当时线路汉口-襄阳段既是武汉沟通鄂西各地的唯一铁路通道(因车速低,线路弯曲,省内城市铁路通勤常需要十几小时),也是重要的入川通道。开行有武昌-成都75/6/7/8次特快,即后来T245/6/7/8。95年时,经汉丹、襄渝(阳安)入川,效率不高,开行列车不多,且最东端不过武昌。相比之下,北宝成还是进入四川盆地的主要路径。但后来随着提速的进行,汉丹线通行能力取得质变,去往广东、福建、江西、浙江、上海的长途列车得以开行,在多次提速后成为普铁时代,南方入川的主流通道,并对北方的车次也越来越有吸引力。现在几乎反过来,宝成北段只保留有限的长途车,而汉丹、襄渝较为忙碌,安康取代宝鸡成为出川线路的重要节点


                240楼2021-01-17 21:55
                收起回复
                  焦柳线中段,作为以货运为主的线路,安排客车不多,一个是郑州-怀化275/6次,后来延长到北京西,即K267/8,当时该车在焦柳线跑得相当慢,襄樊-怀化下行20小时,上行19小时,排点松,有点磨洋工。此外还有襄樊-柳州的焦柳线本线车173/4,即后来K1473/4,襄樊-宜昌段还有些省内管内车,皆因当时路网稀疏,从湖北东部过来还需要绕到襄樊,这种情况直达10年才得到彻底的改观


                  244楼2021-01-23 15:19
                  收起回复
                    怀化-柳州,安排直快2对,全程455千米,需要10-11小时。
                    湘黔线,在95年左右处于电气化改造阶段,客车不多,且短途车较多,长途车较为稀少。贵阳-上海151/2次,即后来K111/2,从株洲到怀化约10h,怀化-贵阳约10h。


                    245楼2021-01-23 15:33
                    回复
                      除此之外,湘黔线怀化-株洲段,还运行怀化-上海直快1对,怀化-广州管内快车1对,沿线“三进”需求得到满足。除此之外,长沙去往湘西张家界、吉首,当时需借道湘黔行驶
                      另外,95年长沙-邵阳开行2对管内快车,用时约7小时。


                      246楼2021-01-23 15:38
                      收起回复
                        京广线管内小票车,长沙-广州一般需要13-14小时。排图充满恶趣味,待避甚多,关键是很多待避对象都是管内特快,说明这些管内快车与管内特快时间交叉,同时暗示抢铁当时在搞高低搭配?比如傍晚的时候,从长沙或衡阳同时发2组车到广州,一班管快先走后到,一班特快后走先到,特快比管快稍微贵一点。比如长沙-广州,按照95年的运价,管快30,特快35,为了省5元钱,就要多2小时在路上。
                        其实95年左右不管特快还是管快,不出意外基本上都是22B,同一路段牵引机也差不多,估计当时京广南段非电化区间可能为ND2或DF4B,再往后逐渐切换为DF4D,电化区间SS1,所以这里的特快和管快,主要还是停靠站多少的区别,加上排图有意区分的结果。


                        247楼2021-01-23 16:08
                        回复
                          湘桂线,95年运行的列车,进京有5/6次特快,只停地市;进沪有179/80,即后来T25/6,但当时此车在湘桂线需运行16小时;去往广州有33/4/5/6次特快,经衡阳折角运行,此外还有广州-重庆,广州-昆明直快,绕行湘桂线的目的是走黔桂线去贵阳。除此之外,由华中地区前往湛江开行161/2次,还有长沙-湛江291/2次,衡阳-柳州,岳阳-桂林的中短途直快。与现在相比,前往华中地区还少了K1627/8,前往华北还少了T289/90,Z285/6,Z335/6,以及湛江开来的K21/2,K157/8,前往华东还缺少K1191/2,T77/8,去往大湾区目前已完全转向高铁动车,可见25年前广西的对外铁路交通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


                          248楼2021-01-23 17:13
                          收起回复
                            南宁-桂林管内特快91/2,用时6.5小时;南宁-湛江93/4/5/6次特快,全程438千米夕发朝至运行;而桂林-湛江87/8次特快当时需要12小时(后来降级为55xx),这些列车可能优先替换为S25B双层列车运行


                            249楼2021-01-23 17:20
                            回复
                              黔桂线当时运行5班直通旅客列车,包括上海-昆明79/80次特快,重庆-广州141/2/3/4次,昆明-广州163/4/5/6次,成都-南宁225/6/7/8次和贵阳-湛江287/8/9/90次。后来前三趟车退出黔桂线,97年黔桂线加了一班昆明-郑州337/8,04年退出。成都-南宁即后来K141/2/3/4,贵阳-湛江不明,有可能改为后来重庆-湛江2301/2/3/4,并进一步进化为今成都东-湛江K871/2/3/4。
                              95年的黔桂线与今天相比,恍如隔世。当时黔桂线的路况是全路出了名的恶劣:山多,弯急,而且是非电气化,连一般的内燃机车都用不了,要用DF7D,可谓非常特殊了。旅客列车贵阳-柳州610千米,用时15小时,平均速度40,可谓非常艰难了。如果在考虑到黔桂线向上承接川黔线,当时的路况下重庆-贵阳绕出来450公里,最快10h;向下到柳州进入湘桂线,单线非电气化。可以说那时候西南与华南之间的铁路交通难如登天。西南是劳务输出大省,90年代珠三角工业已经腾飞,当时西南大山走出的打工者,面对在山间蜿蜒,速度40-50,而且运能非常有限的铁路,过年回家骑摩托车就显得不难理解了。(同一纬度,而且地势更平的湖南、江西,在广东的打工者回家就不那么爱骑摩托车,说明运能被京广、京九铁路较好地消化)如今随着高铁开通,不仅车更快,而且线路更直,相同区间的运行时间被缩短80%。此外黔桂线旧貌换新颜,目前柳州-贵阳普通K车只需7小时,平均速度达到80,意味着基本可以达速运行。而新线的修筑,对货运能力的提高,更是不言而喻。(以前黔桂的那个路况,不知道牵引定数能不能达到1000吨,且满载货列在线上跑30-40也不奇怪,目前使用SS3B和HXD不知道是否能实现4000吨牵引定数,并以80的速度运行)


                              250楼2021-01-23 17: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