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府吧 关注:55贴子:1,155
  • 0回复贴,共1

著名武林侠客“大刀王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刀王五 原名王正谊,字子斌,生于1844年,祖籍河北沧州,回族。因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梁启超在其《饮冰室诗话》中记述道:“王五为幽燕大侠,以保镖为业,其势力范围北及山海关,南至清江浦。生平以锄强扶弱为事。”
沧州名人植物园内“大刀王五”简介
据史料记载,谭嗣同被行刑的当天,大刀王五带领手下的镖师曾前去营救,并在中途要经过的宣武门附近埋伏。负责监斩的官员叫刚毅,是个很狡猾的人,他预感有人可能会在宣武门设伏,就临时改道从三里河绕崇文门去菜市口。等大刀王五接到消息,赶到菜市口时,戊戌六君子已经纷纷人头落地。
王五出生贫寒,三岁时父亲又因疾去世。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很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后来又拜肖和成为师,为习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沧州是闻名遐迩的武术之乡,也是武林高手的荟萃之地和镖师的摇篮,武术场设遍地。一方面受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少年王五立志做个镖师。
沧州当时最有名的武师当属双刀李凤岗。为了修习更高的武艺,十五岁的王五便想拜他为师,却多次吃了闭门羹。求师心切的王五就长跪李凤岗门前以示诚心,李凤岗为其精神打动,也认为他是可造之才,便收其为徒。少年的王五跟着师傅出居庸关,越八达岭,踏遍了热河、张家口、绥远、包头的山山水水。在跟随李凤岗十几年的塞上走镖生涯中,王五得到了师傅的真传,由一个习武少年成长为一个身手不凡的硬汉。王五不负师父重望,十几年下来功夫已不在师父之下。不久,王五在北京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位师傅,绰号山西董的一位高手。王五跟山西董学的是一套单刀的刀法,由于王五勇武、彪悍,臂力过人,所以专门请名匠锻造了一把大刀,刀片大,刀背厚,十分沉重,传说有一百斤重,是世间少有的上乘兵器。王五平素敬佩关云长,因此也把自己的大刀取名为青龙偃月大刀。从此以后,江湖上都称他大刀王五了。
1874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王五在北京半壁街创办了源顺镖局。他凭着十几年练就的胆识、经验和阅历,把源顺镖局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北自山海关,南到江苏淮安市清江浦。他收费合理,德义高尚,生意十分红火,很短时间内便声名鹊起。源顺镖局也成为京城八大镖局之一。
大刀王五平素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他为源顺镖局列了四条规矩:一、重要的镖车要亲自押送;二、凡是来访的朋友提到大刀王五的,都要热情款待,临走的时候赠与盘缠;三、冬夏要为贫困的人施舍衣服,冬天要施舍寒衣,夏天要施舍单衣;四、春节期间,镖局的车马装上东西去周济穷人,要做好事。从这些规矩里不难看出,王五对穷人的同情心和对朋友的道义。
王五不仅在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爱国义举更是被人们广泛传颂。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上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者,却遭到清廷的贬斥,被革职戌边。王五出于义愤,毅然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一路照顾安维峻的起居,并把他平安送到了目的地。这件事被传开后,王五得到了“京师大侠”的外号。
1895年秋,王五受到甲午战争失败的震动,认为要增强百姓的素质,必要修文开其智,练武壮其身。他自费开办文武义学,免费招有志青年入学,特聘有名学者教授经史、新学,自己教人武功。可见王五虽是一介武夫,心里却充满了爱国情怀。
凭借自己的仗义豪侠和一身好本领,大刀王五渐渐在北京闯出了自己的名堂。源顺镖局开张一周年的时候,31岁的王五结识了十岁的谭嗣同,两人一见如故,结了忘年之交。在日常的接触中,谭嗣同称呼王五为五爷,而王五则称谭嗣同为三哥。谭嗣同酷爱刀剑,就跟王五学习单刀和七星剑,但不以师徒相称。不到两年,谭嗣同得到真谛,武功超群。


1楼2020-12-02 13: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