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独家修谱记
李坤,年方十五,滦县榛子镇八里王官营人。少年老成,性好研古,尤喜地方古俗文化。十二岁便参与村里红白理事,善对联、批殃,众皆因其年幼多学而奇之。
十三岁,适外祖家,见有古传家谱一部,研读之余,遂生为自家修谱之念。继而遍访族亲,日搜夜记;单车上下水路,轨行内蒙赤峰,电通天津、呼市,网联辽宁湖北;走丰润,下开平,收集资料;拜名贤,登网络,积累知识。辛卯年底,着手整理,壬辰八月,初稿杀青。其间多少辛苦,人未知也。
谱分八卷,字累十万。辈份清晰,支派分明。乃由先祖于顺治元年自山西肩担至此落户起,瓜瓞蕃衍三百余年,孙逾十三代,脉分十二支。现有人口五百余。谱中历史沿革之事变、英雄人物之功绩,皆一一记载。
吾观人之修谱,必集四五贤达,专司恒务,另有多人相偕,经年累月,或可辍成。而李坤修谱,只凭一人,且朝夕用功,不误学业,年不弃久远,地不废偏荒,但凡族人,悉数录之,蝇头小楷,点捺工整。若非异质,何有此成?
山人与坤,识于网络。爱其少年英才,揽为忘年之交。初见网名“独家记”者,莫名其意。至其修谱告罄,乃幡然顿悟:是明独家修谱之志也。
老朽曾有打油诗一首,赞李坤修谱一事,辑录于右。
独行千里为寻根,
神童妙笔写宗亲。
少年谁可担大任,
八里王官小李坤。
李坤,年方十五,滦县榛子镇八里王官营人。少年老成,性好研古,尤喜地方古俗文化。十二岁便参与村里红白理事,善对联、批殃,众皆因其年幼多学而奇之。
十三岁,适外祖家,见有古传家谱一部,研读之余,遂生为自家修谱之念。继而遍访族亲,日搜夜记;单车上下水路,轨行内蒙赤峰,电通天津、呼市,网联辽宁湖北;走丰润,下开平,收集资料;拜名贤,登网络,积累知识。辛卯年底,着手整理,壬辰八月,初稿杀青。其间多少辛苦,人未知也。
谱分八卷,字累十万。辈份清晰,支派分明。乃由先祖于顺治元年自山西肩担至此落户起,瓜瓞蕃衍三百余年,孙逾十三代,脉分十二支。现有人口五百余。谱中历史沿革之事变、英雄人物之功绩,皆一一记载。
吾观人之修谱,必集四五贤达,专司恒务,另有多人相偕,经年累月,或可辍成。而李坤修谱,只凭一人,且朝夕用功,不误学业,年不弃久远,地不废偏荒,但凡族人,悉数录之,蝇头小楷,点捺工整。若非异质,何有此成?
山人与坤,识于网络。爱其少年英才,揽为忘年之交。初见网名“独家记”者,莫名其意。至其修谱告罄,乃幡然顿悟:是明独家修谱之志也。
老朽曾有打油诗一首,赞李坤修谱一事,辑录于右。
独行千里为寻根,
神童妙笔写宗亲。
少年谁可担大任,
八里王官小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