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吧 关注:8,980贴子:297,746

回复:根骨骨折扫盲贴,感兴趣的可以进来看看。(连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半负重和全负重的时间跟伤情,年龄,个体差异有关系,现在医生的主流说法还是3个月,现在大多数人的做法是两个半月双拐半负重,然后再三个月到三个半月时全负重。但是也有一些医生比较激进,原来群里那位李文祥医生就属于激进派,没搞错的话他的看法是一个半月轻负重?好像意思是说磨合理论,要让根骨自适应?但是很奇怪的是他本人从来没在群里告诉别人一个半月落地?这个就很奇怪。后面有一个李文祥的患者也在群里聊了下,大概的意思是这样:自己在家锻炼确实需要三个月,如果是康复医院锻炼,可以在一个半月半负重,因为条件限制,在家不得法。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0-12-22 09:11
回复
    真的要落地的话,必须复查后才能落地,不要看着时间落,千人千面,大多数人的时间也许并不适合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0-12-22 09:14
    回复
      半负重用拐很推荐全程使用双拐,不要单拐,这个和步态的养成有关系,因为落地本身就是一个重新学习走路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伴随着疼痛,很容易养成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如果养成习惯了,等回头不疼的时候,瘸的姿势。。。。。。。。。。。。。。。。。。。。。。。未完待续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0-12-22 09:21
      回复
        接上面
        瘸的姿势已经养成习惯了,就比较难于改正。其实全负重的早期,想不瘸是几乎没可能的,但是要做到的是努力控制自己不瘸,而且早期自己感觉不瘸是假的,让家人朋友看着你走,从背后拍个视频给你看,你就会发觉还是很明显的,这个时间跨度很大,一般大多数人要到6个月。很瘸的话,宁愿不走也不要瘸着走,瘸着走只会有坏处没有好处。休息会再走。走慢,走好是早期行走锻炼的要领。走的步数,反而是次要的,不要集中走,一次走很远很久,“少吃多餐”,如果急着恢复,把一天时间分开来,早上走一走,中午走一走,晚上走一走,数据大概是一天分段走,早期最好不要超过5000,一次最大限度是2000-2500,这也是蛮多人人全负重落地不久的最大步数,包括我自己,那种感觉其实不是疼的走不了,而是很累很累的感觉走不了,我怀疑是血供的问题。再次回到原先我建议的不要单拐走,一直双拐到自然脱拐的问题上,其实我这个建议就是考虑到步态的问题做出的建议,双拐半负重走,一方面是给足部一定的刺激,让骨头的骨痂受一定限度的刺激才能长的更牢固,另外双拐阶段其实也是为练习走路做的预备动作,双拐阶段尽量回忆下当初是怎么走路的,模拟那个步态为落地做准备,单拐的话就比较难控制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0-12-29 09:15
        回复
          更正下,走慢不是恢复要领,走慢是为了走好服务的,意思就是不要图快,先慢下来走好,再图快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0-12-29 09:23
          回复
            在说点题外话,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都急,真的,特别是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的时候,真的会急的受不了,特别想双拐去走走,真的受不了那种,其实这个时间段是最危险的。早期大家都会老老实实的,这个没说头,就是在一个半月的时候,大多数人骨痂还可以,部分人比如年轻人长的好长的快,可能已经足够牢固到可以半负重下地的程度。一般来说最早两个月到两个半月的时间可以有限度双拐半负重不是么,一个多月离这个时间点已经不算远,所以太多人蠢蠢欲动了,这个时间落地的话,出事的不多,真不多,但是如果出事,那对于一个个体来说那就是100%,钢板大多数都还是牢固的,但是万一有不牢固的咋办?在骨头可能还没长好的时候把一切寄托给钢板?骨头再次错位的话就几乎无法纠正了,要知道手术几乎算是一锤子买卖,除非那些落地后遗症严重的路都走不了的才会去重新返修,而且返修术后普遍没有新鲜手术恢复效果好。我就很可能属于很被贴吧坑了的,落地早了出事情了。问题可能不大,也可能是我看错复查片子了,但是这个心结恐怕要背一辈子。所以我在看到贴吧或者群里那些嘚瑟一个月脱拐的,很是反感,这种帖子或者在群里的嘚瑟是会传染的,在群里就是第一个冒出来头,后面起码3-4个和他同期跟风的。我想问一下?伤情一样吗?年龄一样吗?个人体质一样吗?诚然他们大概率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中奖了呢?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0-12-31 09:25
            回复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早锻炼晚负重的原因,不要等到确认自己是那1%的时候才想着去买后悔药,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唯有删号重练。一个半月的同志,在多忍一个月,或者至少半个月,并不会掉块肉,床上有大把的方法可以锻炼,自己的脚,还是保守一点好,除非医生让你落地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0-12-31 09:31
              回复
                这也是我退掉所有群的原因,不愿意再看那些嘚瑟了,不说吧忍不住,说把他讲你嫉妒他恢复的好,而那个人在群里是跟风的。或许几十年后我的观点会落伍,会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至少目前,主流观点就是这样,都是血泪的教训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0-12-31 09:45
                回复
                  很多人觉得前脚掌着地根骨就不受力,其实不是的,以前咨询过医生,原话是前脚掌负重等同于整个脚负重,原理他没讲,我猜测可能是跟腱会牵拉吧?,如果单粉的可以试试用好脚前脚掌负重,再摸摸那只脚的跟腱,你会发觉跟腱在发力,前脚掌负重越大,跟腱越紧,跟腱末端就在根骨后缘上,会给根骨一个向上牵拉的力,如果前脚掌全负重,这个力可能会很大,所以讲我觉得那个医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有异议,请咨询医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0-12-31 14:15
                  回复
                    再补充前面关于步态的问题,步态维持不好可能不仅仅是习惯瘸的问题,还会影响到其他关节比如膝关节和胯部。蛮多人步态有问题的总是说膝盖疼,或者说大腿疼,大多人也许后面会习惯吧?但是也有少量人自述蛮严重,已经连累到很严重的状态。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1-01-11 08:45
                    回复
                      在说说落地前可能的症状,让新伤的有些心理准备,最大的是下垂胀痛,这个术后三天内症状最严重,缓解嘛,我个人经验是术后两个月内逐渐缓解,但是刚刚落地全负重练习走路的阶段,印象中前半月有一次走多了站多了也胀痛,回家腿抬高才缓解 这个因人而异,有些人症状比较轻。脚趾**,脚趾动不了,或者到了术后一段时间脚趾疼痛,这个一般没事,一般到后面基本能得到缓解,但是还是尽量多练脚趾的力量,如果初期没有知觉,多注意按摩和保暖脚趾,多勾,我就是初期没注意这个脚趾,导致脚趾出现一定的功能障碍,但是也不影响,毕竟脚趾功能很小,而且现在一年多了,脚趾似乎功能也还在慢慢恢复。其实落地前的症状基本都会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消失的差不多,那时候只要脚不落地,感觉就跟好脚差不多,这也是人会跃跃欲试想落地的原因吧?还是保守点的好。最后一句,全负重落地才是游戏真正的开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1-01-11 09:00
                      回复
                        关于刀口没长好前洗澡的问题,个人以前有个经验,脚上套一个塑料袋,再用透明胶布封口,注意千万不要过紧,脚会受不了,然后再套一个塑料袋,再用透明胶布收口 这样洗澡基本万无一失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1-01-11 09:03
                        回复
                          关于术后刀口感染的问题,大多数都是洗澡沾水导致的,前面给到方法了,其实保护刀口不感染,最好的办法是换药,换药后保持刀口干燥,刀口多嗮太阳,保持干燥是最关键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1-01-11 09:12
                          回复
                            关于解决内急问题的事情被系统删帖,在简单发次,这个是早期比较容易落地的事情,注意这个问题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1-01-11 09:16
                            回复
                              再聊聊保暖,保暖这个东西我个人还是很推崇的,原来在群里的时候我叫暖宝宝。但是也有不少人有不同看法,其中有患者说有一个医生说不同意过度强调保暖,说对神经不好。但是经过我个人一年多的恢复,似乎并没有感觉到当初保暖造成了什么,我应该算是保暖措施比较激烈的那种。当然了,这只是个人感受,而且适当的保暖肯定没有哪个医生提出反对意见,当初那个折友提出的医生看法,我觉得像是反对过度。下面说说个人保暖的经验。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1-01-12 1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