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茨威格,似乎理所当然地应该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开篇,但是对我而言第一次认识茨威格,是从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开始。
《昨日的世界》比茨威格其它许多作品的知名度要低了许多。(顺便来吐槽一下,整个成都图书馆就只有一本而且还是放在一个卡卡角角头扶额……)我看这本书的初衷本想是了解下一战二战当时的情况,当然是了解了,但更令我收获的是我了解了茨威格这个人,确切地说是爱上了这个人——他难以企及的灵魂的高度。
有人说茨威格写的东西太小气。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老实说我很愤怒,暂不论他作品无法估量的文学价值,就由他个人而言,这个是对他一生奋斗的诋毁。
茨威格是一战时著名的和平主义者。老实说我现在对于战争的所有理解,都是他赋予我的。但是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在人们都被盲目的爱国主义所蒙上了双眼时,茨威格在那个人丨民动乱、世事无常的时代又体验了怎样孤军奋战的艰辛。
茨威格在一战爆发前的生命,无疑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耀眼的辉煌。他过早地成名,过早地享受一切他人不可企及的成功的果实,但当他真正走出了欧罗巴,来到一块更新的土地上时他说自己真正的写作生涯从那时才开始。
而当他真正经受战乱之苦时,他写作的巅峰时期到来。虽然这个时候他已经被压上了“背国”的骂名,仅仅是因为他支持和平,他不用自己的笔来支持战争,而是用自己的笔来支持和平。命运给茨威格开了一个怎样的玩笑啊!他自己也曾说,他无法想象人类的道德竟然可以退化到这种地步。我同样不解的是为什么人类的智慧也可以退化到那种地步?面对一位伟大的和平主义者不管不顾,恶语相向,但真正战争结束后,家国破碎,妻离子散,他们才想起和平的重要性,才想起这位孤军奋战的大作家是对的。可笑,可悲,可怜。
但如果能认识到错误终究是好的,但茨威格却身不由己地见到了人性又一次坠落到了一个无法置信的深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摧毁了他对人性的所有坚持与向往,希特勒将他的作品在他的眼前焚烧,他不得不跟其他被驱逐的犹太人一样四处漂泊。他也曾在《昨日的世界》中说道:“我的作品再也不能通过我的母语发行,而只能通过一种翻译了的,变了质的形式在那些中立的国家出版。”(我记不到原话了大概是这个意思)这对一个作家而言,是多大的不幸!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写下《昨日的世界》与《象棋的故事》。前者讲述了他前半生的辉煌与后半生的落魄,后者讲述他对法西斯无情的控告,字字血泪,在我眼里,他死前的最后的愤恨的迸发,铸就了他最伟大,也最悲情的一篇小说《象棋的故事》。
之前说过我是由《昨日的世界》先接触到茨威格,这也就直接影响了我读他以后的作品。我读他的每篇小说,都必定要把他的日期背得滚瓜烂熟,他当时所处的背景,甚至他所做的事我都要查的一清二楚。从而我在他的小说中,看到了在那些男男女女百味人生的背后,他所隐身在黑暗中的影子。
看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很容易发现一个特征,那就是他笔下的主人公总会向另外一个人倾诉他的一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热带癫狂症患者》《情感的迷惘》《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看不见的收藏》《象棋的故事》这几篇他一生中的巅峰作品都是如此,并且毫无例外,都是他在一战结束之后的作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巧合,但是又可以用一句很俗很经典的话来解释: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当时那些杰出作品的背景,都是一战结束之后,茨威格饱尝了孤独的滋味之后。
并且,虽然《恐惧》《一颗心的沦亡》(虽然说实话这两篇没之前的有名但是我觉得非常好>O<)这两篇没有涉及到向人倾诉的这个茨威格小说的显著标识,但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找不到人倾诉,从而使自己陷入无边困境、孤独中的故事。并且也同样是一次惊人的巧合,它们同样在一战结束之后。在茨威格目睹了人性的最大失败之后。
《昨日的世界》比茨威格其它许多作品的知名度要低了许多。(顺便来吐槽一下,整个成都图书馆就只有一本而且还是放在一个卡卡角角头扶额……)我看这本书的初衷本想是了解下一战二战当时的情况,当然是了解了,但更令我收获的是我了解了茨威格这个人,确切地说是爱上了这个人——他难以企及的灵魂的高度。
有人说茨威格写的东西太小气。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老实说我很愤怒,暂不论他作品无法估量的文学价值,就由他个人而言,这个是对他一生奋斗的诋毁。
茨威格是一战时著名的和平主义者。老实说我现在对于战争的所有理解,都是他赋予我的。但是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在人们都被盲目的爱国主义所蒙上了双眼时,茨威格在那个人丨民动乱、世事无常的时代又体验了怎样孤军奋战的艰辛。
茨威格在一战爆发前的生命,无疑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耀眼的辉煌。他过早地成名,过早地享受一切他人不可企及的成功的果实,但当他真正走出了欧罗巴,来到一块更新的土地上时他说自己真正的写作生涯从那时才开始。
而当他真正经受战乱之苦时,他写作的巅峰时期到来。虽然这个时候他已经被压上了“背国”的骂名,仅仅是因为他支持和平,他不用自己的笔来支持战争,而是用自己的笔来支持和平。命运给茨威格开了一个怎样的玩笑啊!他自己也曾说,他无法想象人类的道德竟然可以退化到这种地步。我同样不解的是为什么人类的智慧也可以退化到那种地步?面对一位伟大的和平主义者不管不顾,恶语相向,但真正战争结束后,家国破碎,妻离子散,他们才想起和平的重要性,才想起这位孤军奋战的大作家是对的。可笑,可悲,可怜。
但如果能认识到错误终究是好的,但茨威格却身不由己地见到了人性又一次坠落到了一个无法置信的深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摧毁了他对人性的所有坚持与向往,希特勒将他的作品在他的眼前焚烧,他不得不跟其他被驱逐的犹太人一样四处漂泊。他也曾在《昨日的世界》中说道:“我的作品再也不能通过我的母语发行,而只能通过一种翻译了的,变了质的形式在那些中立的国家出版。”(我记不到原话了大概是这个意思)这对一个作家而言,是多大的不幸!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写下《昨日的世界》与《象棋的故事》。前者讲述了他前半生的辉煌与后半生的落魄,后者讲述他对法西斯无情的控告,字字血泪,在我眼里,他死前的最后的愤恨的迸发,铸就了他最伟大,也最悲情的一篇小说《象棋的故事》。
之前说过我是由《昨日的世界》先接触到茨威格,这也就直接影响了我读他以后的作品。我读他的每篇小说,都必定要把他的日期背得滚瓜烂熟,他当时所处的背景,甚至他所做的事我都要查的一清二楚。从而我在他的小说中,看到了在那些男男女女百味人生的背后,他所隐身在黑暗中的影子。
看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很容易发现一个特征,那就是他笔下的主人公总会向另外一个人倾诉他的一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热带癫狂症患者》《情感的迷惘》《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看不见的收藏》《象棋的故事》这几篇他一生中的巅峰作品都是如此,并且毫无例外,都是他在一战结束之后的作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巧合,但是又可以用一句很俗很经典的话来解释: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当时那些杰出作品的背景,都是一战结束之后,茨威格饱尝了孤独的滋味之后。
并且,虽然《恐惧》《一颗心的沦亡》(虽然说实话这两篇没之前的有名但是我觉得非常好>O<)这两篇没有涉及到向人倾诉的这个茨威格小说的显著标识,但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找不到人倾诉,从而使自己陷入无边困境、孤独中的故事。并且也同样是一次惊人的巧合,它们同样在一战结束之后。在茨威格目睹了人性的最大失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