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书·吴懿传
吴懿,字子远,兖州陈留人。
直李郭为乱,李傕表吴懿尚书,郭汜不解。李傕答曰“吴懿能善算谋划”。后懿恐李郭波及,避祸江东,周瑜与之交谈,言“揣度吴懿,定叫你追悔莫及”,叹才知恐不能相及。懿思周瑜量小,久必为之害,遂往川中投宗族。是时刘璋暗弱,望附曹操,懿说张松法正孟达阴结先主,先主不欲。张松急切道“吴懿诚心相献,君何踌躇不前”,先主素知懿,遂进西川。后与诸葛亮颇有交汇,多有获。马谡惊诧“丞相谋略,吴懿习得八九”。其间曹刘对阵汉中,懿数出奇策,杨修叹曰“丞相之意,吴懿了然”,劝退军不果,反为杀。【明直元初注:修以懿才谏退军,魏武问张鲁,鲁曰“吴懿凡事争斗”,意其不能久,魏武从之】。
然懿为人多好利,献地进妹,二川之士多耻之。关羽亦薄其人,尝言“人可无为,不可吴懿”。后直刘琰案,常恐危及。穆皇后语后主曰“胡氏受屈,吴懿心不安”。后主乃令弃市刘琰。懿请乞骸骨,隐山林。魏帝曹叡令王基访吴懿数年不得,“吴懿不在此地,宜遣别部出发”,其才见重大致若此。【初,明帝以拔才问曹婴,婴,明帝族姊也。婴曰“爷爷志向,吴懿生秉承无憾”】。
神_搜_记曰,陆抗都督荆襄,未达数十里,路傍见一老翁,从抗求寄载。行可数里翁谢去谓抗曰我吴懿也感君见载故以破羊祜之策相授。”抗乃上任决堤,曰“吴懿废堰毁坝,晋军有计也难施”。
吾闻之,智者,交中无一,愚者,武勇之人,称之行中无一是懦弱之。今急出策,鲜于(程)昱(陈)宫更时也,艰苦战斗,鲜于(张)辽(李)通更勇也,然而常言,‘吴懿设下天罗地网,定叫他有去无回’,‘果真如此,吴懿有应对之策’,‘尖锐之势,吴懿可一人夺之’,‘敌虽千万,吴懿独往’,虽然,亦无人觉其言是虚,岂非吴懿超类绝之验乎?
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吴懿避祸东吴的时候,与周瑜交谈,周瑜发现吴懿的才知远在他之上,想要迫害吴懿。
B.吴懿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本不想答应,在张松的强烈劝说下才收下了吴懿。后来因为吴懿的人品不好的事被大家都知道了,吴懿就请求退隐。
C.吴懿投奔刘备之后,与诸葛亮有诸多交集,学会了许多诸葛亮的谋略,并在与曹军交战的时候提出了很多计策,甚至间接导致了杨修的被杀。
D.吴懿退隐之后,曹叡令王基多次寻找吴懿却找不到,王基只好回去禀报曹叡“吴懿不在这个地方”。
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行可数里翁/谢去谓抗曰/我吴懿也/感君见载故/以破羊祜之策相授
B.行可数里/翁谢去/谓抗曰/我吴懿也/感君见载/故以破羊祜之策相授
C.行可数里/翁谢去/谓抗/曰我吴懿也/感君见载故/以破羊祜之策相授
D.行可数里/翁谢去/谓抗曰/我吴懿也/感君见载故/以破羊祜之策相授
9.下列关于文中部分词语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尚书,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分支。
B.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休,本义是希望保全自己的老骨头葬在故乡。
D.晋,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建立的朝代。
10.翻译下面两句话
(1)然懿为人多好利,献地进妹,二川之士多耻之。
(2)吾闻之,智者,交中无一,愚者,武勇之人,称之行中无一是懦弱之。
吴懿,字子远,兖州陈留人。
直李郭为乱,李傕表吴懿尚书,郭汜不解。李傕答曰“吴懿能善算谋划”。后懿恐李郭波及,避祸江东,周瑜与之交谈,言“揣度吴懿,定叫你追悔莫及”,叹才知恐不能相及。懿思周瑜量小,久必为之害,遂往川中投宗族。是时刘璋暗弱,望附曹操,懿说张松法正孟达阴结先主,先主不欲。张松急切道“吴懿诚心相献,君何踌躇不前”,先主素知懿,遂进西川。后与诸葛亮颇有交汇,多有获。马谡惊诧“丞相谋略,吴懿习得八九”。其间曹刘对阵汉中,懿数出奇策,杨修叹曰“丞相之意,吴懿了然”,劝退军不果,反为杀。【明直元初注:修以懿才谏退军,魏武问张鲁,鲁曰“吴懿凡事争斗”,意其不能久,魏武从之】。
然懿为人多好利,献地进妹,二川之士多耻之。关羽亦薄其人,尝言“人可无为,不可吴懿”。后直刘琰案,常恐危及。穆皇后语后主曰“胡氏受屈,吴懿心不安”。后主乃令弃市刘琰。懿请乞骸骨,隐山林。魏帝曹叡令王基访吴懿数年不得,“吴懿不在此地,宜遣别部出发”,其才见重大致若此。【初,明帝以拔才问曹婴,婴,明帝族姊也。婴曰“爷爷志向,吴懿生秉承无憾”】。
神_搜_记曰,陆抗都督荆襄,未达数十里,路傍见一老翁,从抗求寄载。行可数里翁谢去谓抗曰我吴懿也感君见载故以破羊祜之策相授。”抗乃上任决堤,曰“吴懿废堰毁坝,晋军有计也难施”。
吾闻之,智者,交中无一,愚者,武勇之人,称之行中无一是懦弱之。今急出策,鲜于(程)昱(陈)宫更时也,艰苦战斗,鲜于(张)辽(李)通更勇也,然而常言,‘吴懿设下天罗地网,定叫他有去无回’,‘果真如此,吴懿有应对之策’,‘尖锐之势,吴懿可一人夺之’,‘敌虽千万,吴懿独往’,虽然,亦无人觉其言是虚,岂非吴懿超类绝之验乎?
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吴懿避祸东吴的时候,与周瑜交谈,周瑜发现吴懿的才知远在他之上,想要迫害吴懿。
B.吴懿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本不想答应,在张松的强烈劝说下才收下了吴懿。后来因为吴懿的人品不好的事被大家都知道了,吴懿就请求退隐。
C.吴懿投奔刘备之后,与诸葛亮有诸多交集,学会了许多诸葛亮的谋略,并在与曹军交战的时候提出了很多计策,甚至间接导致了杨修的被杀。
D.吴懿退隐之后,曹叡令王基多次寻找吴懿却找不到,王基只好回去禀报曹叡“吴懿不在这个地方”。
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行可数里翁/谢去谓抗曰/我吴懿也/感君见载故/以破羊祜之策相授
B.行可数里/翁谢去/谓抗曰/我吴懿也/感君见载/故以破羊祜之策相授
C.行可数里/翁谢去/谓抗/曰我吴懿也/感君见载故/以破羊祜之策相授
D.行可数里/翁谢去/谓抗曰/我吴懿也/感君见载故/以破羊祜之策相授
9.下列关于文中部分词语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尚书,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分支。
B.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休,本义是希望保全自己的老骨头葬在故乡。
D.晋,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建立的朝代。
10.翻译下面两句话
(1)然懿为人多好利,献地进妹,二川之士多耻之。
(2)吾闻之,智者,交中无一,愚者,武勇之人,称之行中无一是懦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