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这个人在梁山好汉里面绝对是出类拔萃的,按照原著的描写,他除了没有鲁智深的那种天生侠义,真的是差不多具备了梁山好汉的所有优点了。这样一个人,位列天罡三十六,得一个“巧”字,实至名归。
燕青多才多艺,不但吹拉弹唱,而且打听情报、上阵杀敌都是一把好手。武艺上自不必说,按照大家喜欢的武力值说法来判断,这是个各项平均值很高的人物。梁山有这样一个厉害角色,不亚于情报五处有一个007.
但是如果仔细看言情的故事的话,会发现一个问题,其实这个人和梁山好汉给我们的印象不一样,倒不是说很不一样,而是有些超凡脱俗了。
燕青最开始似乎就没有要上梁山的愿望,卢俊义说扫平梁山的时候他还在力劝呢。其实这对主仆挺有意思,有朋友说这对主仆主子像仆人,仆人像主子,玩笑的话倒也可以这么说。其实不然。卢俊义还是很有个主人样子的,只是卢俊义这个人实在是有些个功名心切,所以很多问题想的就简单,以为水到渠成,却不知很多事情说得容易做的难。燕青是底下办事的人,不见的境界多高但是确实经多见广。这么基民灵巧的一个人难道会不明白人情世故吗?肯定不能,而且从后面情节来看,燕青一早儿就明白梁山怎么回事儿了,所眷顾的不过是兄弟友情。
燕青的精干是不用多说的,最重要的还在于这个人的结局。可能熟悉我风格的朋友又该说我太注重结局反推了。这个我不想多解释,还是来看燕青的结局。
燕青在征方腊里面立的功劳是排的上头前的。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这是要得到重赏的。但是一起立功的两个人柴进和燕青却全都选择了功成身退。看得懂的人都会跟上一句伴君如伴虎。我觉得倒不完全如此。前面说了,燕青没有上梁山的必要,却上了,然后跟着招安,南征北战,二十五岁的年纪体味到了人生的无常。征方腊之前作者给他安排了一段“秋林射雁”的故事,从这段故事来看,燕青应该是在这个时候明白了自己该怎么走自己人生的问题了。他这个仆人当得尽心尽力,一直把卢俊义服侍到征方腊回来,实际上这在我看来真的算是大恩已报了。要知道卢俊义给了燕青什么呢?是一口饭,一个活下去的营生。燕青回报的是几年的朝夕相伴,对等了。
卧底方腊阵营,瞧见看见的也都是锦衣玉食,说实话如果让我们知道了结局,还要演下去,我们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如果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试问谁愿意活下去呢?我想燕青在“秋林射雁”之后应该是彻底明白了自己应当选择什么。所以这个人的成长是很迅速的。
燕青这个人写得好,写的不一样就在于这个人给我们的感觉是他是一个成长中的人,而不像其他一些人物总会是有定论的地方。燕青你很难给他下一个定论,而且越是读的遍数多就越难下。我以为不是燕青这个人让我们难以定论,而是每读一遍,燕青都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人在变化,虽然故事都是一样,但是我们却总是能看到不一样的地方。
对于燕青最后的离开我觉得很正常,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不离开到是不正常了。前面说过刘唐和石秀的结局很凄惨,但是同为精明人的燕青却成功的一走了之。如果说这里面没什么作者的安排我还真不怎么相信。作者喜不喜欢燕青另说,单就这个结局来看,应该说仅次于鲁智深的坐化。历史上有这样的先例,作者肯定是照搬了。我也必须要问一句,难道这样的结局就不是你我想要的吗?梁山里面的另一个精明人李俊也是这样走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两个人的结局呢?不言自明。
燕青这个人,你不能说他是侠,也不能说他是英雄,甚至于都不能说他是好汉,如果放在我们身边的话,我们会喜欢他而不会崇拜他。但是这样一个人却得到了整部水浒传里面第二好的结局,说实话,我真的有点儿嫉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