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
第一点, 是“秩序”。罗马的多元一体秩序,给后代的西方留下了榜样。
在第一讲我就告诉你,罗马这个超大规模共同体之所以能成功地运转,秘诀就是一套多元一体的秩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罗马内部的多元因素,人民、政权、宗教、经济、文化,它们相互欣赏、相互扶助、相互激励,形成了一个相互拉动、向上攀升的态势,达到了任何单一线条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比如,正是因为政治稳定、军事胜利,商业和贸易才会那么发达;商业和贸易发达了,罗马法才有广阔的用武之地,演化出非常细密的规则;而贸易和法律的成果,又会反过来强化政治的稳定和军事的胜利。类似的良性循环,在帝国内部数不胜数。
那么,一个没有享受过却听说过罗马文明的人呢?他向往过这种生活,渴望加入罗马,成为她的一份子。罗马兴盛的时候,边远蛮族就是这种心态。罗马灭亡之后,中世纪的人更有这种心态。可惜啊,生得晚了。
中世纪前期的西方人只有羡慕的份儿。到了公元1000年左右,西方的元气渐渐恢复,开始触底反弹,学习罗马的各种事情就开始了。中世纪后期的教皇、皇帝们,开始办大学、扶植文化。很快,文艺复兴第一人但丁就在1265年出生了。
文艺复兴,复兴的就是希腊罗马。那些大人物们,就是想把西方带回罗马,带回他们心目中理想的黄金时代。
这事其实很自然。中世纪的实力恢复到了一定程度,社会就会产生多元性,人们自然会去想,多元一体的秩序到底应该怎么实现呢?
这就像每个人自己好了,就想身边的人一起好,就会和身边的人去商量,怎么才能一起好。
对于西方来说,这个榜样该看谁?当然是罗马。甚至可以反过来说,如果还没有惦记罗马,就说明你还不够好。
罗马不是中国的传统,但这不是我们不学习她的理由。在这个问题上,盐野七生阿姨看得很明白,她在《罗马人的故事》“给中国读者的序”里直截了当地说:
对于以超级大国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中国,在欧洲历史上可作为借鉴的,唯有古罗马帝国了。
而我这门课,也是瞄着“大国该怎么做”这个问题,跟你拆解罗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