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琳吧 关注:531贴子:3,010
  • 0回复贴,共1

世纪末的青少年之歌——当时间《静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网易云音乐,《静止》的第一条热评,是大张伟听了这歌不知道会不会想哭。
看了某期的吐槽大会,特邀嘉宾有郑钧和大张伟。俩人在节目里互掐起来。郑钧直指大张伟说他只是个综艺明星,不配做个音乐人。到节目最后的时候,他拍了拍大张伟的后背,仿佛一种告慰与劝解,大张伟仰着头没看他,只是心不在焉地摸了摸呼兰的奖杯。再看到镜头的下个瞬间,又没心没肺、没皮没脸地笑起来。
我总觉得,那一刻,观众一定觉得他特失落、特寂寞。大张伟,现在的这个大张伟,一定不想特失落、特寂寞。几十年前,他玩摇滚。现在,他虽然未必活出了旧摇滚的精神,但至少没枸杞泡茶,吊着口气死撑着。

不是魔岩三杰才是摇滚,不是老狼郑钧才是摇滚。往小了说,摇滚是个圈子。颓废的、脏的、死撑着的大把。往大了说,摇滚是精神。以前它是边缘人的呐喊,现在它是主流的彷徨。
他们两人音乐理念不同,处世态度不同。郑老师是我惹不起就打坐修禅的“前激进”派,而大老师是向世界认怂保平安的妥协派。
郑钧在那期节目里吐槽说,唯一认同的怕只有那一句话“摇滚说自己最真实,最不妥协。然而生活的真实,就是妥协。”这也是大张伟的话。他也许再也不会创作《静止》或是《泡沫》,但那种精神还在。

作为一个摇滚圈,甚至音乐圈的“边缘人物”,人家活得最摇滚。他“玩”生活,直面生活,上综艺就是为了赚钱,不为音乐,念叨着怂字当头,但也能硬刚王思聪——这何尝不是摇滚呢。
“寂寞围绕着电视,垂死坚持,在两点半消失。多希望有人来陪我,度过末日。” 这是一首15岁的少年创作出的歌曲,少年的大张伟写出了20多岁我们的孤独无奈的现状。按大张伟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中二少年无聊又胡思乱想的夜晚。”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90年代,每周二下午2点半电视台放假,所以这是为什么“寂寞消失在了2点半”。
颓唐沮丧的歌词,却在曲调中听出了昂扬的斗志。一个15岁少年青春期的躁动与闷热,在音乐中展露无疑。

同样爱玩儿朋克的珍波椰,带着自己的热忱,翻唱了这首真朋克青年之歌《静止》。乐手易位,琳大侠变身鼓手,而平日酷酷的鼓手弹琴唱起了歌。镜头前的施迪航一改沉默本色,唱起歌来也是自带磁音。简单和弦中混响着电贝斯的朋克感,轻微电流声穿过屏幕来到你
耳边,稚嫩涂鸦仿佛带你回到那个15岁少年的夏天,那个仍旧怀揣着音乐梦的朋克少年,淡淡的嘲弄着唱道“我怀疑人们的生活有所掩饰”。
“花儿乐队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支乐队,他们的朝气和不服,挣扎和叛逆,都能时时刻刻提醒我【还活着】。因为这样一份「真」,在这个世界已经非常难得了,更多时候,我们为了别人而活,有所掩饰,那什么时候才能为自己活一次?” ——珍波椰乐队主唱琳大侠
1999年的夏天,大张伟还是大张伟,而琳大侠也正在长大。


1楼2020-11-18 22: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