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剧唱腔改革的一点想法
越剧音乐经过几代艺术家近百年的辛勤劳动,已成为中国戏曲音乐的宝贵财富。其中,精彩纷呈的流派唱腔更是其中一颗颗灿烂夺目的明珠。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新一代演员挑起了上海越剧舞台的大梁。在继续总结、研讨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外,积极扶植“新流派”的形成,已是大势所趋。
因为观众需要新流派,事业需要新流派,时代需要新流派。
新流派的形成和产生,是艺术规律发展的成果。它是一项包括剧目、演员修养、表演功力、唱腔唱法的系统工程。新流派的产生是需一定时日的,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不过,若是我们工作得法、处理得当,在内因和外因上下工夫,亦可适度加快新流派形成的进程,缩短新流派成熟的时间。
先说内因,新流派的建立离不开人。上海的中青年演员人才济济,他们既有艺术水准,又有观众基础,如果将其艺术潜力再度开发出来,则完全可以成为新流派的候选人。
目前,新流派的产生需要那些候选人克服思想上的一些误区:
一、“宗师”与“忠师”
不少演员练功刻苦、平时曲不离口,但他们只唱一种腔——所宗的流派腔,最高的目标是“越像越好”。这样自然能得到不少观众的掌声,但这些演员们有没有想到,他们学的流派是怎么来的?宗师们为了创造这些“腔”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积累?在“创腔”时作曲、乐队又花了多少心血?艺术发展仅靠继承和模拟是远远不够的。只“忠”一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思想是没出息的。
二、“敬师”与“叛师”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青年尖子演员应树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创业思想。这不是狂妄,更不是“叛师”,而是勇于给自己出难题,敢于花功夫探新路的值得提倡和发扬的奉献精神,是敢想、敢做、敢超越,有雄心壮志的表现。创新肯定也会得到“宗师”的支持和鼓励。
三、“等奶”与“断奶”
有些演员的唱腔基本依赖作曲,作曲写什么自己唱什么,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创造。尖子演员已不是学员,应该有能力为自己的角色创作唱腔。断不了奶的演员不是好演员。更谈不上创立新流派了。
再谈外因。越剧院必须为演员新流派的产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成熟的条件。可以组织专家成立唱腔研究小组,专门为一些候选人出点子、想办法。既要总结他们的“过去”,又要规划他们的“未来”,更要着眼于他们当前每一部戏的“创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条件,不同行当,与他们一起探讨、共同研究、反复实践,尽快在“起调”、“落腔”、“倒板”、“过门”等方面创造出新的、有特色,并属于这些候选人“专利”的新调、新腔,让这些曲调像流行歌曲一样在观众中接受考验。经过一段时间去芜存菁,让经得起各方面考验的新调新腔在观众中立足生根。经过不习惯到习惯、不喜爱到喜爱,最后形成观众喜闻乐听的“新流派腔”。
操作的程序大致为,首先由一些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有兴趣的人组成“唱腔研究小组”,小组经过慎重而科学的研讨、分析、排队,确定有可能成才的候选人名单。符合候选人条件的,应事业心强,凝聚力强,业务潜力强,创新意识强,唱、做强,在观众中有厚实基础。小组给候选人“开小灶”,为其讲解越剧史,系统了解越剧的发展,分析流派创始人的成长、发展史,让他们了解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到成熟的几个历程。并可请“宗师”们现身说法,使他们懂得一个流派的创立要经过艰苦努力并要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发展过程,也是演员在作曲、乐队等帮助下共同创建的结果。然后,小组帮他们攻克唱腔关,加深对人物的深层情感的把握和刻画。
越剧音乐经过几代艺术家近百年的辛勤劳动,已成为中国戏曲音乐的宝贵财富。其中,精彩纷呈的流派唱腔更是其中一颗颗灿烂夺目的明珠。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新一代演员挑起了上海越剧舞台的大梁。在继续总结、研讨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外,积极扶植“新流派”的形成,已是大势所趋。
因为观众需要新流派,事业需要新流派,时代需要新流派。
新流派的形成和产生,是艺术规律发展的成果。它是一项包括剧目、演员修养、表演功力、唱腔唱法的系统工程。新流派的产生是需一定时日的,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不过,若是我们工作得法、处理得当,在内因和外因上下工夫,亦可适度加快新流派形成的进程,缩短新流派成熟的时间。
先说内因,新流派的建立离不开人。上海的中青年演员人才济济,他们既有艺术水准,又有观众基础,如果将其艺术潜力再度开发出来,则完全可以成为新流派的候选人。
目前,新流派的产生需要那些候选人克服思想上的一些误区:
一、“宗师”与“忠师”
不少演员练功刻苦、平时曲不离口,但他们只唱一种腔——所宗的流派腔,最高的目标是“越像越好”。这样自然能得到不少观众的掌声,但这些演员们有没有想到,他们学的流派是怎么来的?宗师们为了创造这些“腔”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积累?在“创腔”时作曲、乐队又花了多少心血?艺术发展仅靠继承和模拟是远远不够的。只“忠”一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思想是没出息的。
二、“敬师”与“叛师”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青年尖子演员应树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创业思想。这不是狂妄,更不是“叛师”,而是勇于给自己出难题,敢于花功夫探新路的值得提倡和发扬的奉献精神,是敢想、敢做、敢超越,有雄心壮志的表现。创新肯定也会得到“宗师”的支持和鼓励。
三、“等奶”与“断奶”
有些演员的唱腔基本依赖作曲,作曲写什么自己唱什么,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创造。尖子演员已不是学员,应该有能力为自己的角色创作唱腔。断不了奶的演员不是好演员。更谈不上创立新流派了。
再谈外因。越剧院必须为演员新流派的产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成熟的条件。可以组织专家成立唱腔研究小组,专门为一些候选人出点子、想办法。既要总结他们的“过去”,又要规划他们的“未来”,更要着眼于他们当前每一部戏的“创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条件,不同行当,与他们一起探讨、共同研究、反复实践,尽快在“起调”、“落腔”、“倒板”、“过门”等方面创造出新的、有特色,并属于这些候选人“专利”的新调、新腔,让这些曲调像流行歌曲一样在观众中接受考验。经过一段时间去芜存菁,让经得起各方面考验的新调新腔在观众中立足生根。经过不习惯到习惯、不喜爱到喜爱,最后形成观众喜闻乐听的“新流派腔”。
操作的程序大致为,首先由一些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有兴趣的人组成“唱腔研究小组”,小组经过慎重而科学的研讨、分析、排队,确定有可能成才的候选人名单。符合候选人条件的,应事业心强,凝聚力强,业务潜力强,创新意识强,唱、做强,在观众中有厚实基础。小组给候选人“开小灶”,为其讲解越剧史,系统了解越剧的发展,分析流派创始人的成长、发展史,让他们了解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到成熟的几个历程。并可请“宗师”们现身说法,使他们懂得一个流派的创立要经过艰苦努力并要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发展过程,也是演员在作曲、乐队等帮助下共同创建的结果。然后,小组帮他们攻克唱腔关,加深对人物的深层情感的把握和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