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价格再涨78%,政协发声:村卫生室自主进药,保障村医收入
e诊所
09-14 00:00
来源:乡村白大褂整理
2009年8月,卫生部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此我国开始启动了基本药物制度。自此以后,乡村医生只能“零差率”售卖基药,基药补助也成了村医的生活来源。
这一制度的实施后,乡村医生一方面不能自主卖药,另一方面也因基药涨幅较大,很多廉价常用药也买不到了。
日前,内蒙古锡林郭勒政协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嘎查村卫生室进药渠道要求促进卫生室发展的建议》。

里面提到, 村卫生室基本药物执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此条规范要求长远看是必须的,但当前不合适,核心原因是目前“一些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价已超过市场零售价,更远高于市场批发价”。
“高价进药”也就意味着以往的廉价药越来越少,该地政协也指出基药制度当下的痛点——“卫生室基本药物执行集中采购”政策不利于卫生室的发展和发挥作用。
村医收入下降,难以养家
“高价药”的受害者首当其冲的就是乡村医生。
村卫生室不同于政府医院,医生有工资,单位有经费、政策资源优势去保证患者来源。
村医实质上仍然是个体行医者,他们没有工资,每年只有几千元公益服务补贴,不存在收挂号费、检查费等,药品差价收入是医改前村医的主要收入来源。
现在这项主要收入没了,村医“坐诊卫生室”的收入低于一般务工收入,不利于吸引好医生,难以提高医疗质量,也不利于村医以卫生室名义行医或坐诊卫生室。
不仅如此,由于被迫卖“高价药”,乡村医生时不时会受到村民的指责,他们不了解这其中缘由,只会认为是乡村医生自己想赚钱,村医百口莫辩,也真真应了一句“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工作繁重、收入下降、饱受误解等等原因都是压倒乡村医生的最后一根稻草,人才流失问题不是继续“填充人才”就可以解决的,上级领导们真的该好好深思下如何改变当下“畸形”的现状了。
村卫生室药价高,村民购买意愿低
锡林郭勒政协提到,基药制度的实行,导致村卫生室 导致卫生室一些药品进价偏高,虽然零差率销售,但仍高于市场价,加上其它原因,百姓去卫生室买药意愿降低;
去年,也曾有贵州一地方村医的爆料:
他每年被迫要从基药平台购进高价基药,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同一名称的价格相差离谱,不同厂家同名同规格同效的药品,价格相差得更离谱, 比如说阿奇霉素针,湖南科伦0.25每支的价格为1.2元,而湖北潜龙药业的政府基药采购平台为8.01元。
拿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举例,湖南五洲通药业的40毫克进货价为1.2元,而海南海灵药业20毫克(规格减少了一半)政府基药平台进货价为15.16元,按规格对比,价格差达到了25倍之多。
最后这个村医很愤怒地说:“ 基药价格虚高,我这提供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很多,铁证如山,他们想抵赖是不可能的。”
政协发声:村卫生室自主进药
村卫生室建设最核心的内容是乡村医生,而不是“冷冰冰”的硬件建设,只有激励机制到位,村医收入有保障,才能吸引年轻有实力村医扎根基层;老百姓到卫生室看病主要图个方便、成本低,这两方面做好了,才更有利于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为此,政协建议:
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执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要求,调整为“卫生室须从具有合法资质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药品;
卫生室相同药品售价不得高于集中采购价”即可,以推动实现“村医收入增加、百姓药费减少”双赢目标,从制度上保证卫生室有发展、不后退。
也就是说,村卫生室可以实现自主进药,只要合法渠道就行,不得不说若是这一举措能够落地,也算是消除了村医的心病了。
我们不否认基药制度实施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偏差也是事实,不仅让老百姓无力承担,还让乡村医生叫苦不迭。
正如该地政协所言,基药制度规范是必须要执行的要求,但具体事情应具体对待,一旦出现偏差应该及时做好调整,而不是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继续下去,那最终得到的也只会是“错误”的结果!
本文来源:乡村白大褂整理 。

e诊所
09-14 00:00
来源:乡村白大褂整理
2009年8月,卫生部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此我国开始启动了基本药物制度。自此以后,乡村医生只能“零差率”售卖基药,基药补助也成了村医的生活来源。
这一制度的实施后,乡村医生一方面不能自主卖药,另一方面也因基药涨幅较大,很多廉价常用药也买不到了。
日前,内蒙古锡林郭勒政协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嘎查村卫生室进药渠道要求促进卫生室发展的建议》。

里面提到, 村卫生室基本药物执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此条规范要求长远看是必须的,但当前不合适,核心原因是目前“一些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价已超过市场零售价,更远高于市场批发价”。
“高价进药”也就意味着以往的廉价药越来越少,该地政协也指出基药制度当下的痛点——“卫生室基本药物执行集中采购”政策不利于卫生室的发展和发挥作用。
村医收入下降,难以养家
“高价药”的受害者首当其冲的就是乡村医生。
村卫生室不同于政府医院,医生有工资,单位有经费、政策资源优势去保证患者来源。
村医实质上仍然是个体行医者,他们没有工资,每年只有几千元公益服务补贴,不存在收挂号费、检查费等,药品差价收入是医改前村医的主要收入来源。
现在这项主要收入没了,村医“坐诊卫生室”的收入低于一般务工收入,不利于吸引好医生,难以提高医疗质量,也不利于村医以卫生室名义行医或坐诊卫生室。
不仅如此,由于被迫卖“高价药”,乡村医生时不时会受到村民的指责,他们不了解这其中缘由,只会认为是乡村医生自己想赚钱,村医百口莫辩,也真真应了一句“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工作繁重、收入下降、饱受误解等等原因都是压倒乡村医生的最后一根稻草,人才流失问题不是继续“填充人才”就可以解决的,上级领导们真的该好好深思下如何改变当下“畸形”的现状了。
村卫生室药价高,村民购买意愿低
锡林郭勒政协提到,基药制度的实行,导致村卫生室 导致卫生室一些药品进价偏高,虽然零差率销售,但仍高于市场价,加上其它原因,百姓去卫生室买药意愿降低;
去年,也曾有贵州一地方村医的爆料:
他每年被迫要从基药平台购进高价基药,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同一名称的价格相差离谱,不同厂家同名同规格同效的药品,价格相差得更离谱, 比如说阿奇霉素针,湖南科伦0.25每支的价格为1.2元,而湖北潜龙药业的政府基药采购平台为8.01元。
拿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举例,湖南五洲通药业的40毫克进货价为1.2元,而海南海灵药业20毫克(规格减少了一半)政府基药平台进货价为15.16元,按规格对比,价格差达到了25倍之多。
最后这个村医很愤怒地说:“ 基药价格虚高,我这提供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很多,铁证如山,他们想抵赖是不可能的。”
政协发声:村卫生室自主进药
村卫生室建设最核心的内容是乡村医生,而不是“冷冰冰”的硬件建设,只有激励机制到位,村医收入有保障,才能吸引年轻有实力村医扎根基层;老百姓到卫生室看病主要图个方便、成本低,这两方面做好了,才更有利于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为此,政协建议:
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执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要求,调整为“卫生室须从具有合法资质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药品;
卫生室相同药品售价不得高于集中采购价”即可,以推动实现“村医收入增加、百姓药费减少”双赢目标,从制度上保证卫生室有发展、不后退。
也就是说,村卫生室可以实现自主进药,只要合法渠道就行,不得不说若是这一举措能够落地,也算是消除了村医的心病了。
我们不否认基药制度实施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偏差也是事实,不仅让老百姓无力承担,还让乡村医生叫苦不迭。
正如该地政协所言,基药制度规范是必须要执行的要求,但具体事情应具体对待,一旦出现偏差应该及时做好调整,而不是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继续下去,那最终得到的也只会是“错误”的结果!
本文来源:乡村白大褂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