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线吧 关注:1,095贴子:14,202

【转帖】伪内线剧评——by欧阿姨诶阿姨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原来文的名字太长,加上作者大人的ID显示不全,所以稍作修改,对不起了,作者大人。


IP属地:山东1楼2010-02-08 23:37回复
    http://tieba.baidu.com/f?kz=708986800
    原帖地址
    最近很HIGH,也不知道自己在HIGH些什么,总之就是莫名其妙地HIGH。于是打算能写就写一点吧,毕竟很久没有现在这种状态了【这文是三周前开始写的,那时候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在HIGH什么,现在知道了……哈哈,我总是有如此强烈的预感,哼着小曲儿自恋地飘~~~】


    IP属地:山东2楼2010-02-08 23:3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LZ语文水平有限且十分话唠,可能你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在我这里要绕上一大段还绕不清楚。所以特发【避雷前言】予以警示——
      看文有风险,避雷需谨慎。文史白痴,水平有限,允许围观,禁止围殴。
      如果实在是非常想送砖,请将砖轻轻地递给我,而不要抡起板砖脱手而出。呼啸而至的板砖会打碎LZ的BLX的。
      当然,老毛病难免又犯。出于对文化人的崇拜,文盲LZ写长文必定放点诗词在前面装门面。如果你觉得实LZ破烂的语文水平实在惨不忍睹,请尽量无视 = =
      这是篇又臭又长的裹脚布文,只是看内线有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剧评,会东拉西扯上很多东西。目前已经字数已严重超标,但是仍未写完OTZ……我尽量不坑,尽量= =b
      


      IP属地:山东3楼2010-02-08 23:40
      回复

        序    今非昨,古人日以远。人成个,戏词唱团圆。
        刚看完内线的时候,心里曾蠢蠢欲动想写评。结果不想还好,一想想到抗战前,想到八国联军侵华,想到鸦(哇)片战争,想到洋务运动,想到慈禧,进而想到道光,再往前,嘉庆,和珅,乾隆,雍正,康熙,顺治,满清入关,袁崇焕,崇祯,万历……好嘛,这一路想下去,没底了。
        我只是在试图寻找一个既定的参照,能让我以一种自己最熟悉的视角去审视那段历史。可惜,我高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接受过文史方面任何专业的训练了。
        其实本不用这么大费周章,比如我欣赏小顾就从来没有过多地去想过北宋末年的时局和当时人们的世界观。说到这里,我又想起小顾来了。
        虽然写小顾的文章无数,但是重点概括起来也不是很复杂:身世坎坷,怀才不遇,情深不寿,再加上一个俊美无俦,大体上就差不多了。而这些东西,能够引起多少多愁伤感的人为之感慨嗟叹?更至有思绪翻飞,汹涌的平静的,心疼的辛酸的,又有多少是看客们自己的一厢情愿?甚至有些只是看了个把MV和同人作品的小姑娘,也动辄洋洋洒洒大段大段地“共鸣”。当然,我在此没有想要否定任何人对任何形式的任何事物的喜爱。我只是想问,我们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爱的究竟是什么?
        


        IP属地:山东4楼2010-02-08 23:43
        回复
          其实众多对小顾的评文早已给出来了答案。顾惜朝实是个充满魅力的人物,但他就是他,只是人们因为顾惜朝而找到了一种联想的关键,和宣泄的门径。因为顾惜朝背后还有江湖,还有恩仇,还有功名以及爱情。而顾惜朝所在的历史,包括众多古装人物所在的历史,都已经被时光洗去了活着的气息。除了那些耽溺于故纸堆里寻找蛛丝马迹的专家学者,更多普通人,只是将那些历史视为一个缅怀衣袂翩然的遥远时代的空间,和一个幻想快意恩仇的自在江湖的平台。我想,大概没有多少武侠迷愿意接受古代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个人迁徙手续,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电视里衣袂飘飘的门派弟子其实在古人眼里都是不事生产的社会流氓团伙。
          要不你看,金庸怎么着也得拉上点乱世风云庙堂权贵(所以我才那么爱笑傲啊内牛),而古龙则剑走偏锋干脆跳脱历史之外。温瑞安笔下那帮派林立豪强众多的京城更是匪夷所思,然则他非常洗具地一个不小心把南宋写在了北宋之前,成了环形时空,也可算是自圆其说的异次元了。
          近代民国也不是没有“世外桃源”的想象空间的,比如租界就是个可以黑帮混战,可以灯红酒绿,可以谈情说爱的好地方。这还算比较写实的,有些干脆打着民国时期的牌子,行架空主义的事情,一干穷摇系列和民国女人戏就是很好的证明。
          


          IP属地:山东5楼2010-02-08 23:47
          回复
            但是你说历史真的对他们不重要吗?也不对。常听人夸顾惜朝有魏晋风骨,夸康熙有帝王心思,夸纳兰有文人韵致,夸余其扬有旧上海气质,可见看客们也不是一点不需要历史的。适当的历史有益于故事的厚重感和人物的塑造,只是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与他们的想象相符合的历史。
            我们今日看古时之人或事,犹如月下芙蓉,灯下美人,朦朦胧胧的,柔化了棱角,隐藏了斑驳,越看越美,越美越迷离。于是美人特地擦脂抹粉一番,附会点爱情,捏造点坎坷,在添上一点争斗当底色,虽然阳光之下妆容可怖,可是烛光之下妖娆媚人。当然,我们只是灯下看客,所以看到妖娆媚人的美人而身心愉悦就足够了。至于美人在阳光下的真容,就不是我们所需要讲究的了。
            那你说梁冬哥这类人物也是这样吗?是,也不是。那段历史离我们太近,近得让人胆怯,同时又是过去的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段。古代中国无论如何动乱,朝代如何更替,都是自诩世界中心礼仪之邦,自己是中华,别人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而在近代的那段时期里,挨了列强的打,被打蒙了,打傻了,打得恨上了祖宗,打得否定了自己,然后被打得标上了落后,低级,肮脏和不如人的标签,直至今日,仍“余韵犹存”。而地下党这类人物本身的存在,就牵扯了那个时代的信仰和党派斗争问题,是那代人特殊的时代烙印。
            


            IP属地:山东6楼2010-02-08 23:48
            回复
              第三,全剧最后高潮部分,基本上是解丨放军方面给出大体的指示,具体的操作和部署方面全由梁冬哥跟陈怀远陈怀秋张而已他们商议而定。因为梁冬哥的地位,他能够被赋予代表中丨共行使权利的资格。这样一来,免去了双方再冒风险互派代表,同时也能让双方都放心。由此,可以提高最后高潮部分情节的推进节奏,增加紧张气氛。(情圣和超人什么的,我只能选择性失明了= =)
              所以刚开始知道这部剧的时候,我对这个设定是有些啼笑皆非的,因为我想不明白这个组合到底是怎么回事。但等看了作品以后,便有些回过味来了。如果陈怀远身边没有一个类似梁冬哥这样深得其信任同时在中丨共方面又有足够资格的人来推动起义,如果陈怀远和梁冬哥的感情不那么深厚以至于摊牌就可能导致谈话中断,那么这个故事恐怕要在陈怀远和中丨共之间如何打通关系上花费更多笔墨,而这些东西的悬疑程度是不够的,同时也会因此而减少留着给宪兵团玩杀人游戏的篇幅。不捧不踩,我只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碟战剧,明星养眼,剧情紧凑,悬疑引人,真情感人。
              最后起义成功了,报春鸟牺牲了,陈怀远决定退隐。梁冬哥坐在楚香雪的墓前,默默地寄语。松柏长青,静伫陵前。少年儿女不成双,魂魄相思寄处,只愿从此岁月静好,国泰民安。
              一江水,绿如蓝,何人不忆江南好,携与故人游,风景梦中谙……
              


              IP属地:山东11楼2010-02-08 23:58
              回复


                13楼2010-02-09 00:1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之前说到梁冬哥像陈怀远摊牌而陈怀远难以置信但还是接受了——这里我总是忍不住想到陈明仁,幸好陈明仁身边没有中丨共地下党,否则长沙起义前身份曝光了,以陈明仁的脾气,那还不当场掀桌暴走?陈明仁那是众所周知眼睛长头顶上,不把人放在眼里。当初在长沙,陈明仁都跟会谈好了达成协议了离通电起义只有三天的时候,因为自己的稽查处处长被抓而当场拍桌要求放人,后来人放回来了还当众宣布不考虑起义。最后还是他的老师李明灏苦口婆心劝了很久才劝回来。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陈明仁有多么护短。所以剧中梁冬哥跟小孩儿告状似的跟陈怀远的那段报告“就算是有共丨产党,也轮不到他们抓!”


                  14楼2010-02-09 00:15
                  回复


                    15楼2010-02-09 00:19
                    回复
                      陈怀远的原型是陈明仁,如果深入发掘,本是可以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因为陈明仁将军的生平史实本来就是一段传奇。只不过剧中将陈明仁的个性和行为都进行了弱化和泛化,出来了个陈怀远——也对,这部戏叫内线,不叫陈XX传奇。而且这种弱化和泛化,客观上对于普通观众理解剧情来说是有帮助的,更何况这部剧的卖点在于特工之间的“杀人游戏”。只是就这部剧本身而言,陈怀远的戏份和表现空间都有些不足,以至于最后出来的形象难免有些薄。孙淳演得非常赞,跟在《人》剧中的瞿恩完全不一样,气势很足而且有弹性,在有限的镜头里撑得起一个司令的场面。


                      16楼2010-02-09 00:20
                      回复
                        说完陈怀远,再来说梁冬哥。如果说陈怀远之于陈明仁,只是进行了一点弱化和泛化,那么梁冬哥之于温汰沫,那可就是乾坤大挪移了。
                        梁冬哥这个人物,说是说原型是陈怀远的亲信温汰沫。然而事实上温汰沫虽为陈明仁的亲信不假(就陈明仁那护短的劲,他手下哪个不是他亲信),但只是进步人士,并非中丨共潜伏多年的地下党。而且温汰沫是民国14年(1925年)开始在陈明仁部下任职,民国22年(1933年)放了俘虏的200多工农红军而被迫害,即使陈明仁力保,最后还是逃亡而去弃军从商,并且在民国37年(1948年)回到陈明仁部下并开始推动陈明仁“另谋出去”。这可不是剧中所说的情同父子“十几年”啊。而且温汰沫担任过中尉书记、上尉营指导员、军需主任等职,解放前夕官至少将,但从未担任过“机要秘书”这种心腹职位。当初让温汰沫出面代表陈明仁方面跟中丨共进行接触和商议(而非像剧中那样最后由梁冬哥代表中丨共跟陈怀远商议),也是为了避免蒋光头的怀疑——可见温汰沫在人前,与陈明仁的关系并不亲密。那么,让我们来想想,在国名党高级将领身边潜伏了十几年的中丨共地下党,还是这个国名党将领的心腹的,最后还熬到解放战争胜利的, 基本上逝世后铁定会有个“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战士”的荣誉称号的……你觉得梁冬哥的原型可能会是这种用手数得出来的人物中的谁?好吧,其实我在之前已经提到过熊向晖同志的名字了。
                        


                        17楼2010-02-09 00:21
                        回复
                          #####################参考资料二度强力插入#####################
                          熊向晖生于 1919年,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丨产党,翌年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1938年被胡宗南送进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学习,期满后又被胡宗南要回充任自己的侍从副官暨机要秘书,成了胡宗南的亲信,负责处理机密文电和日常事务,起草讲话稿。1943年,熊向晖获得了一份胡宗南为进攻陕北地区而作的战略部署的情报,并立即报告了党组织,党中央向外界及时揭露了这个阴谋,使之破产。后来,毛丨泽东称赞熊向晖,说他一人可以顶几个师。1947年7月,熊向晖被胡宗南派赴美国留学。之后不久,胡宗南知道了熊向晖的真实身份,气得暴跳如雷……
                          资料来源——熊向辉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16929.htm?fr=ala0_1
                          #####################参考资料回放完毕#####################
                          


                          18楼2010-02-09 00:22
                          回复
                            贴完,感叹下, 百度你这个疯子,你也要把偶逼疯了


                            21楼2010-02-09 00:2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119.125.160.*


                              22楼2010-02-09 0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