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开门见山,这是一部精彩绝伦的京剧。
可以看得出来,导演李卓群心思不俗,下足了功夫研究这段历史,对光绪的性格喜好熟稔于心,并巧妙地将之穿插在戏剧中展示给观众。诚如她所言,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情节都是有史料记载为支撑的,全程没有一句废话。譬如说,光绪生平“体气健实,三十四年无疾病,未尝一日辍朝。郊庙大祀必亲临,大风雪,无几微怠容,步稳而速,扈从诸臣常急趋追随。”(恽毓鼎《崇陵传信录》,恽是光绪身边的起居注官)但是,戊戌政变之后,慈禧为了操弄政柄、废黜光绪另立幼帝,就不得不罗织借口,说光绪病重不能理政,并强迫光绪写病原承认自己体弱多病,规定“病原内容许添不许撤”“春季所有病症全教写上”,在慈禧只手遮天的情况下,光绪为了韬光养晦以待来日,不得不顺从慈禧。据太医力钧所言,光绪“能将无病情态,作有病呻吟,信手书来,极见天分。”
但是,光绪也同时借力打力,暗中给慈禧使绊。光绪三十四年,慈禧万寿庆典前夕,光绪装作腰疼,谎称自己不能弯腰,所以无法向慈禧叩拜行礼,打算让慈禧在万寿庆典上出丑。他演技极好:“初六日紫光阁赐宴时,上下殿阶必须内监搀扶。”(此时光绪正停止召医服药)。“皇上在殿上泣曰:‘万寿在即,不能行礼奈何?’六军机同泣。”慈禧识破了他的作秀表演,但具体是怎么识破的史书无载。于是导演有了一个小小的艺术发挥——先是慈禧拿出比利时钟表让光绪修表,光绪装腰痛不能下手;然后慈禧拿出他喜欢的颜真卿书法,光绪仍装腰痛不能俯视;最后,慈禧使出杀手锏——拿出珍妃的遗物,光绪伸手要接时,慈禧忽然把珍妃遗物扔在地上,光绪心痛不已立马弯腰去捡(演技归零),慈禧瞬间看出他之前全是演戏。(光绪喜欢摆弄西洋器械,能将八音盒全部拆散又重新组装,改换曲目;并且他钟爱颜真卿书法,临其《自书告身帖》笔力极佳,曾有御诗“吾爱鲁公书,绵里裹铁如”。但是这些都不能让他穿帮,只有珍妃遗物能让他瞬间演技全失,急忙弯腰去捡,以至于被慈禧识破。这也表现出了光绪对珍妃的一片深情。相信帝党们看到这些小小的彩蛋都会会心一笑,但不熟悉光绪的观众可能并不了解。)
可以想象假如慈禧万寿典礼现场,光绪率文武百官前来祝寿,而他却借假病腰不能弯、身不可屈,不能对着慈禧叩头行礼,慈禧将有多么尴尬!识破了光绪表演的慈禧,为了不让自己出丑,又生一计——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日是慈禧的“万寿节”,这一天,光绪“步行自南海来,入德昌门。门罅未阖,侍班官窥见上正扶阉肩,以两足起落作势,舒筋骨,为跪拜计。”可见此时的光绪仍然全无病容(对应戏剧开头)“须臾,忽奉懿旨:‘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礼,辍侍班。’”也就是说,慈禧干脆取消了这次祝寿,连光绪率领百官行礼的皇帝权力也一并取消了!这样既免了慈禧在典礼上要面对的尴尬局面,又是暗中在为她毒杀光绪造势(说光绪病重卧床不起,使几日后百官听闻帝崩而不以为异。)
而且,以往的戏剧里,光绪对慈禧向来是低眉顺目,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但真实的光绪却并不如此。据太医屈桂庭《诊治光绪皇帝秘记》记载,“太后对内务府大臣面谕关于食物事,帝闻而气愤之极,即怒掷枕于地以作表示。”可见,光绪也曾有过和慈禧当面发生冲突、忤逆太后的时候。所以本剧里塑造的光绪,被囚十年仍不认错,与慈禧辩论家国天下之是非对错,亦是一次对历史负责的艺术化处理。在这场辩论中,慈禧所重,乃朝廷尊严,大局稳定;怕的是权柄易手,鼎柞终移;而光绪所念,却是黎民遭殃,苍生涂炭;怕的是列强宰割山河,血染天下。“国事越说越崩”是因为帝后二人的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纵然慈禧在遭受庚子重创后,外有列强铁蹄威逼,内有江楚会奏变法,不得不同意开始“清末新政”,却始终牢牢抓权不放。对内她打压清流,扶植亲贵,纵容奕劻等巨贪吸吮民脂,一手造成了宣统年间亲贵专权极端排汉的局面;对外她竭力讨好,奴颜婢膝,却放纵日俄争战东北而丝毫不予抵抗,坐视日本的侵略势力遍布关外觊觎中原。此时失去皇权的光绪,却还在刻苦研读各国政史,摹画日俄战争地图,等待将来复出掌权的那一天。他曾对德龄说,他认为目前中国所行之改革还远远不够。可见,若他复出,所施之政必将与慈禧迥然相异。可惜历史终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可以看得出来,导演李卓群心思不俗,下足了功夫研究这段历史,对光绪的性格喜好熟稔于心,并巧妙地将之穿插在戏剧中展示给观众。诚如她所言,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情节都是有史料记载为支撑的,全程没有一句废话。譬如说,光绪生平“体气健实,三十四年无疾病,未尝一日辍朝。郊庙大祀必亲临,大风雪,无几微怠容,步稳而速,扈从诸臣常急趋追随。”(恽毓鼎《崇陵传信录》,恽是光绪身边的起居注官)但是,戊戌政变之后,慈禧为了操弄政柄、废黜光绪另立幼帝,就不得不罗织借口,说光绪病重不能理政,并强迫光绪写病原承认自己体弱多病,规定“病原内容许添不许撤”“春季所有病症全教写上”,在慈禧只手遮天的情况下,光绪为了韬光养晦以待来日,不得不顺从慈禧。据太医力钧所言,光绪“能将无病情态,作有病呻吟,信手书来,极见天分。”
但是,光绪也同时借力打力,暗中给慈禧使绊。光绪三十四年,慈禧万寿庆典前夕,光绪装作腰疼,谎称自己不能弯腰,所以无法向慈禧叩拜行礼,打算让慈禧在万寿庆典上出丑。他演技极好:“初六日紫光阁赐宴时,上下殿阶必须内监搀扶。”(此时光绪正停止召医服药)。“皇上在殿上泣曰:‘万寿在即,不能行礼奈何?’六军机同泣。”慈禧识破了他的作秀表演,但具体是怎么识破的史书无载。于是导演有了一个小小的艺术发挥——先是慈禧拿出比利时钟表让光绪修表,光绪装腰痛不能下手;然后慈禧拿出他喜欢的颜真卿书法,光绪仍装腰痛不能俯视;最后,慈禧使出杀手锏——拿出珍妃的遗物,光绪伸手要接时,慈禧忽然把珍妃遗物扔在地上,光绪心痛不已立马弯腰去捡(演技归零),慈禧瞬间看出他之前全是演戏。(光绪喜欢摆弄西洋器械,能将八音盒全部拆散又重新组装,改换曲目;并且他钟爱颜真卿书法,临其《自书告身帖》笔力极佳,曾有御诗“吾爱鲁公书,绵里裹铁如”。但是这些都不能让他穿帮,只有珍妃遗物能让他瞬间演技全失,急忙弯腰去捡,以至于被慈禧识破。这也表现出了光绪对珍妃的一片深情。相信帝党们看到这些小小的彩蛋都会会心一笑,但不熟悉光绪的观众可能并不了解。)
可以想象假如慈禧万寿典礼现场,光绪率文武百官前来祝寿,而他却借假病腰不能弯、身不可屈,不能对着慈禧叩头行礼,慈禧将有多么尴尬!识破了光绪表演的慈禧,为了不让自己出丑,又生一计——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日是慈禧的“万寿节”,这一天,光绪“步行自南海来,入德昌门。门罅未阖,侍班官窥见上正扶阉肩,以两足起落作势,舒筋骨,为跪拜计。”可见此时的光绪仍然全无病容(对应戏剧开头)“须臾,忽奉懿旨:‘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礼,辍侍班。’”也就是说,慈禧干脆取消了这次祝寿,连光绪率领百官行礼的皇帝权力也一并取消了!这样既免了慈禧在典礼上要面对的尴尬局面,又是暗中在为她毒杀光绪造势(说光绪病重卧床不起,使几日后百官听闻帝崩而不以为异。)
而且,以往的戏剧里,光绪对慈禧向来是低眉顺目,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但真实的光绪却并不如此。据太医屈桂庭《诊治光绪皇帝秘记》记载,“太后对内务府大臣面谕关于食物事,帝闻而气愤之极,即怒掷枕于地以作表示。”可见,光绪也曾有过和慈禧当面发生冲突、忤逆太后的时候。所以本剧里塑造的光绪,被囚十年仍不认错,与慈禧辩论家国天下之是非对错,亦是一次对历史负责的艺术化处理。在这场辩论中,慈禧所重,乃朝廷尊严,大局稳定;怕的是权柄易手,鼎柞终移;而光绪所念,却是黎民遭殃,苍生涂炭;怕的是列强宰割山河,血染天下。“国事越说越崩”是因为帝后二人的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纵然慈禧在遭受庚子重创后,外有列强铁蹄威逼,内有江楚会奏变法,不得不同意开始“清末新政”,却始终牢牢抓权不放。对内她打压清流,扶植亲贵,纵容奕劻等巨贪吸吮民脂,一手造成了宣统年间亲贵专权极端排汉的局面;对外她竭力讨好,奴颜婢膝,却放纵日俄争战东北而丝毫不予抵抗,坐视日本的侵略势力遍布关外觊觎中原。此时失去皇权的光绪,却还在刻苦研读各国政史,摹画日俄战争地图,等待将来复出掌权的那一天。他曾对德龄说,他认为目前中国所行之改革还远远不够。可见,若他复出,所施之政必将与慈禧迥然相异。可惜历史终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