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65贴子:22,619
  • 11回复贴,共1

关于左传的记叙范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左传的记叙范围,有的说是前722-前468年,即鲁隐公元年到哀公二十七年,还有一说是隐公元年到悼公十四年(前722-前453),大家怎么看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1-15 16:11回复
    是前468,前453属于附录为了交代智瑶的下落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1-15 18:13
    回复
      关于《左传》的记事终止时间,现在流行的文学史和古代汉语教材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468年(游国恩、袁行霈、章培恒等人分别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及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等,都主此说);一种则认为应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53年(郭预衡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及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等持此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1-16 14:18
      回复
        《左传》是为解释《春秋》而创作的,是配合《春秋》的一部编年史,这已成为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春秋》用编年的体例记述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后人又续至十六年)(前479)共二百四十四年的历史大事。《左传》依经立传,也沿用《春秋》的体例和记事时间顺序丰富和补充了大量生动鲜活的历史事件。因此,《左传》的记事时间和《春秋》是大体一致的,只不过《春秋》止于鲁哀公十六年,《左传》为了将哀公在位的历史大事叙述完整,特延续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468年。因此,根据《左传》的编年体例和解经性质,鲁哀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468年,应该就是《左传》记事的终止时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1-16 14:21
        收起回复
          《左传》末尾的韩、赵、魏三家灭智伯之事,是对《哀公二十七年》陈成子预言的照应和交代,不能由此而改变《左传》整体的记事终止时间,即哀公二十七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1-16 14:22
          回复
            左传应该是独立的史书,而不是解释孔子《春秋》经的传。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1-16 16:40
            收起回复
              左传如果不附于春秋经,我们今人应该看不到左氏春秋了,历史上还有一些春秋传。都湮灭在历史中。
              有学者说左传不解经。我们可以理解为左传原本不是为解春秋经而作和公羊经穀梁经性质不同。左传在流传过程中,按编年被分割附在春秋经下,就成了现在的面目。可能汉代刘歆看到的左传已经这个样子了。后被推荐为列学官很大可能是因为左传附于春秋经。
              至于年代,左传多出春秋的年份,就是左传不是为春秋经而作的一个痕迹,还有很多传强行被分割,至于左传续到智氏的灭亡,也是后人整理修订的痕迹,至于左传中的子曰君子曰,后人添加的痕迹更明显。
              当然这些只是争论,我们看到的左传都是东汉以来流传到现在经杜预注的本子,没有资料能显示在战国左传最初定稿时是什么样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11-29 22: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