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马克思主义吧 关注:455贴子:14,183
  • 32回复贴,共1

论曹雪芹逝于壬午除夕(2)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雪芹逝于癸未”之说,与敦诚所作的“三首挽诗”时间不合。
(1)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从雪芹逝世到某年清明节之前这段时间,敦诚去慰问过雪芹之妻,但却并未到雪芹的灵前或墓地祭吊过。就是说,雪芹去世的当日、入葬日以及病逝后的“一七”、“三七”、“五七”等这些祭日,敦诚都未曾在雪芹的灵前祭奠过雪芹。否则,他就不会有“何处招魂赋楚衡”及“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之说了。


IP属地:辽宁1楼2020-10-24 10:49回复
    (2)敦诚在写第三首诗之前,也就是敦诚在某个清明节去雪芹墓地祭悼之前,他没有在雪芹灵前祭吊过;其原因,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敦诚在曹雪芹病逝后的“五七”之内,没有听到雪芹病逝的消息。
    因为,无论从“故人惟有青山泪”的感情上,还是从“三年下第曾怜我”的恩情上,或是从“故人欲具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衡”的急迫心情上,或者是相比于“雪芹祭日”与“清明节”的重要程度上;敦诚都应该选择雪芹的某一个“祭日”前去祭吊,而不是在很久以后的清明节。
    再者,“逝世的当日”、“送葬日”以及“一七”、“三七”、“五七”等这些祭日,都是雪芹“个人”的祭日,并且距离雪芹病逝的时间也较近。而清明节,是所有逝者的公祭日。即便今天,假设我们听到某个朋友过世了,只要有可能,肯定要去悼念的。即便当天去不成,也会于其“三天”、“七天”等某个祭日前去祭奠,绝不会等到清明节才去。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雪芹逝于除夕,所以其“周年”是不可能前去祭奠的。
    另外,从“一病无医竟负君”一句也能推知,雪芹患病,敦诚是不知道的;否则,他怎么会有“竟负君”之感呢?再者,从该句也可推知,雪芹的病程也不可能很短;至少,还有求医诊治的时间,只是因无钱医治才逝去的。这说明,曹雪芹从患病到去逝,敦诚都不知道。


    IP属地:辽宁2楼2020-10-24 10:50
    回复
      2025-05-17 08:36:39
      广告
      (3)敦诚三首诗的写作时间,与“雪芹逝于癸未”之说不合。
      我们知道,曹雪芹逝于除夕;查万年历可知,癸未年(乾隆二十八年)和甲申年(乾隆二十九年)的正月都是三十天。所以,曹雪芹不论逝于壬午还是癸未,其“五七”都在第二年的二月初四。
      假设曹雪芹逝于癸未年除夕,第二天便是甲申年的大年初一。根据上文可知,敦诚于雪芹逝后的“五七”之前,没有听到雪芹病逝的消息。也就是说,敦诚得到雪芹病逝的消息,最早也是甲申年二月初四之后。而癸未年的清明节是三月初四。查万年历得知,甲申年二月份只有二十九天。所以,从二月初五(初四后第一天,假设敦诚于此日听到雪芹病逝的消息)到三月初四清明节,中间只有二十九天时间。试想,在这二十九天之内,作者怎么可能连写三首祭吊曹雪芹的挽诗?
      退一步说,即便两人感情深厚,能常常忆起;即便能在一月之内写出三首挽诗;可是,他总不至于写完三首之后,就从此搁笔,之后再也不提曹雪芹了,这能说得通吗?这是其一。
      其二,敦诚也未必恰于“雪芹病逝的第三十六天”,即二月初五这天,就能得知雪芹的死迅。退一步说,即便他真是这一天得知其死迅的,那他闲下来写诗的时间,也不足二十九天。因为,敦诚兄弟得知雪芹病逝后,便去慰问了雪芹之妻,回来后敦诚才写下了第一首“挽诗”。从他听到死迅到准备礼物,再到前去慰问,往返路程,回来写诗等等,至少得占用三、四天的时间。剩下来的也就只有二十五、六天了。在这二十五、六天的时间内,作者还于二月十五日,在“四松堂”主持了一个由七人组成的“通宵达旦”的“作诗饮酒集会”。这是余英时先生考证出来的,其文为《“懋斋诗钞”中有关曹雪芹生平的两首诗考释》①。该文证据确凿,令人信服。如此算来,敦诚所作的三首“挽曹诗”,在写作时间上就更加矛盾了;所以说,曹雪芹不可能逝于癸未除夕。
      其三,第一首诗和第二首诗,都被敦诚的朋友卢文弨抄去了,并收于《鹪鹩诗集》(不是敦诚的《鹪鹩庵杂记》。见上文)之中。如果这三首诗,都是在二十几天之内写成的,卢文弨为何不全都抄去,而要剩下第三首呢?更何况第三首还是第一首的改后稿。显然,卢文弨抄录敦诚诗的时候,第三首诗还没有写出来。也就是说,第三首诗与第一首诗写作时间的间隔,不可能是短短的二十几天。
      其四,因为对第一首诗不满意,敦诚才将它改写,便成了第三首。如果改写时间,是在二十几天之内,那他为什么还要保留其原稿(第一首),并将其存入《鹪鹩庵杂记》抄本之中;并还以其示人,而让朋友卢文弨抄去收藏呢?可在敦诚的《四松堂集》中,偏又不见前两首,独有第三首诗,这又如何解释呢?这些,只能说明第三首诗和第一首诗之间的间隔,不在二十几天之内,它们至少相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说,曹雪芹不可能逝于祭未除夕。
      其五,由前文可知,第三首诗和前两首相比,作者对曹雪芹的哀悼之情,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首已经没有了前两首那种“何处招魂”、“山阳残笛”、“应有恨”、“不堪闻”之类的情感迸发,哀伤之情也逊色得多了。甚至根本就没有提笔写诗的冲动,只是把以前的诗作改一改罢了。试想,如果这三首诗均作于二十几天之内,诗人的情感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呢?这无论如何也是说不通的。
      注:①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懋斋诗钞”中有关曹雪芹生平的两首诗考释》。


      IP属地:辽宁3楼2020-10-24 10:51
      回复
        待续:
        3、敦诚的三首挽诗,其写作时间恰合于“雪芹逝于壬午”之说。
        二、曹雪芹书箱上的“悼亡诗”①,足以证明曹雪芹逝于壬午除夕。


        IP属地:辽宁4楼2020-10-24 10:53
        收起回复


          5楼2020-10-26 15:49
          收起回复


            6楼2020-10-26 16:47
            收起回复
              新枝吐蕊贺新春
              故鹊寻枝忆故年


              IP属地:辽宁8楼2021-02-12 16:52
              回复
                红楼诗词奇r大观


                9楼2021-02-13 2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