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赢天下吧 关注:192贴子:1,388
  • 0回复贴,共1

“临期食品”成了热门生意,10元/瓶的饮料卖10元/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遇到这样的事情,大多数人心理肯定会感觉遇到山寨产品了,或者店铺在骗人一类的。毕竟,优惠很正常,但是这样的力度,有些超乎常理。不过,近期的市场上确实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店面,1升装的进口啤酒10元/桶,日本进口麦片50元两大袋,原价149元德国进口牛奶只要99元。
甚至不少电商也参与其中,推出了不少这样的优惠,涉及的品类极广。而这些产品也并不是假冒伪劣,而是临期产品。
01
临期产品的线上线下开花!
临期产品一直以来都是经销商和终端困扰的问题,不少经销商经营本身在盈利,但是大量的临期产品造成了利润的流失。在近几年,不少临期产品店铺开始出现,进入市场,收获了不少的关注,也逐渐获得认可。
据北京一家临期食品折扣店反馈,产品大多是根据保质期定价,有些产品价格甚至在五折以下。距离保质期越近,优惠力度越大,甚至有产品距离保质期近几年,原本10元一瓶,最后以10元一箱进行促销。
相对于正常产品,临期产品的销售更受时间的限制,也决定除了店面的销售之外,各种宣传和沟通手段都必不可少。一般临期产品店购买大多集中在周边,为保证能够快速销售,店面通过各种微信群组,形成一定的规模。产品到货后,快速在群内部发布信息,消费者可以在群内先行预订,而后到店取货。

以线上和线下的配合,快速完成临期品的销售。除此之外,不少商超此前也已经专门开辟临期产品区域,以降价的方式处理临期产品。不过,更多临期产品并没有标注,效果十分有限。此外,随着电商的发展,不少线上的特卖上线,也提供了不少临期产品的处理渠道。

临期产品的线上线下开花还想在不断被认可,但是不少消费者对此仍存疑惑。
02
“白菜价”的安全性仍受质疑!
价格便宜自然受到不少关注,但是其中蕴含的安全疑惑依然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首先,不少临期产品处理的产品是小品牌,销量不足的产品。本身没有知名度,质量如何仍待考验。
其次,很多临期产品打着进口的名义销售,出产的国家以及各个方面,消费者的了解很有限。大多数被进口吸引,品牌的信任度很难解决。
不少消费者认同临期产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但是在选择的时候仍然会避免。更多的会选择安全性更可靠,生产日期新鲜的产品。
这也决定了,想要做临期产品的生意远没有那么简单。稳定的货源,优质的产品,消费群体,宣传等等都需要一步步建立。相较于正常的终端店,临期产品折扣店更需要口碑的经营,需要稳定的消费群体形成购买,才能保证自身产品的稳定流动。这是商机同时也危机,需要比传统快消更迅速的销售速度,更明确的营销,更广泛的宣传。
03
临期产品绝不应该只是低价!
从现在的临期产品销售来看,更多宣传的都是低价。销售价格标明为原价的 2 到 5 折。一款红豆薏米粥,保质期一年,目前离过期还有 3 个月,打 5 折。一款日本芥末味青豆原价 29 元,现价 5 元。还有几罐不同品牌、原价三四百元的奶粉,现在仅售 50 元左右。

这样的价格很吸睛。但是,更重要的是品牌的打造。产品品牌杂乱无法把握,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店铺整体打造和经营模式的转变。通过对品质的把关,选择更优质的产品;模式的改变,更合理的流转;商业模式的开放,各个平台的同步合作,打开销售的多样化……
在不断的经营和终端教育中,让更多消费者对临期产品折扣店认可,甚至通过折扣产品,让消费者对产品认可。临期产品进入市场,决不能简单的依靠低价吸引消费者,而要持续形成消费者对店铺的认可,才能形成良好运营模式,不然也只会是昙花一现。毕竟,这个问题困扰经销商的时间已经很长,如果单纯的低价能够解决,也不会有那么多经销商在临期产品吃亏。


1楼2020-10-23 16: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