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功夫吧 关注:908贴子:13,635
  • 5回复贴,共1

三国忠义第一人不是关羽而是臧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10-20 21:00回复
    三国忠义第一人,一般都会说是关羽,他自南北朝始,老百姓就有了信奉关羽,后经过宋、明、清三代皇帝不断加封标榜,关羽的“忠义”形象可是深入人心。关羽能在数千年间一直被人膜拜,自己肯定是要有点内涵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民间关于关羽的传说完全可以编成一部武侠巨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10-20 21:00
    回复
      不过,在三国时代,其实还有一位低调的英雄,他的忠义气节绝不逊于关羽。此人的名字,叫做臧洪。臧洪,“体貌魁梧,有异於人”(《三国志》),是个货真价实的纯爷们,后来顶替他老爹臧旻的缺,举孝廉为郎,做了一个小地方官。到了灵帝末年,卖官售爵之风盛行,臧洪不堪政坛上的乌烟瘴气,遂弃官还家,索性做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乡间散人。后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汉室式微,群雄并起,关东军阀小头目张超见臧洪是个人才,让臧洪做个幕僚,张超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三国志》)。
      其间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小插曲。西凉军阀董卓浑水摸鱼,趁乱“挟持”了天子。臧洪虽然看不惯朝廷的一些做派,但对于汉室还是心怀明志,可董卓这个粗人一到京城,就到处作威作福欺男霸女,丝毫没把小皇帝放在眼里。于是臧洪寻了个时机,给张超提了个建议:“时天子尚幼,董卓图危社稷,不如起兵讨之。”当然,这在当时是个极其大胆的想法。张超思索再三,认为自己势单力薄,于是摆了一桌酒,把关东各路军阀喊来,把这件事情说了一下。各路诸侯一时间血脉贲张、义愤填膺,都骂董卓****。于是歃血为盟,伐董大计就这样给定了下来。带头大哥就是臧洪,但是后来臧洪看清了关东那些小军阀们的面目,于是告别了好兄弟张超,投到了口碑俱佳的大军阀袁绍帐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10-20 21:00
      回复
        这一晃,就过了几年。时局变迁,城头变幻大王旗,朝廷挟天子的权臣也由董卓变成了当年并不起眼的曹操。臧洪在袁绍手下,也做得风生水起,先后做了青州和东郡太守,可自己老朋友张超的事业却没有长进,依然守住雍丘那屁点大的地盘。军阀混战的日子里,大鱼吃小鱼时有发生。于是,曹操和张超终于兵戎相见了。当然,战局是一边倒的,曹操包围了雍丘,日夜攻打。雍丘境内人心惶惶,可是张超却很笃定对众人道:“别慌,我兄弟臧洪一定会来救我的!”
        不过,张超这话说对了一半。接到老朋友加急的信,臧洪“徒跣号泣”(《三国志》)。当然,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自己那点兵马根本不顶事,于是臧洪赶紧找领导袁绍那里要救兵。当时袁绍正和曹操处于蜜月期(袁绍北峙公孙瓒,曹操南敌吕布),因此回绝了臧洪。不久,“超遂族灭”。于是臧洪迁怒于袁绍,拉起自己的兵马另起炉灶,断然和袁绍绝交(“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三国志》)。袁绍这人外宽内忌,特别小心眼,怎会容忍手下在眼皮底下反水。于是悍然出兵包围了臧洪的根据地,意图以武力逼迫其就范。令袁绍始料不及的是,臧洪这次是铁了心对抗到底,一场强弱分明的围城战,竟然僵持了数年(“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三国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10-20 21:01
        回复
          袁绍这人小心眼,小心眼就难免爱面子。一座孤城几年攻之不下,这让出身豪门的袁绍情何以堪,于是下令增兵急攻。这时,出现了堪称中国古代史“义绝”的悲壮一幕。《三国志》做了这样的记载:“城中粮谷以尽,外无强救,洪自度必不免,作薄粥,众分歠之,杀其爱妾以食将士。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者。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讲的就是这座守了几年孤城,终于到了弹尽粮绝的一天,臧洪寻思大限已到,于是摆了顿最后的晚餐。军中将士早不知肉味,于是臧洪把爱妾斩杀,做成人肉羹分给众人。城中数千将士平民,誓死要与孤城共存亡,这场景似乎比关羽当年走麦城时“伪降,因遁走(《三国志》)”更悲壮一些。
          不久,孤城沦陷,臧洪被擒。看着这位曾经的老部下、现在的老对手,袁绍忽然突发奇想:何不作秀一把?于是意气风发地拉着臧洪的手道:“哥们,就让往事随风吧,让我们携手创天下,如何?”臧洪当然不买袁绍的帐,一口回绝。袁绍羞恼成怒,将其斩首示众(“城陷,绍生执洪。绍本爱洪,意欲令屈服,原之;见洪辞切,知终不为己用,乃杀之”《三国志》)。值得一提的是,城陷之前,臧洪曾派两名手下到吕布处求援。而这两只“漏网之鱼”,听说臧洪已经遇难,竟然不忘于江湖,慷慨赴死(“比还,城已陷,皆赴敌死”《三国志》)。
          由此看来,为一知己“舍生取义”,众生为其亦如此,臧洪赢得“义绝”之名绝非偏颇。不过,臧洪“杀妾做食”,虽取了义名,却失了仁,亦为文人骚客所不齿,累世数代之后,臧洪的事迹渐不如关羽,慢慢被人忘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10-20 21:01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2-08 2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