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涛动吧 关注:8贴子:97
  • 8回复贴,共1

北极涛动北极涛动The Arctic oscillation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极涛动
北极涛动The Arctic oscillation(AO)指数是关于北纬20度以北海平面气压的非季节性变化的主导状况。它的特点是北极的指数和北纬37至45度的指数大致相反的态势。这个指数由David Thompson 和Jone Michael Wallace在2001年提出。
(全文来源:搜狗百科)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0-14 15:32回复
    1.内容简介
    北大西洋涛动和北极涛动二者有相似之处。于是有争论关于哪一个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Ambaum et al.称北大西洋涛动应该用更好的物理学的理论加以定义。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北极涛动指数在正值和负值之间转换。1970年开始,指数开始趋向正值,北极气压低于平均气压,引起欧亚北部和美国大部分地区的相对高温。
    2010年伊始,北半球经历了似乎比往年冷许多的冬季,科学家认为是北极涛动引起的。北极的气压高于平均气压,将更多的冷空气挤向中纬度地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0-14 15:33
    回复
      2.相关影响
      2010年1月2日,瑞士天气严寒,寒潮给欧洲大部带来强降温通常北极极地中心为低气压控制,有着极冷的空气,并被周围的高气压包围着。这种“南高北低”的态势称为北极涛动正位相。在这种情况下,冷空气都被限制在极地范围,因此人们会感觉冬天也不那么冷。但是从21世纪初开始,北极涛动正位相逐步减弱,开始向负位相发展,也就意味着,“南高北低”逐渐转为“南低北高”,北极极地中心逐渐被高气压控制,之前一直限制在极地范围的冷空气就被排挤南下,导致寒流出现,从而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气温。2009/2010年正是这种情况,而被排挤出来的三股冷空气就正好影响了东亚、欧洲及北美三个地方,造成极端冷事件。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0-14 15:35
      回复
        3.专家解读
        2009冬严寒
        2009年冬季,包括亚洲北部、美国东部、欧洲等北半球各地遭遇罕见严寒,其原因是由北极约30年一次的释放寒冷空气这一异常现象引起的。
        日本气象厅表示,已经确认北极圈的寒冷气体存在蓄积和释放反复循环的“北极涛动”现象,这种现象对北半球的气候造成了巨大影响。今冬北极释放出的寒冷空气指数,通过可信的数据计算,是自1979年以来的最大值。其结果导致中纬度地区气温较平常年份降低,北极周围地区气温较平常年份升高。2009年冬季,南美秘鲁海面的表面温度异常上升,产生了“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较平常年份气温有所升高。日本虽然也受到“北极涛动”的影响,但今冬季节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较强,因此尽管温差较大,但平均气温高。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0-14 15:37
        回复
          “涛动”导致“冷冬”
          袁子鹏介绍,北极涛动的最大影响,就是带来北方的冷空气。一般北极是北半球的冷空气源地,这里该最冷。但是今年有了异常变化,北极圈外的西伯利亚是最冷的。而中国北方的寒冷主要与西伯利亚的寒流有关,这使得冷空气长驱直入辽宁,导致“冷冬”的出现。
          气象部门统计显示,2009年10月19日,辽宁进入了冬天,比常年提前1天。虽然入冬仅提前一天,但是随后的寒冷却让人印象深刻:寒潮天气频出,截至现在大范围的降雪次数已达16次,成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大范围降雪次数第二多的年份,仅次于1965年。
          北极涛动是气候异常现象,按年度变化有相应的准周期,但因为大气环流的变化,让其运动的规律并不确定。而资料显示,“涛动”在季节内有40-60天的周期,还有2年、11年周期。
          在辽宁,北极涛动也曾出现过,只因它所作用的位置不同,所以产生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如在2008年出现了北极涛动,它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北方干旱少雨,而南方却出现雨雪冰冻。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冷空气长驱南下,影响到长江流域一带,作用的位置不同,影响就不一样。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0-14 15:38
          回复
            全球变暖难抑制
            2009年冬天的严寒气候,能否阻挡全球变暖的趋势呢?袁子鹏告诉记者,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他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在某一年出现北极涛动异常,造成冷空气比较活跃,这种现象十分反常,是一种极端天气气候发生的表现。今年北方频繁的雨雪天气以及南方五省出现的干旱都是对应的,这些也都是极端的天气气候。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证明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仅使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而且使得高温、干旱、寒潮、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加。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0-14 15:39
            回复
              4.分析原因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认为,美国东部和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均处于大洋西岸。冬季气团主要从西北向东南穿越北美洲和亚洲。极地气团南下到大陆上空,当气团经过海面时,温度极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气团下部温度升高,水汽进入气团。寒冷、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下沉,使暖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空气不太稳定,云层不断加厚,产生降水。由于下层空气温度很低,当冷空气逐渐向前推移,上升气流减弱,云中水汽直接在冰晶上凝结成较大的形态,由此,水汽以雪的形式降落下来。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0-14 15:41
              回复
                同时,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认为,相比北美和亚洲的寒潮暴雪天气不同,欧洲的暴风雪形成的原因在于大西洋中的一股暖流,即北大西洋暖流。其对整个欧洲特别是北欧、西欧的影响很大,这股海洋暖流使得其上面的空气保持暖湿状态。欧洲处于高空冷涡的控制下,来自大西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进入高空冷涡后上升凝结产生降雪。由于高空冷涡上升运动强,极地冷空气南下与当地强盛的暖湿气流大范围汇合会导致大范围降雪。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10-14 15:42
                回复
                  5.拓展阅读
                  北太平洋涛动
                  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的一个十年到十年际的波动。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与夏威夷高压同时增强或同时减弱的现象。两个活动中心增强(减弱)时,活动中心之间的气压差增大(减小)。这时阿留申低压较常年偏东(西),夏威夷高压偏西(东),北太平洋中纬度西风增强(减弱)。NPO的变化,对北美洲西部的气候有很大影响。此外,阿留申低压与夏威夷高压的变化与南方涛动可能有一定联系;当南方涛动减弱(增强)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要升高(降低),哈得莱环流加强(减弱),有利于(不利于)西风动量由赤道向极地输送,使阿留申低压加深(填塞)。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0-14 15: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