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 女曰鸡鸣
《诗经》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灿。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 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出剧,一出充满爱情欢愉的诗剧。当然,它不是倾诉少男少女相思激情的恋歌,而是献给秋天般成熟爱情的颂歌。全诗在日常对话中,显示夫妇间的恩爱情深。
这是一个夜色将褪,晨曦初露的黎明。妻子轻轻推丈夫:“你听,鸡叫了。”分明是妻子催丈夫起床,但不直呼其起,而用鸡鸣示意,话语中蕴含了妻子对丈夫的温存体贴。可做丈夫的睡眼惺忪,嘟嚷着管道:“你瞧这天还是模糊一片啊。”这“昧”字下得精巧。旦,是早晨,而“昧”不但勾画天色明灭依稀的朦胧感,而且带有丈夫睡意朦胧的主观色彩。开片二句总八字,而问答仅四字,十分简洁地传达了清晨独有的寂静氛围,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使你听到远处的隐隐鸡啼,感到原野上弥漫的晨岚寒露。接下来的四句是妻子的回答。她似乎没有对过于劳累的丈夫发火,依然柔声柔气地说:“你快起来看看窗外吧,东方的天边挂着灿烂的启明星呢!”这里的“明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金星,古日明星,又称太白。用“灿”修饰,不仅突出了它的光度强烈,也使下文有了照应:“天亮后那些大雁野鸭就要满天飞翔了,你快备好箭,去猎射它们吧。”“翱翔”表现了凫与雁在蓝天下回旋飞翔的自由自在,意在勾起丈夫射猎的兴致,也在明星与夜色构成的静态画面中注入了动态的生机。在连字“翱翔”间插入两“将”字,一方面使语气更委婉,另一方面也因为这原属于将来时的预测性看法。弋,原指用牛丝绳系的尾箭。这里名词作动词解,意指用这种箭去射猎。这一节就如戏剧第一幕简要交代了全部基本要素。人物:女与士。时间:昧旦。空间:芦苇丛生,水禽鸣瞅的临水小屋。特定时空的自然、人物行为;鸡鸣、星灿、对话,并且基本指示了性爱关系中男女的个性基调:夫的粗犷豁达与妻的温柔细心。
倘若说,因为诗的结构规定性和戏剧展开的限制,第一节只显示了丈夫性格的基本轮廓的话,那么第二节就是丈夫性格的丰满展现了。这是男性力与美的歌。丈夫高举着猎物嚷着:“这是被我箭射中的大雁和野鸭,把它们献给你再合适不过了。”一二句两“之”一指雁凫,一指娇妻。这里当然有向妻表忠诚之意,也潜在女性面前显示男性力量感的心理。“这美味的雁凫正好给我们佐酒”,举杯畅饮之际,丈夫向妻献上的深沉的心曲“与你白头到老”。然意犹未尽,目光落到桌上:“琴瑟在桌上,不是正可用它们安静地合乐助兴么!”由于前四句丈夫都是肯定陈述,此处一个“莫”字突出了语气的跌宕变化。琴瑟友之,琴与瑟春秋时常在一 起和鸣,传达欢娱之情。由于出现在夫的道白中,“比”的功能很隐蔽,暗喻大妇生活的恩爱和谐。
值得指出的是,时间过程在对话中的展开。从第一节“晨催”到第二节“酒乐”,诗人仅用“弋言加之”就巧妙地将缺乏对话,与主题无关的射猎场面作了幕后处理。诗剧至此,完全可以落下帷幕,但诗人又出人意料地导演了“赠佩”这富于喜剧性的动人一幕。句式也出四言转为五言,情绪变得更欢快而热烈。首句的“来”同“敕”,意指慰抚。这是妻子接受丈夫有力慰抚后诉说的絮絮情话:“我知道你热烈地爱着我,把我随身佩带的杂佩赠给你,我知你顺从我的心意,用杂佩来慰劳你;我知道你对我的一片恩爱,用心爱的杂佩报答你的款款深情。”杂佩是古人用玉、石、珍珠串起佩在身上的饰物,常作男女定情之物,妻用杂佩赠夫,足见他们依然保持着当年热恋时的柔情。这节妻子的话语运用整齐而有音乐感的叠句,回环反复,层次分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妻的感情炽烈又不失细腻含蓄,把读者的情绪推向高潮。
诗有“赋、比、兴”三法,一般说,比兴托物言志,曲折幽深,具有某种象征意味,能感发诗味。赋,则近乎叙述,而本诗基本用赋,极为不易,主要得力于:对话的个性化,传形传神,不仅从对话中感受到形体动作,更能窥见两颗挚烈的爱心;其次是对话不是静态的,始终保持着动作性、画面感,贯穿着连续的抒情性,如最后一节就有慰抚、解佩、挂佩等,增加了对话的视知觉效应。最后,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男子充满阳刚之气、女子洋溢柔情蜜意的爱情婚姻模式,强调了两性关系“无所爱于服饰之玩”(朱熹语)的人格美。(毛时安)
《诗经》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灿。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 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出剧,一出充满爱情欢愉的诗剧。当然,它不是倾诉少男少女相思激情的恋歌,而是献给秋天般成熟爱情的颂歌。全诗在日常对话中,显示夫妇间的恩爱情深。
这是一个夜色将褪,晨曦初露的黎明。妻子轻轻推丈夫:“你听,鸡叫了。”分明是妻子催丈夫起床,但不直呼其起,而用鸡鸣示意,话语中蕴含了妻子对丈夫的温存体贴。可做丈夫的睡眼惺忪,嘟嚷着管道:“你瞧这天还是模糊一片啊。”这“昧”字下得精巧。旦,是早晨,而“昧”不但勾画天色明灭依稀的朦胧感,而且带有丈夫睡意朦胧的主观色彩。开片二句总八字,而问答仅四字,十分简洁地传达了清晨独有的寂静氛围,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使你听到远处的隐隐鸡啼,感到原野上弥漫的晨岚寒露。接下来的四句是妻子的回答。她似乎没有对过于劳累的丈夫发火,依然柔声柔气地说:“你快起来看看窗外吧,东方的天边挂着灿烂的启明星呢!”这里的“明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金星,古日明星,又称太白。用“灿”修饰,不仅突出了它的光度强烈,也使下文有了照应:“天亮后那些大雁野鸭就要满天飞翔了,你快备好箭,去猎射它们吧。”“翱翔”表现了凫与雁在蓝天下回旋飞翔的自由自在,意在勾起丈夫射猎的兴致,也在明星与夜色构成的静态画面中注入了动态的生机。在连字“翱翔”间插入两“将”字,一方面使语气更委婉,另一方面也因为这原属于将来时的预测性看法。弋,原指用牛丝绳系的尾箭。这里名词作动词解,意指用这种箭去射猎。这一节就如戏剧第一幕简要交代了全部基本要素。人物:女与士。时间:昧旦。空间:芦苇丛生,水禽鸣瞅的临水小屋。特定时空的自然、人物行为;鸡鸣、星灿、对话,并且基本指示了性爱关系中男女的个性基调:夫的粗犷豁达与妻的温柔细心。
倘若说,因为诗的结构规定性和戏剧展开的限制,第一节只显示了丈夫性格的基本轮廓的话,那么第二节就是丈夫性格的丰满展现了。这是男性力与美的歌。丈夫高举着猎物嚷着:“这是被我箭射中的大雁和野鸭,把它们献给你再合适不过了。”一二句两“之”一指雁凫,一指娇妻。这里当然有向妻表忠诚之意,也潜在女性面前显示男性力量感的心理。“这美味的雁凫正好给我们佐酒”,举杯畅饮之际,丈夫向妻献上的深沉的心曲“与你白头到老”。然意犹未尽,目光落到桌上:“琴瑟在桌上,不是正可用它们安静地合乐助兴么!”由于前四句丈夫都是肯定陈述,此处一个“莫”字突出了语气的跌宕变化。琴瑟友之,琴与瑟春秋时常在一 起和鸣,传达欢娱之情。由于出现在夫的道白中,“比”的功能很隐蔽,暗喻大妇生活的恩爱和谐。
值得指出的是,时间过程在对话中的展开。从第一节“晨催”到第二节“酒乐”,诗人仅用“弋言加之”就巧妙地将缺乏对话,与主题无关的射猎场面作了幕后处理。诗剧至此,完全可以落下帷幕,但诗人又出人意料地导演了“赠佩”这富于喜剧性的动人一幕。句式也出四言转为五言,情绪变得更欢快而热烈。首句的“来”同“敕”,意指慰抚。这是妻子接受丈夫有力慰抚后诉说的絮絮情话:“我知道你热烈地爱着我,把我随身佩带的杂佩赠给你,我知你顺从我的心意,用杂佩来慰劳你;我知道你对我的一片恩爱,用心爱的杂佩报答你的款款深情。”杂佩是古人用玉、石、珍珠串起佩在身上的饰物,常作男女定情之物,妻用杂佩赠夫,足见他们依然保持着当年热恋时的柔情。这节妻子的话语运用整齐而有音乐感的叠句,回环反复,层次分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妻的感情炽烈又不失细腻含蓄,把读者的情绪推向高潮。
诗有“赋、比、兴”三法,一般说,比兴托物言志,曲折幽深,具有某种象征意味,能感发诗味。赋,则近乎叙述,而本诗基本用赋,极为不易,主要得力于:对话的个性化,传形传神,不仅从对话中感受到形体动作,更能窥见两颗挚烈的爱心;其次是对话不是静态的,始终保持着动作性、画面感,贯穿着连续的抒情性,如最后一节就有慰抚、解佩、挂佩等,增加了对话的视知觉效应。最后,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男子充满阳刚之气、女子洋溢柔情蜜意的爱情婚姻模式,强调了两性关系“无所爱于服饰之玩”(朱熹语)的人格美。(毛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