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吧 关注:52贴子:850
  • 2回复贴,共1

尊王攘夷。实际上,尊王和攘夷,原本是同一件事。因为王室不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尊王攘夷。
实际上,尊王和攘夷,原本是同一件事。因为王室不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夷狄太强。起先最强悍的是犬戎,他们在商代叫鬼方。西周灭亡,就因为犬戎攻陷镐京,追杀幽王于骊山之下。定都洛阳的平王无力收回失地,便把沦陷区封给他的一位西垂大夫。这位大夫也不辱使命,果然收回王畿的西半,并把那里变成了秦国。他自己,则成为秦国的第一任国君,是为秦襄公。
这件事情对中原各国的刺激,是相当大的。这些国家大都是夏商周之后,自称夏、诸夏,也称华、华夏。华,就是光,也是美;夏,就是大,也是雅。华夏,就意味着文明;夷狄,则意味着野蛮。文明人,是羞与野蛮人为伍的,更不要说甘拜下风。攘夷,应是华夏诸国的共同愿望。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10-11 13:35回复
    绝大多数东夷国家也是夏商之后。华夷之辨的核心就是周礼。在周的统治范围内不用周礼而继续用商礼的才是需要攘的夷。犬戎这种游牧部落,对于周朝政局的影响其实还是比较有限的。西周时期对于文化的控制松散,就连楚国这样的大国也不服周。就连西周的灭亡实际上也是申国(这可是个姜姓国)主导的,借了一万五千犬戎兵而已。之后他们赖着不走,才被众诸侯联合起来赶走的,不是秦襄公一个人的功劳。再说秦国是嬴姓国,自己祖上还是东夷呢。尊王非真正的尊王,齐桓公称霸反而使得周天子的权力更少了,尊王只是给推行周礼找个理由;攘夷则是真正的攘夷,东夷诸侯的数目在东周越来越少,直到消失,其臣民则多流亡到了周的统治范围以外。要明白的一点是,华夷之所以需要辩,就是因为除了礼仪,华夷没有什么区别,像西戎、北狄,这种游牧民族,是连夷都不算的。至于夷狄并称,最早出自论语。论语的成书年代比尊王攘夷晚一百多年,那时候夷已经攘掉不少了,所以此时的夷狄已经是周朝统治范围以外的人的统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礼仪的维持需要资源。夷本来有礼,沿用商礼就是夷礼。但是流亡到苦寒之地的夷失去了礼。因此尊王攘夷并非是文明人羞与野蛮人为伍。而是文明与文明的争端,失败的一方退化成了野蛮人。至于齐桓公为什么尊王攘夷,主要原因是他已经称霸中原,服周就是服齐。为了更大的势力范围,自然要尊王攘夷。这也为后来更多的诸侯能称霸,以至秦始皇能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秦始皇统一之后,依然是尊敬夷礼的,祭祀过齐地八神。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7-16 16:33
    回复
      2025-05-18 05:16:39
      广告
      另外,两千多年后在东边那个国家的尊王攘夷,则是反过来,真尊王假攘夷。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7-16 16: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