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远程教育培训吧 关注:235贴子:1,037
  • 0回复贴,共1

论文技术辅导,开题技术辅导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长开了一个技术辅导贴,毕业论文和答辩,轻松毕业
相信很多学弟学妹都被毕业论文和答辩折磨的死去活来,学长也是一样,光一个论文排版都搞的要死,有这方面困难的学弟学妹可以加我咨询,加起来吧#(太开心)#(太开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辅导
论文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毕业论文提纲--论文的重点
一、毕业论文大纲的作用
大纲在论文写作中具有普遍性效力,是论文草拟时有序展开的“路线图”。大纲写得越详细,写起来越省力。据有关统计资料证明,世界上先拟定大纲,然后按大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人数的95%以上。
论文的大纲,类似建筑工程中的图纸,可以帮助作者勾勒出全局的框架或轮廓,形成完整而有序的程式安排。大纲的编写,意味着论文框架的生成,意味着从无序走向有序,也意
味着感性意图被转化为理性的整体蓝图。有了大纲,意味着“理扶质以立干”,写起来,就有了可依据的图式,便于“文垂条而结繁”(陆机《文赋》)。事实上,拟定大纲的过程,本身就是理顺思路的过程。经过大纲上反复的推敲和思考,思维会更加周密,布局会更加有序,反映到行文内容和结构形式上,自然层次分明,有条有理。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不写大纲的同学,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写大纲的方式,没有形成“规划”的习惯。在现代网络、图书、报刊等资料极其丰富的情况下,毕业论文作者往往通过现有资料进行剥离、组合。相当多的学生平时写文章没有写大纲的习惯,在“草鞋无样,边打边像”的盲目行动中“摸石头过河”。到了写论文, 就来一个“文心钓论”,将“钓”来的零甲碎片一块块地“缝”起来,结果是义脉不贯,臃肿重叠。论文写作与文学小品写作截然不同。写诗,写散文,往往是“意识流”的过程,确实有点“草鞋无样,边打边像”的味道。因为文学作品,是情绪化的,感悟性的,事先定出逻辑框架反而会成为性情表达的桎梏。而学术论文是理性化的,是研究成果的表述,需要在一种有序的逻辑框架中进行。
大纲缺失,会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总体的思路,写了一部分,觉得不行,推倒再来,造成时间、精力上的浪费;二是写出来后,会出现纲目混乱、层次不清、逻辑不畅、分类不当等问题。这正如修建宫室,事先没有清晰的图纸,凭感觉修建,结果建到中间又拆,劳民伤财,或等到建成后,出现缺乏统一规划的问题。古代文论家早已指出, 文章“若筑室之须基构”,需要“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 使杂而不越者也” (《文心雕龙·附会》)。
可见,大纲的作用,相当于建筑中的图纸,“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
材”(李渔《闲情偶寄》),标明结构的各部分之间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序列,使具体操作时有“图式”可依。
二、如何写论文大纲
毕业论文的大纲,可分简纲和细纲两种类型。
简纲一般用标题式语言标出纲目要点,概括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列出主要的纲、目,写明分为几个部分,几个层次,及相应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简纲拟定时,只需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可以用词与词组加以提示, 把材料名目与相应的论点组织、串连起来,编成有机的序列即可。它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是,由于这类大纲的内容是高度浓缩的,除非作者事先深思熟虑,做到了心中有数,否则会在具体内容展开时遇到困难。
细纲不仅有框架,有纲目,而且有内容,有细目。换句话说,它在标明文章各部分标题的
同时,还常用完整的句子把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细纲需要写出的内容有:标题;序言要点;章标题;章标题下节标题(或节内容提示语);节标题之下层内容提示语;层内容要点及所用材料(论据、例证、数据、图表、公式的名称);结束语要点。必要时,对于部分之间联系、过渡问题,也应当用提示性语言或关键词标识出来。由于这类大纲具体详细,因此行文时就能依次展开,比较省时省事。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对象的难易程度、自己对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论文题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简纲还是使用细纲。由于本科毕业论文的篇幅较长,一般在万字左右,加上初学者需要细密排序,因此,最好是使用细纲方式,写出三级或四级纲目关系的布局安排。论文写作过程中,草拟初稿是文本初型生成的基础,所以需要精心打造。
大纲用序号排成逻辑序列。其间文字的表述可用标题式,可用句子式,也可二者交插使用。多数情况下,表示大小题目用标题式,表示内容用句子式。所涉材料自然不能“和盘端出”,而是标记出其名称,并提示出某书某页,便于寻查。
论文正文的纲目排列方式有交替式、队列式和纵贯式三种。
交替式意味着汉字序数词和阿拉伯数字交替出现,通用的方式是:一、(用于章标题);(一)(用于节标题);1、(用于分层内容);(1)(用于层内几点问
论文应一气呵成,写作论文常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一、论文题名表达不确切、不鲜明。题名为论文的点睛之笔,是论文的总纲、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因此,论文题名表达首先要确切,能够正确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恰当体现论文内容的专业范围、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其次要结构紧凑、鲜明突出,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题名一般以不超过25个字为宜,尽量少用“研究”二字,避免使用“浅析、浅谈、浅论”之类的标题术语,需要时可用“简论、简析”。
  而作者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有的论文题名过于笼统,涵盖范围过大,文中又不能面面俱到进行阐释与论证,达不到相应的广度与深度,致使题文相去甚远,结果题不表文,文不达题;有的题名过于片面、含糊不清,让人费解,产生歧义;有的题名赘述内容过多,冗长无序,条理不清,主题不鲜明、不突出等,都是需要加以注意。
  二、摘要过简,关键词少。所谓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一篇完整的短文,自成一体,具有其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内容要言简意赅,浓缩全文的精华,读者一经阅读,即便不看正文,即可获得文献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而直接使用或引用。但有的作者图省事,摘要内容仅寥寥几句,仅是引言或结论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不足以提供给读者足够的信息量。
  其实,摘要一般分为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三种类型。通常,一次性原始科研文献写成报道性摘要,全面体现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四要素;三次性综述、调研文献写成指示性摘要,仅指明论文的主题范围,着眼于研究目的要素;介于两者之间则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关键词是论文的主题精华,一般为3~8个,关键词应该从论文中选取词或词组,一目了然,便于文献库录入检索引用。关键词选词原则依次为上位词、下位词、替代侧、自由词。而有的论文关键词少且不准确,起不到足够的文献提示与索引作用。
  三、正文论据不足、论证乏力。正文部分是科技论文的主题构成要件,是体现论文核心价值的组成部分,也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首先,论文引用的基础数据要客观、真实,分析要有科学充分的理论依据;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文章结构层次分明,行文简明流畅,图、文、表协调统一;并尽量减少背景性、常识性内容的赘述,提供读者准确明晰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科学结论。
  然而,有的论文缺乏能说明问题的基础数据,论据不够充分,牵强附会,缺乏说服力;有的论文罗列的资料倒是很多,但只是基础数据的简单统计与堆砌,论证模糊,缺乏逻辑性,研究深度不足;有的论文类似于一般性质的工作总结报告,泛泛而谈,根本不具备科技论文的基本构成要件;有的论文题材很好,提供的技术方法的应用性也强,但行文层次不清,词不达意,图文表反复重复,让人不明白作者真正要表达什么。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论文中插图、附表要求精,一是图表不需太多,且二者内容不相重复,若表述内容一样保留其一即可;二是图表要有自明性,即只看图表就可让读者明白其所表达的意义,图表中附带内容要力求简洁明晰,突出主线条主项目即可;三是图表中物理量的含义要确切,要给出准确的量名称及量单位。
  四、缺参考文献项或索引不规范。参考义献也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录参考文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充分尊重与体现。有的作者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不足,论文不附参考文献;有的论文附有参考文献,但引量少,引文索引也不规范,在文中引用处不标引或标引不全或标引格式不统一等。
  现行参考文献标注制有两种,为顺序编码和著者/出版年。科技期刊通常采用顺序编码标注制,参考文献以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编码,并在行文引用处右上角将序号加方括号逐一标引。参考文献的著录内容以文献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包括文献作者、题名、出处、时间。
论文写作“讨论”的十个注意点,你做到了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辅导
  1 以“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结构来组织“讨论”:从你的发现到文献,到理论,到实践。在你写作“讨论”时,可讨论一切,但必须简洁、简短和明确。
  2 以重申你试验验证的假设和回答引言中提出的问题作为开始。使用相同的术语,相同的动词时态(现在时)和你在引言中提出问题时相同的观点。
  3 以试验结果支持答案。阐明你的结果如何与预期和已有文献相关联,清楚地说明为什么你的研究结果可接受,如何与该主题已发表文献的知识相一致或吻合。
  4 讨论与所提问题相关的所有结果,简明的概括研究结果的主要含意,不管结果统计显著性如何。
  5 应以正确的逻辑顺序来描述每一个主要的发现/结果所揭示的模型、原理和关系。表述这些信息的逻辑顺序很重要。首先陈述答案;其次提供相关结果;然后再引用他人的研究结果。如果必要,将读者指向插图或表格,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 论证你的答案。如果必要,可解释为什么你的答案令人满意,而别人的不满意。只有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才能使你的解释更令人信服。
  7 讨论和评价对结果相互矛盾的解释。这是一个好的讨论的标志。(中国的许多作者通常回避讨论与结论不一致的内容。)讨论任何意想不到的结果。当讨论一个意外的发现时,以发现作为段落的开始,然后叙述之。
  8 指明潜在的局限和缺点,评述这些因素对你的结果解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当指出这些局限和不足之处时,避免使用道歉的语气。
  9 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建议(至多两条)。不要提出在该研究内本该谈及的建议,这样会表明你对数据的检验和诠释不充分。
  10 阐明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如何的重要以及如何的影响我们的知识或如何影响我们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20-10-08 08: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