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明日方舟吧 关注:23贴子:1,821
  • 10回复贴,共1
宣威盛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0-02 15:20回复
    天下开泰,四方无虞,即对内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对外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是为盛世,而我们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基本都存在于社会大一统的历史时期,如汉之昭宣、唐之开元、明之永乐,但是有这么一个盛世,却处于社会变革的大分裂时代,其就是战国的宣威盛世。它是指战国七雄之一-楚国楚宣王、楚威王两代名王四十年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下, 一步步使得彼时之楚,继春秋衰落后,再次崛起的一段历史。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0-02 15:20
    回复
      2025-05-19 11:21:40
      广告
      背景
      其两代之前因为贵族箭射吴起,累及王尸,使得新即位的楚肃王用楚国律法“丽兵于王尸者,罪同谋逆,诛灭三族”族灭封君贵族七十余家,以至于昭惠复国后的楚国到宣威时期的百年间,愈演愈烈的封君之象第一次得到了遏制,王权得到加强,为宣威两代名王开创盛世奠定了基础。
      其间制定的众多国策,影响深远,即使之后的怀王前期仍然傲视诸侯,襄陵之战大败魏国,夺魏八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楚国国力之强!
      之所以有此成就,从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人才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0-02 15:22
      回复
        宣威期间延续贯彻了昭王复国后,让楚国息兵养民的国策,对内修养国力,积蓄实力;对外采取以静制动,谨慎出击,出击必有所获。更因为绝大多数封君已经被楚肃王灭族,使得这一时期楚国王令畅通无阻,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军事
        同时在军事上,宣威二主兵威三晋,削弱魏国,破齐服越,到后期完全取得了泗上、商洛之地,并吞黔、巴(今重庆贵州一带),彻底解除了肃王以来楚国因为政治不稳导致的巴蜀威胁,使楚国西疆逐渐安定。《楚国历史大事记》和《史记.楚世家》也记载了这一时期楚国在对外战争上的盛况:
        (楚宣王七年~楚宣王11年)楚西侵,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王孙袖被任为楚君临,受命监管楚所占巴国东南部地区。州侯为令尹,贵而主断。(楚宣王十七年)魏师围赵都邯郸。楚令尹昭奚恤欲使魏、赵相斗,不拟救赵;大司马景舍(子发)力主少出兵以为赵援,使之“两弊”。宣王因使景舍起兵入魏。魏拔邯郸,楚取魏睢、汝水间地。(楚威王)七年,齐孟尝君父田婴欺楚,楚威王伐齐,败之於徐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0-02 15:22
        回复
          楚国宣威时期对外的一系列扩张
          经济
          如果说彼时齐国以渔盐之业,向天下快速汲取财富,楚国的经济则主要表现在当时先进的商业模式上,即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说法,古已有之,分为海上和陆地,但实际上最早的丝绸之路并不是起于汉唐,而是战国楚国的宣威时期,因为楚国地处南方,南方多沼泽,海运业和齐国一样,比较发达。而自战国后,楚国众多商贾在利益的驱使下,远航东南亚,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他们带去中国的特产,精良的手工艺品,高价售出,利润丰厚,价差数倍。这一点从上世纪在楚地出土的众多的文物可以对这一说法佐证。而且到怀王时期,为了便于商贸,楚国还特地为商队铸造了免税的金节,同时宣威时期休兵自重,国家内部稳定,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商业的发展!
          彼时楚人的逐利思想,从《韩非子》也可以窥见一二:
          荆(指楚)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碟于市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0-02 15:23
          回复
            自战国楚国出土的商品文物
            文化
            楚人自认火神祝融的后代,尊凤尚赤,有浴火重生的意思!而后楚人将这种文化精髓根植在血液里,不断进取,包容开阔,楚辞流传到现在,也具有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有别于中原文明,是独立开外的一种文化!汉承秦制,而从楚俗,很多当时的风俗习惯保留了下来!
            外交
            宣威时期的楚国,在外交上也具有大国地位,当时的各个国家均认为楚国是一等强国,狐假虎威的典故即出于楚宣王时期,原意是指楚国令尹昭奚恤,令当时北方诸侯畏惧,但他们实际畏惧的是当时的宣王和 彼时楚国强大的国力。出于《战国策.楚策一》: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而齐国被魏国大败之后,也请楚国出面调停。《楚国大事记》同样也有记载:
            (楚宣王十八年)魏以韩师败齐、宋、卫之师于襄陵,齐威王请楚景舍出面调停,代齐向魏求成。
            就连崛起的秦国也不敢轻视宣威时期的楚国,《史记.秦本纪》载:
            在魏、齐、赵争战中,楚国举足轻重,获利最多,堪称“强国”。
            因此彼时楚国盛世大国的形象深入人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10-02 15:25
            回复
              因此彼时楚国盛世大国的形象深入人心。

              图5|盛世楚国下的雄伟王城
              人才
              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人才,宣威时期有幸于肃王诛灭七十余家封君之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楚国一直存在的贵族政治,使得有能力的官员得以入仕一展才华。继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奔楚后,齐国名将田忌也在宣王末期来到了楚国,而威王时期除了有六国上卿(含楚国)的苏秦,他还想把当时的名士庄子封为相国,因此可以说宣威时期的楚国,人才济济。《楚威王闻庄周贤》也从侧面反应了宣威二主的求贤若渴: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0-02 15:25
              回复
                战国楚国在宣威盛世时期各个方面均表现出了大国之姿,正如苏秦评价楚威王治下的楚国:“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而这一盛世却少有提及。
                虽然它和历史上的众多盛世一样,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也得益于悼王的变法和肃王对封君削弱的基础,但任何事物内因才是主因,宣威二主的个人素质,及作出的种种努力,比如任人唯贤(昭奚恤、景舍、苏秦)、个人极强的忧患意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楚威王对苏秦的回复可以看出:
                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
                且他们同时制定了内外得益的决策,才使得楚国在春秋战国这一大分裂时期开创了乱世中的盛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0-02 15:26
                回复
                  2025-05-19 11:15:40
                  广告
                  @Ice_Seydoux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10-02 15:26
                  回复
                    @十字先锋指挥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0-05 21:37
                    回复
                      @重瞳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1-09 23:38
                      回复